"\u003Cp\u003E近日,央行科技司司長李偉在《清華金融評論》5月刊中發表卷首文章,文章稱央行正在通過新興金融科技手段積極推動條碼支付互聯互通、互認互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一、央行推動條碼支付互聯互通\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李偉在文章中提到“推動基於支付標記化技術推動條碼支付互聯互通,組織編制條碼支付互聯互通行業技術標準,推動條碼支付編碼規則統一,構建條碼支付互聯互通技術體系,實現不同手機APP和商戶條碼互認互掃。組織商業銀行、支付機構、中國銀聯、網聯等,穩妥開展條碼支付互聯互通技術驗證和應用試點,逐步打通支付服務壁壘,爲人民羣衆提供更安全便捷的支付服務。”\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衆所周知,目前移動支付的兩大巨頭,支付寶與微信支付,處於競爭關係的雙方,各自的APP都無法識別對方的條碼,而在不久的未來,這一情況或將改變。\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移動支付快速發展的今天,條碼支付技術的普及一方面方便了用戶的使用,生活中處處都可以通過掃碼來完成支付,小額便民的優勢頗受用戶喜愛,但條碼支付的一些隱患也一直困擾着移動支付行業發展。\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目前雖然有各類聚合支付以及小程序合併收款碼等方式輔助條碼支付應用,但缺少統一標準,各家自建護城河難以互聯互通,對於用戶以及商家而言,不便之處頗多。同時盜刷、釣魚木馬病毒條碼等問題層出不窮,讓監管部門、行業機構以及用戶,近年來都對信息安全問題格外重視。\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有鑑於條碼支付標準化的重要性,2017年央行發佈《中國人民銀行關於印發<條碼支付業務規範(試行)>的通知》(銀髮〔2017〕296號),配套印發了《條碼支付安全技術規範(試行)》和《條碼支付受理終端技術規範(試行)》(銀辦發〔2017〕242號發佈),要求自2018年4月1日起實施。並且在今年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銀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葛華勇也提出了統一國內條碼支付標準的建議。\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不僅是國內,國際上的支付標準化互聯互通也是大勢所趨,都在進行積極推動。在日本,包括Line、在線跳蚤市場Mercari、移動運營商NTT Docomo在內的等多家企業已經與阿里騰訊聯手合作,來實現日本移動支付市場代碼標準化改造,統一掃碼標準。早在2018年9月新加坡就已推出全球首個統一付款二維碼新加坡快速反應編碼(SGQR),兼容目前新加坡多種電子支付,大幅提高了支付便捷性。\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二、支付標記化將用於互聯互通\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鑑於近年來新興技術的快速發展,央行有意通過新興科技支付標記化技術來推動條碼支付的互聯互通,建立統一的編碼規則與體系,來打通現有支付服務的壁壘,實現不同手機APP和商戶條碼互認互掃,更進一步服務用戶。\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所謂的支付標記化是由國際芯片卡標準化組織EMVCo於2014年正式發佈的一項新興技術,原理在於通過標記(Token)代替銀行卡號進行交易驗證,從而避免卡號信息泄露帶來的風險,支付標記化技術擁有多種優勢,可以從源頭控制信息泄露風險,降低交易欺詐風險,同時促進行業創新發展。\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需要注意的是,新興技術的應用發展需要循序漸進的開展,可以看到文中提到了需要央行組織商業銀行、支付機構、中國銀聯、網聯等多部門機構開展條碼支付互聯互通技術驗證和應用試點。目的自然是希望在技術成熟能夠實際應用後再進行推廣,不難想象,在不遠的未來或許能直接實現條碼支付的互聯互通,再也不需要頻繁切換APP來掃碼,同樣也有可能是通過現在流行的聚合支付方式來完成條碼支付互聯互通,但不論以何種方式實現,在新興科技不斷發展的未來,安全性與便捷性都能得到保障的前提下,或許條碼支付可以做到多個應用場景一碼通用,爲用戶提供更好的支付服務,也讓移動支付的發展更上一層樓。\u003C\u002Fp\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5315952038199819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