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蔡金釵:加強跨省知識產權維權機制建設

蔡金釵委員

人民網福州3月8日電(詹託榮)近年來,隨着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的深入實施,我國知識產權保護水平穩步提高,綜合創新能力持續增強,營商環境不斷優化提升,有力促進了企業的創新發展,讓企業更加省心、放心、專心地做好生產經營管理工作。

正在北京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的全國政協委員、民建福建省委農業與農村委員會副主任、福建盼盼食品集團總裁蔡金釵表示,儘管我國知識產權保護環境日益完善,但還存在一些需要改進的地方,比如企業跨省維權難的問題還存在,跨省維權機制建設還需進一步完善。

他指出,企業在跨省維權中主要遇到的問題有,維權時間跨度長,維權成本高,要耗費不少人力、物力、財力,收效離預期卻有差距;維權取證難度大,上門維權常喫“閉門羹”,且容易出現侵權產品被轉移的情況,給固定證據帶來一定的難處。

同時,個別執法部門存在“踢皮球”現象,執法者或法官的自由量裁權較大,各地判罰尺度不一,有些地區對侵權行爲的處罰力度小,不良商家侵權成本低,尤其是經濟處罰額度遠小於造假給他們帶來的收益,導致不良商家敢冒重複侵權的風險。

對此,蔡金釵向大會提交提案,建議加強跨省知識產權維權機制建設,讓企業跨省維權更加便捷、高效、有保障。他建議,首先要加快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建設和佈局,建立跨省維權協作調度機制。

“跨省維權要解決跨省協調難的問題,單靠企業自身的力量難以協調。”蔡金釵表示,在加快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建設和佈局的過程中,要建立全國性的跨省維權協作調度機制。該機制須明確由國務院或相關部委統籌負責協調和調度,並整合產權保護行政執法主體的力量,將中央、省、市、縣四級知識產權執法主體的力量形成工作合力、監管合力、打擊合力。

其次,要推進跨省區知識產權審判機構建設,進一步發揮司法在產權保護中的主導作用。隨着知識產權保護力度的加大,產權受理案件也在逐年增多,要根據各省區知識產權案件數量和司法部門的工作量,進一步增加知識產權法院(法庭)在全國的佈局,同時適當擴大知識產權法院(法庭)的管轄範圍,讓司法在跨省區維權中發揮更好的保護作用。

再者,要讓跨省維權多走“網路”、少走“馬路”,用“互聯網+”打造誠信創新環境。蔡金釵建議,國家在“互聯網+”知識產權保護平臺建設的過程中,要充分利用區塊鏈、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打通各個數據閉環,包括融合各地已有的知識產權預警監測系統,加快構建國家知識產權電子證據平臺,實現知識產權保護監測、確權、維權一體化服務。

2019全國兩會“福建聲音”

(責編:林東曉、陳藍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