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8dSRnWGP7Rcav\" img_width=\"640\" img_height=\"240\" alt=\"平行宇宙是否符合佛教的宇宙觀?\" inline=\"0\"\u003E\u003Cp\u003E作者丨天罰之劍\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先說標準答案:\u003Cstrong\u003E不符合,二者之間沒有任何關係。\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佛教的宇宙觀是:一個以須彌山爲中心的世界是宇宙的最小單位,稱爲一個“小世界”,一千個這樣的小世界是一個小千世界,一千個小千世界加起來是一箇中千世界,一千個中千世界加起來是一個大千世界;合成三千大千世界。所謂的“三千大千世界”是個計量單位,與平行宇宙沒有關係。\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平行宇宙,這是一個數學推理得到的概念,或者說是一種形而上學的哲學概念。平行宇宙並不屬於科學理論。科學理論必須提供出可以驗證的方法,而平行宇宙無法做出任何的驗證。而佛教的理論,嚴格意義上屬於巫學範疇,也並不是科學理論。從等級上來說,平行宇宙要比佛教的世界觀更加高級。這是因爲,哲學要高於巫學。\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VyWDJ77JYxFeZ\" img_width=\"500\" img_height=\"334\" alt=\"平行宇宙是否符合佛教的宇宙觀?\" inline=\"0\"\u003E\u003Cp\u003E平行宇宙學說並不是科學理論\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佛教確實有“三千世界”之說,但是這種說法並不爲奇。“三千世界”與平行宇宙並沒有關係,它們之間可謂一絲一毫的關係都沒有。很多人誤以爲“三千世界”學說很厲害,認爲這是佛陀這個人很早就知道了宇宙的數量衆多,所以佛陀特別厲害。其實,這是他們極其錯誤的認識。\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所謂的“三千世界”,只不過是一個很低級、粗淺的概念,即使一個不懂科學知識的小孩子也可以隨意說出這樣的話。但是,提出一個\"概念\"並沒有多大的用處,還得讓這個概念符合數學模型,並且給出實驗方法來驗證這個概念。否則,這個概念就只不過概念,它就永遠成爲不了科學理論。\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比如,我隨手在黑板上一比劃,說:500000年後,我相信月球和地球之間會建設起一條宏偉壯觀的地月軌道。\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那麼,假設未來的某一天,工程師們真的在月球和地球之間建設了一條太空運輸軌道,我是不是就一躍成爲了“太空軌道之父”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當然不是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某些人喜歡誇誇其談所謂的“三千世界”“一花一世界”“宇宙是外星人的細胞”之類,其實這些假設充其量是一些無依無據、形而上學的思辨。但是,我們絕對不能把思辯等同於科學理論。北師大的田松指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h1\u003E思辯與科學理論之間,可以說是有天壤之別。比如,我們把提出“日心說”的優先權給予哥白尼,而不是古希臘的阿里斯塔克;把提出“原子論”的優先權給予道爾頓,而不是留基伯或德謨克里特。\u003C\u002Fh1\u003E\u003Cp\u003E所以說,“三千世界”之類無非就是一個簡單的思辨,既不可能與科學理論和客觀世界有聯繫,也並非什麼真正有意義的學問,只不過是小孩子都足以提出的戲言罷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佛教的世界觀,其主要的核心就是須彌山信仰。\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學術界早就明確指出來,須彌山信仰原本起源於古印度的婆羅門教,佛教後來進行了繼承和創造。佛教的須彌山信仰認爲,宇宙的中心就是須彌山。從須彌山的山腳,一直到山頂,分佈着各層級的天國,住着數量難以計數的天人。依據專業學者的可靠考證,須彌山是有原型的,它的原型就是在我國西藏普蘭縣的岡仁波齊峯。\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岡仁波齊峯(Kangrinboqe),山頂高度海拔6656米,是中國岡底斯山脈主峯,也是岡底斯山脈第二\u003Ci class=\"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 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style-6\"\u003E高峯\u003C\u002Fi\u003E,位於西藏自治區西南部普蘭縣北部。藏語意爲神靈之山。\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岡底斯藏語稱“岡仁波齊”或“崗仁波齊”,意義是雪山之寶。在佛教的理論假說之中,岡底斯聖山是八千萬世界之中西方的俄摩隆仁或西方極樂世界之地,曾誕生八千萬賢能並傳播佛法的聖地。\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印度教(古稱婆羅門教)認爲,該山爲溼婆的居所,世界(宇宙)的中心。佛教繼承了這一說法。\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VyWDJbFMsaHXr\" img_width=\"640\" img_height=\"309\" alt=\"平行宇宙是否符合佛教的宇宙觀?\" inline=\"0\"\u003E\u003Cp\u003E西藏境內的岡仁波齊峯,在當時被認爲是宇宙的中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h1\u003E由於佛陀對世界的知識非常匱乏,以爲岡仁波齊峯就是整個宇宙的中心,所以在此錯誤的認知基礎上發展了須彌山信仰。由此可見,須彌山信仰和我們的客觀宇宙其實並沒有任何的聯繫。\u003C\u002Fh1\u003E\u003Cp\u003E讓我們仔細瞭解一下佛教的宇宙觀,看看到底是怎麼一回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佛陀是如此解釋三千大千世界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佛言:比丘,如一日月所行之處,照四天下,如是等類,四天世界。有千日月所照之處,此則名爲一千世界。諸比丘,千世界中,千月千日千須彌山王、四千小洲、四千大洲、四千小海、四千\u003Ci class=\"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 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style-2\"\u003E大海\u003C\u002Fi\u003E、四千龍種姓、四千大龍種姓、四千金翅鳥種姓、四千大金翅鳥種姓、四千惡道處種姓、四千大惡道處種姓、四千小王、四千大王、七千種種大樹、八千種種大山、十千種種大泥犁、千閻摩王、千閻浮洲、千瞿陀尼、千弗婆提、千鬱單越、千四天王天、千三十三天、千夜摩天、千兜率陀天、千化樂天、千他化自在天、千摩羅天、千梵世天……諸比丘,此千世界,猶如周羅(周羅者隋言髻),名小千世界。諸比丘,爾所周羅一千世界,是名第二中千世界。諸比丘,如此第二中千世界,以爲一數,復滿千界,是名三千大千世界。諸比丘,此三千大千世界,同時成立,同時成已而復散壞,同時壞已而復還立,同時立已而得安住。如是世界,周遍燒已,名爲散壞;周遍起已,名爲成立;周遍住已,名爲安住;是爲無畏一佛剎土衆生所居。”\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來解釋一下這段經文:\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一日月所行之處(佛陀虛構編造的世界以須彌山爲中心,日月圍繞須彌山山腰運行),照四天下(四大部洲),如是等類,四天世界(四天王天。上述既佛教最小的世界單位“小世界”)。有千日月所照之處,此則名爲一千世界(一千世界既一“千世界”,一個千世界。一千個同樣的小世界名爲“千世界”既“小千世界”)……諸比丘,此千世界,猶如周羅(周羅者隋言髻),名小千世界。諸比丘,爾所周羅一千世界,是名第二中千世界。諸比丘,如此第二中千世界,以爲一數,復滿千界,是名三千大千世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由此可見,佛教的“三千大千世界”僅僅是一個計量單位。\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VyWDJrFIV7gRl\" img_width=\"539\" img_height=\"416\" alt=\"平行宇宙是否符合佛教的宇宙觀?\" inline=\"0\"\u003E\u003Cp\u003E佛教想象中的須彌山\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佛教的宇宙觀就是:一個以須彌山爲中心的世界是一個“小世界”,是宇宙的最小單位;一千個小世界稱爲“千世界”、“小千世界”;一千個小千世界稱爲“中千世界”;一千個中千世界稱爲“大千世界”。大千世界還有個名稱叫“佛剎土”,剎土的語義是田地、國土,一“佛剎土”是一個佛管理的地界,也稱“佛土”,是佛教“佛”級神靈統治的地盤的計量單位。佛教神靈有“天子”、“天王”、“菩薩”、“佛”等級別,各有各的統治地盤。\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佛教的三千大千世界,是完全一樣的“小世界”組成的。一個小世界是一個計量單位“一”,一千個一是一個計量單位,稱爲“小千”,一千個“小千”是一個計量單位,稱爲“中千”,一千個中千是一個計量單位,稱爲“大千”。換算下來,小千是一千,中千是一百萬,大千是十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佛教的小世界是漂浮在風上的,宇宙中漂浮着大量同樣的小世界,十億個同樣的小世界稱爲大千世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這就是佛教的宇宙觀。\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佛教的小世界是日月星辰繞着青藏高原(須彌山)旋轉的原始粗糙的“地心說”,是佛陀在不瞭解區域外地理,缺乏天文知識,在已知的印度次大陸地理的基礎上,通過簡陋觀察而想像、虛構出來的。佛教小世界的中心是須彌山,須彌山的地理位置在印度以北的青藏高原。(佛教世界中的閻浮提既印度次大陸,須彌山在閻浮提以北,既青藏高原上。須彌山的原型就是岡仁波齊峯。)\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h1\u003E佛教世界和佛教的宇宙觀,是佛陀在缺乏天文地理知識的情況下,憑藉個人主觀想象力虛構編造出來的。把佛教世界附會任何已知的天文知識和宇宙假說,都是牽強的,也是徒勞的。\u003C\u002Fh1\u003E\u003Cp\u003E-完-\u003C\u002Fp\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2607555471802891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