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寶安,有兩個小細節同樣令人感慨萬千:一個是區退役軍人事務局聯合《寶安日報》,每週推出一名優秀軍人,宣傳軍人的感人事蹟,將雙擁工作推向一個新高潮。\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④熱效應與冷功夫\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不顯山不露水,做好“地平線”以下的工作\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今年以來,寶安區深入開展向張富清老英雄學習活動,區領導帶頭爲全區7809戶家庭懸掛光榮牌,組織人員採訪30名健在的東江縱隊老戰士及北撤人員,編輯製作12輯《東江縱隊老戰士及北撤人員回憶錄》紀錄片。

"\u003Cp\u003E“革故鼎新,得寶而安。”深圳市寶安區向海而生,因灣而興,作爲革命老區,也是擁軍優撫大區,多年來密切聯繫着數十支部隊,2003年以來連續四次榮膺“省雙擁模範區”稱號。進入新時代,寶安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爲指導,把雙擁作爲最美傳家寶,依託寶安灣建設實踐,譜寫着新時代軍愛民、民擁軍、軍民魚水一家親的嶄新篇章。\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①大協作與小切口\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講規模求細節,這裏的雙擁有特色\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05年撰寫《沂蒙之子——卓繼福回憶錄》,2009年創建老戰士紀念館,2010年創辦深圳市老戰士口述歷史研究會。在寶安區,深圳市愛國擁軍模範卓振翠可謂家喻戶曉。由她一手創建的全國首家老戰士紀念館,更是吸引了衆多關注的目光。\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這只是一個縮影。在寶安區,雙擁工作有兩個“大”:全面壯大社會擁軍力量,全面創新軍地軍民大協作模式。\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發展不忘國防,致富不忘擁軍”,寶安區全區幹部羣衆滿懷真情實意擁軍,初步形成了黨政帶頭擁軍、部門聯合擁軍、社團熱心擁軍、羣衆自覺擁軍的大擁軍格局。\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大協作過程中,軍地雙方互辦實事、守望相助,唱響了軍愛民、民擁軍的寶安“好聲音”。國防教育、國防動員、應急管理等領域,軍地雙方密切協作,不斷取得新成績。\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其中一個“大動作”,在全國備受矚目:2018年,在寶安國際機場舉行的聯合演練,贏得上級單位的高度評價。寶安區還成立了以區國防動員委員會爲龍頭,以區應急管理委員會爲依託,以駐區部隊、民兵、預備役人員爲骨幹的寶安區綜合應急救援大隊,改變了以往應急指揮軍地分割、自成體系、封閉運行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模式。駐軍部隊和企業、學校、社區等普遍結對共建單位,優勢互補,共同發展。\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一切工作,關鍵在於狠抓落實。雙擁工作的大思路、大動作的落實,同樣需要抓細、抓小、抓實。\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寶安,有兩個小細節同樣令人感慨萬千:一個是區退役軍人事務局聯合《寶安日報》,每週推出一名優秀軍人,宣傳軍人的感人事蹟,將雙擁工作推向一個新高潮;一個是寶安區人武部與鳳凰崗小學雙擁共建,組織開展校園國防教育活動,國防教育從娃娃抓起,拓寬了渠道,豐富了內容。師生國防觀念顯著提高,鳳凰崗小學被上級評爲“國防教育示範校”。\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②遠規劃與近落實\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千好萬好,優撫對象滿意纔算好\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走進《高山下的花環》主人公梁三喜原型人物王發坤烈士的家,寶安區愛心企業家李新華被深深震撼了。2016年7月,他得知烈士的家人生活困難,當即籌集資金,趕到貴州慰問,幫助修建新房,還解決了烈士兩個孫子的就業難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雙擁工作不侷限在“家門口”,源於寶安人站得高、看得遠:立足深圳看寶安,放眼全國看深圳,寶安更懂得雙擁工作長期怎麼抓,近期如何幹。\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就業優先是一項國家戰略,要避免更多類似王發坤烈士家的情況出現,雙擁工作就必須向民生聚焦,抓住創業謀劃遠景,立足就業貼近願景。寶安人帶着對這些問題的思考,在政府與民間的創新聯動中,退役軍人就業創業工作邁出了堅實步伐。\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政府導向明確,舉措到位。寶安區優撫安置工作的“五個100%”,讓前來觀摩取經的各地雙擁口負責人刮目相看:轉業幹部100%安置在政府部門和事業單位;隨軍家屬100%對口安置;軍人子女100%上公立學校;傷殘軍人和參戰人員100%優撫到位;重點優撫對象100%每月走訪慰問一次。對此,區委書記姚任有一個最真切的體會:“千難萬難,真重視就不難;千好萬好,優撫對象滿意纔算好。”\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民間行動自覺,愛心滿滿。自主擇業軍轉幹部陳福全把自己的企業定位爲“創業軍校”,先後吸納300多名退役軍人就業,扶持103名軍轉幹部和退役軍人走上創業之路。在陳福全看來,老兵黨員有“三塊長板”——思想好、執行力強、特別能戰鬥,他所在企業依託黨員和退役軍人,組建了猛虎、開拓者、龍騰、勇士、巾幗、王牌、尖兵共7支“戰隊”,這一做法被許多地方借鑑。愛心企業家李新華成立“富華文化老兵關愛基金”“擁軍之家”,爲現役軍人、退役老兵及軍屬免費提供培訓、養生保健等服務,讓“家門口”廣大軍民直接受益。\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③快節奏與慢體驗\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傾心盡力,打通服務保障“最後一公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寶安,退役軍人一旦有訴求,總能夠得到及時回應。\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這得益於“1+10+124”三級退役軍人服務保障體系的全面建成:2019年3月,寶安區高標準組建成立退役軍人事務局, 並在全市率先成立退役軍人服務中心,1個區退役軍人服務中心,10個街道、124個社區退役軍人服務站應運而生。據悉,今年落實服務體系建設經費2800多萬元,到位工作人員317名。\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雙擁工作事關大局,慢不得,上級明確的、本級看準的、優撫對象熱切盼望的,就要雷厲風行地快節奏加以推進。\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16年以來,寶安區共安置軍隊轉業幹部164名,其中處級幹部9名,每年安置數量均居全市前列;接收退役士兵467人,發放一次性退役經濟補償金5167萬元。區委、區政府大刀闊斧抓落實,以制度剛性保障隨軍家屬的工資待遇、財政補助和就業環境,《寶安區隨軍家屬安置工作程序》和《寶安區隨軍家屬安置工作辦法》就是對照標尺,隨軍家屬100%對口安置,贏得了駐軍部隊和隨軍家屬的高度認可。\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雙擁工作關係千家萬戶,秉持尊崇之心,組織開展活動,務必細而又細。在雙擁對象的“慢體驗”中糾正偏差、改進工作,成爲寶安區又一亮點。區委、區政府提出,全區要像海裕社區那樣,努力實現涉軍工作零投訴、零上訪。\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全區結合“五員進社區”和網格化管理,將區內826名優撫對象落實到街道和社區幹部,密切聯繫,及時溝通,每月上門走訪,悉心開展慰問、送藥、免費體檢、短期療養等關愛活動。\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尤其令人稱道的是,區退役軍人服務中心還配備了專業心理諮詢師及律師,全面形成橫向到邊、縱向到底,覆蓋全員、專業規範的服務保障網絡,打通了服務保障退役軍人的“最後一公里”。自2017年起,優撫對象家庭每戶每月可享受免水費和排污費12立方。\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④熱效應與冷功夫\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不顯山不露水,做好“地平線”以下的工作\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今年以來,寶安區深入開展向張富清老英雄學習活動,區領導帶頭爲全區7809戶家庭懸掛光榮牌,組織人員採訪30名健在的東江縱隊老戰士及北撤人員,編輯製作12輯《東江縱隊老戰士及北撤人員回憶錄》紀錄片。\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深圳市領導稱讚,在寶安,雙擁工作年年有熱點,月月有看點。\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16年,爲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週年,寶安區雙擁辦、區民政局舉行“尋找最美軍人”活動,李文、林澤欽等10名現役軍人,陳敏學、胡建陽等10名退役軍人分別獲得“最美現役軍人”和“最美退伍軍人”榮譽稱號。\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熱效應”背後,凝聚着寶安人在雙擁工作中的“冷功夫”:默默無聞,久久爲功,不顯山不露水,把“地平線”以下的工作做紮實。\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深入挖掘紅色文化資源,弘揚革命英雄主義,成爲寶安人最捨得花人力、物力給予大力支持的一項工作。在區委、區政府和區人武部共同努力下,中共寶安縣“一大”會議舊址得到及時修繕, “一大紅色印記”得以廣泛宣傳,2016年以來7萬多人次在這裏重溫歷史、緬懷先烈、接受教育。\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全國首家老戰士紀念館,展出了紅軍時期、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及和平年代英雄事蹟等大量紅色文物,館內有珍貴口述歷史影像資料、文獻、信件及手稿、老照片、將士親筆題名的革命回憶錄等約10000件,以及300位年齡在80歲以上老戰士共5萬分鐘的口述歷史影像資料和600多位抗日抗美老戰士手印。\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熱處有人學,冷處有人幹。在寶安,雙擁工作落地生根,“崇尚英雄、捍衛英雄、學習英雄、關愛英雄”的氛圍濃厚經久不衰。富華培訓基地200多米的“擁軍文化長廊”,成爲經典紅色陣地;《寶安軍人風采》中73名寶安優秀軍人的感人事蹟,深入人心。\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698PsE4xTzAuv\" img_width=\"640\" img_height=\"506\" alt=\"雙擁傳家寶閃亮寶安灣\" inline=\"0\"\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546531851010100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