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3Cdiv\u003E\u003Cp\u003E七月,臨滄永德縣的春茶採摘殺青收儲完畢,也就進入了雨季。\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一大早,晨雨初歇。我們隨縣委副書記莫韋嶙驅車來到還在建設中的忙見田茶廠。連綿起伏的茶樹由遠而近,逐漸圍攏了茶廠。茶廠門前的茶樹已經大碗口粗,一些婦女正在採摘茶葉。即將竣工的工廠車間裏外,一些工人在忙碌着,廠房上已經豎上了“中遠海運忙見田茶廠——棠梨春茶業經營”標牌,車間旁有一塊彩色的牆報,詳細地介紹了忙見田茶廠建設項目的情況:忙見田村海拔1440米,轄區面積18.61平方公里, 下轄14個自然村,11個村民小組,全村主要居住漢族、布朗族、佤族、傣族、彝族5個民族,居民538戶,2207人,果園面積622.5畝,森林面積17596畝,茶地面積1020畝。中遠海運集團本着幫助貧困農民脫貧致富,整合德黨鎮忙見田村的茶產業,投資270萬元建設茶葉加工廠一座(建築面積2203平方米),以產業帶動脫貧。\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找準扶貧方向\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莫韋嶙副書記告訴我們,中國遠洋海運集團來永德定點扶貧已經十多個年頭,十多年來集團先後投入資金幫扶教育和醫療。近年來,爲了進一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精準扶貧的指示,開始轉向對貧困鄉村的產業幫扶。\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center\"\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3770b9c0158948adb6b8245035e95d7c\" img_width=\"670\" img_height=\"446\" alt=\"一片葉子上的初心\"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圖爲掛職幹部莫韋嶙(右)和蘭嶽。\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莫韋嶙說:那時,我剛到永德任副書記,在經過一系列的調查後,在集團的支持下,我們開展了針對農村各族羣衆的消費扶貧。\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17-2018年間,他和蘭嶽副縣長積極向集團爭取,發動集團員工購買了 106462餅“1017牽手號”普洱茶,金額2000餘萬元,從中提取扶貧善款252萬元,全部撥付10個鄉鎮116個村用於脫貧攻堅工作。這個方式很快見了效益,農民看到了致富希望。但是,有了錢的農民又回到傳統的生產方式上,茶葉的價格依然賣得很低;而收購後的茶又大多是中國遠洋海運集團職工獻愛心買下的,形成不了良性機制,扶貧還是落不到實處。\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如何讓羣衆真正走上致富路,我認爲這纔是扶貧的關鍵。”莫韋嶙說。\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來永德掛職前,莫韋嶙是中國遠洋海運集團下屬深圳遠洋股份有限公司辦公室副主任,蘭嶽副縣長是集團人力資源中心高級主管。再過兩個月他倆掛職期滿將要回到各自的單位。在近兩年的掛職扶貧工作中,他們與永德的幹部羣衆建立起了深厚感情。兩個月後他們就要離開永德,走之前他們有些憂慮,但也對找到了永德茶產業扶貧的方向感到欣慰。\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永德地處滇西南邊陲,臨滄市西北部,歷來是滇緬往來的重要通道之一,曾是茶馬古道的必經之地,被稱爲“西南絲綢之路”江東走廊。縣城德黨鎮距省會昆明680公里,距市府臨滄186公里,距國家級一類口岸孟定清水河170公里,距國家級二類口岸南傘103公里,距杭瑞高速公路174公里,國土面積3220平方公里,山地面積佔95%。永德是全國重點產茶大縣,是國家茶產業發展規劃縣、國家標準茶園創建示範縣,是普洱茶主產區和雲南大葉種茶的原生地之一,曾是雲南省第五大茶葉原料基地,2012年被中國茶葉流通協會命名爲“中國名茶之鄉”,2018年被評爲“\u003Cspan\u003E中國茶業\u003C\u002Fspan\u003E百強縣”之一。同時,永德縣古茶樹資源豐富,茶樹樹齡長達數千年,被稱爲“世界茶文化博物館”和“世界茶樹演化變異中心”,是世界茶樹起源地中心之一。但是,永德也是雲南省國家級貧困縣,脫貧攻堅的任務異常繁重。\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莫韋嶙和蘭嶽不約而同地說:“永德如果是個靠海的縣,我們中海運要幫扶就有優勢了,可惜永德是個山區縣。”作爲統籌永德茶產業和具體負責集團幫扶項目的領導,他們意識到,如果只靠消費扶貧,無論做得多好,也肯定託不起永德茶產業的天,於是他們調查、摸索、總結,期望找到扶貧的永動機制,讓茶產業扶貧如大海的浪潮奔流不息。\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在精準上下功夫\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15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新年首個調研地點選擇了雲南,總書記強調堅決打好扶貧開發攻堅戰,加快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5個月後,總書記來到與雲南毗鄰的貴州省,強調要科學謀劃好“十三五”時期扶貧開發工作,確保貧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脫貧,並提出扶貧開發“貴在精準,重在精準,成敗之舉在於精準”。\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通過學習理解總書記的講話要求,永德縣委縣政府意識到要找準永德脫貧的突破口。永德茶資源十分豐富,只有精準地把茶產業作爲一個靶子,才能讓羣衆把“綠葉子變成鈔票子”,實現脫貧致富的目標。有了靶子,又如何才能命中十環?\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永德縣地方產業服務中心主任楊哲向我們介紹了該縣茶產業的規劃:一是要做優基地。到2022年,全縣有機認證茶園面積達6萬畝,綠色認證茶園達22萬畝,雨林認證茶園達0.8萬畝;到2035年,全縣有機認證茶園達16萬畝,雨林認證茶園達1.6萬畝,實現全縣茶園全部綠色有機化。二是做強龍頭。要按照“企業+基地+專業合作社+農戶”的模式,推進產品精深加工,形成永德統一的“拳頭”產品。三是做響品牌。要以永德熟茶園區建設爲契機,大力推廣永德熟茶,叫響“好熟茶•永德造”公共品牌。同時,依託茶葉品牌打造,強化招商引資和市場營銷工作,把永德建設成爲全國熟茶之鄉和全球最大的普洱茶發酵中心,增強永德茶葉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四是做實園區。紮實推進園區建設,一區即永德熟茶園區,多園即勐板忙肺茶葉文化產業園、小勐統梅子箐茶葉文化產業園、大雪山茶葉文化產業園、鳴鳳山萬畝古茶樹莊園等文化產業園。五是開展茶文化旅遊工作。\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落實縣委縣政府這一規劃時,莫韋嶙和蘭嶽走遍了永德的山山水水,莫韋嶙寫出了《關於永德縣茶產業精準扶貧的實踐與思考》的論文,文章介紹了科技扶貧、捐建茶廠、消費扶貧茶產業鏈全方位扶貧體系的頂層設計和具體做法,提出精準扶貧系統工程的核心和關鍵,就是要通過發展產業的方式實現精準脫貧,實現從“輸血”到“造血”的轉變,提高貧困地區自我發展能力和自我造血能力,保證脫貧效果的可持續性,保障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真脫貧、不返貧。\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他們在藍圖裏勾勒出了這樣一個線路圖:由中遠海運集團建成的茶廠歸村集體所有,由村集體委託給當地龍頭茶企經營,產權獨立,經營權獨立,合同三年一簽。每年茶企按固定和浮動兩個5%模式同時給村集體分紅。村黨支部和茶葉合作社負責組織茶農進行茶園科學管護、交售合格鮮葉,負責年度分紅資金的發放。分紅資金主要用於村集體經濟、幫扶貧困戶和獎勵茶農。爲保障《委託經營合同》的順利履約,每個村成立由鄉鎮包村領導、村幹部、中國遠洋海運集團扶貧幹部、茶企代表和茶農代表組成的監督委員會,負責監督茶企的日常運營,審覈年度分紅資金和分配方案等。隨着茶廠的建成投產,將有效解決三個村賣茶難、茶價低等問題,通過標準化、自動化、清潔化的生產線,將大大提升產品的品質,有助於茶農增收、茶企增效,真正將精準扶貧落到實處,有力助推永德茶產業的發展。\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們就是要做到全自動化設備生產,實現農殘快速檢測,產品全過程可追溯。” 莫韋嶙指着茶車間說。\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抓好科技培訓\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們在當地茶葉評審會上見到了來看熱鬧的馬武惠。“我是地道的農民,但我現在是放馬場茶廠的工人。”她自豪地說。她介紹道,她原來是個茶農,後來兩次參加了中遠海運集團和雲南省茶葉流通協會舉辦的培訓班,知道了怎樣種茶、採茶、加工茶。現在有了工廠,自己又參與到管理中,覺得一切都變得很好!她說“原來自己賣出去的毛茶才4.5元一斤,經過工廠加工,現在賣到18元左右,而且我們還可以參與分成。”\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永德德黨鎮鑽山洞村佤族村民李永和,四次參加了中遠海運集團和雲南省茶葉流通協會舉辦的培訓班。他說,家裏有茶樹20多畝,有老樹,大小樹,通過培訓,學習掌握了種植、管理和初制加工。培訓前,幹茶只賣十多塊,培訓後曉得如何做茶了,零售價格上升到100多元,一年賣十幾噸,年收入20多萬。\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李澤雨是從永康鎮送吐村嫁到忙肺村的。丈夫家有茶園50畝,並聯合其他茶農成立茶葉合作社,共有茶農600戶。她說,參加培訓後對茶的瞭解更深入更系統,因爲有了科技知識,促進了茶葉的產量和質量提升,經濟效益提升了一倍。\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center\"\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a06ccea9d1eb42868c497beb6e11a3f1\" img_width=\"670\" img_height=\"446\" alt=\"一片葉子上的初心\"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圖爲培訓班現場。\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儘管永德茶產業資源豐富,但一直以來茶葉的生產從茶園到茶桌都沿習着傳統原始的方式,所以這裏的產值不高,廣大茶農只能賺點辛苦錢。” 莫韋嶙感嘆地說,“我們把精準扶貧的第一步放到搞茶葉的科技培訓上,這步路走對了。”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爲了把培訓抓好,他找到了原省政府副省長、省政協副主席、雲南茶葉流通協會創會會長,有着高級農藝師職稱的陳勳儒老領導。老領導二話不說,馬上協調雲南省茶葉流通協會出動專家全程協助永德搞好培訓,並通過協會多方籌集到十萬元,撥付到永德用於茶農培訓。\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陳勳儒老領導的協調下,雲南省茶葉流通協會與中遠海運集團分別2018、2019年舉辦了兩屆“永海杯”茶藝大賽,幫助永德培養茶藝師隊伍。今年3月份,中遠海運集團又聯合雲南省茶業流通協會,啓動了“永德茶業千人培訓計劃”,開展了茶葉從種植、管護、採摘、製作、沖泡、銷售等全產業鏈的培訓,在十個鄉鎮培訓了2000餘名茶農和茶企管理人員。\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19年永德芒果節期間,我們來到芒果節系列茶活動現場,只見來自省城的雲南省茶葉流通協會的專家四下忙碌着,他們幫着進行評茶大賽,精心組織永德茶產業發展研討會,並在多個培訓班上爲茶企和茶農授課。\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7月15日,雲南茶葉流通協會派出的徐亞和、方可兩位專家同時在永德開課。我們跟隨徐亞和老師來到忙見田村委會的會議室。會議室擠滿了茶農,中遠海運集團派駐的村第一書記常雷在忙乎着。徐老師要大家建個羣,他拿着手機告訴茶農們如何建羣。隨後從水土肥講起,他把茶業知識和技能一一傳授給茶農。\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徐亞和是資深專家,一個與普洱茶打交道長達30年之久的茶界名人。他在普洱茶樹的栽培、普洱茶加工工藝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他先後14次來永德傳授科技知識,他親自教茶農剪枝、營養管理,甚至親自在大鐵鍋前演示炒茶技術。\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center\"\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9bc7197388be4bcf9c04b9b9a9804677\" img_width=\"670\" img_height=\"848\" alt=\"一片葉子上的初心\"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圖爲徐亞和在作炒茶示範。\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未來更美好\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今年5月16日,在第三屆中國國際茶葉博覽會貧困地區茶品牌建設論壇上,雲南省原副省長、省政協副主席、雲南茶葉流通協會創會會長陳勳儒介紹說,雲南省是我國扶貧開發的主戰場,是貧困人口最多、貧困縣最多的省份。而經過多年的發展和品牌打造,雲南普洱茶和滇紅茶已經成爲中國知名的區域公共品牌。針對雲南茶產業的現狀,陳勳儒提出脫貧攻堅要堅持走品牌發展道路的一系列建議,包括要認真落實雲南省政府雲政辦發(2017)120號文件,加快推動雲南茶葉評價檢測溯源中心工作,爲雲茶產業提供客觀、公正、專業、誠信的質量保薦服務,放心消費雲茶,促進雲茶流通,通過雲茶產業進一步增強貧困地區的內生動力,爲雲南脫貧攻堅做出更大貢獻。\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center\"\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7a50021c0a754177aa32614373d2aa06\" img_width=\"670\" img_height=\"502\" alt=\"一片葉子上的初心\"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圖爲陳勳儒在貧困地區茶品牌建設論壇上作主旨演講。\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未來一定會更美好!”莫韋嶙信心滿滿。他說下一步應該以中低產茶園改造爲抓手,加大人力、物力、財力投入力度,不斷做大做強做精茶葉產業,實現茶葉產業由傳統產業向生態化、規範化、專業化方向發展,更好地促進廣大貧困人口增收致富。中遠海運集團會從三個方面加大對永德縣茶產業的幫扶力度。\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一是消費扶貧。目前正在開發一款“海德號”普洱茶,繼續開展消費扶貧,銷售款項全部反哺回貧困一線;二是繼續推進科技培訓,在雲南茶葉流通協會的支持下建立專家工作站。三是捐建茶廠。總共投資530萬元的永德班卡鄉放馬場村、小勐統鎮埡口村、德黨鎮忙見田村的三個茶廠要加快建設形成產業鏈。項目建成後,將年生產曬青毛茶原料60噸,普洱熟茶100噸,工夫紅茶10噸,可實現工業產值約1140萬元,實現利潤約125萬元,實現稅收約70萬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採訪就要結束,莫韋嶙和蘭嶽帶着我們來到離縣城十多公里的鳴鳳山,這裏的茶園達10000畝。莫韋嶙告訴我們古樹和大樹的區別,告訴我們什麼叫“一芽兩葉、三葉”,怎麼保持水土營養管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兩個月後你倆就要離開了,有什麼遺憾或感想?”\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莫韋嶙說:我最牽掛的是要建成百億產值的熟茶園區,至少要2億元的撬動資金,得有一家大企業來牽頭建設,現在資金還沒落實。\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蘭嶽說:回去後一定還要想辦法,繼續爲永德的茶產業發展做事。這裏畢竟這裏是我生活工作過的地方。\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爲了一片綠色的茶葉,中遠海運集團、雲南茶葉流通協會、莫韋嶙、蘭嶽,以及一撥又一撥茶產業專家,他們懷守誠摯的初心,在脫貧攻堅工作中做出了自己的努力。\u003Cstrong\u003E(作者:譚中貴 張稼文)\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5697198291485198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