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P2gmAGEhqqJUA\" img_width=\"1080\" img_height=\"535\" alt=\"昭通:擁抱竹產業發展春天!\" inline=\"0\"\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15290128708575bcd5855f5\" img_width=\"552\" img_height=\"126\" alt=\"昭通:擁抱竹產業發展春天!\" inline=\"0\"\u003E\u003Cp\u003E最近一段時間,記者接連在基層採訪昭通竹產業發展情況,所到之處,竹農滿面春風,愜意的笑容預示着——昭通竹子的春天已經來臨……\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1529012872474fb03fd9b9c\" img_width=\"549\" img_height=\"62\" alt=\"昭通:擁抱竹產業發展春天!\" inline=\"0\"\u003E\u003Cp\u003E區位優勢 得天獨厚\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昭通北部8縣(市),空氣溼度大,很適合竹子生長。尤其筇竹、方竹是我國西南地區稀有的竹種。\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筇竹,世界上只有中國有,中國主要分佈在雲南和四川,雲南主要分佈在昭通。全國現有筇竹107萬畝,其中昭通就有93.6萬畝,佔87.4%;四川有筇竹13.4萬畝,佔12.6%。\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方竹,分佈在雲南、四川、貴州、重慶,總面積247.6萬畝,其中昭通就有106.8萬畝,佔42.34%;貴州有89萬畝,佔35.9%,其餘分佈在四川、重慶。\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筇竹和方竹,歷史以來都被視爲筍用竹。筇竹筍被譽爲筍中之冠;方竹筍被譽爲筍中之王。現代科技研究表明,筇竹和方竹不僅是筍用竹,也是很好的材用竹,可以說筇竹和方竹渾身都是寶。\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筇竹和方竹對氣候、土壤等環境的要求高,很多地方都不適宜這兩種竹子生長,而昭通北部8縣(市)的高二半山區,多半都適宜筇竹和方竹生長,加上河谷地區適宜生長的毛竹、慈竹、斑竹、苦竹、水竹等,實際上昭通北部8縣(市)的絕大多數地區都適合發展竹產業。\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01年是昭通竹產業發展的一個分水嶺,此前昭通的竹產業主要依託自然資源自由發展,竹林自生自滅,採筍隨心所欲,竹林退化,效益低下,而竹筍的價格卻持續上漲。2001年第一輪退耕還林,昭通開始推廣竹產業。最先在鹽津縣、彝良縣先行先試,其次在鎮雄縣杉樹、碗廠等鄉(鎮)推廣,到2018年,全市筇竹和方竹總面積達197萬畝。\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這期間,鹽津、彝良、大關、鎮雄開始探索竹林撫育。鹽津、彝良的方竹通過撫育,由小徑竹變爲大徑竹,方竹筍由小徑筍變爲大徑筍。彝良一竹筍收購商去年收購的方竹筍,最大的一根達到1.4公斤,相當於過去一根普通筍子的10倍。大關則在西南林業大學董文淵博士的指導下開展筇竹撫育,培育出了直徑2釐米甚至3釐米的大徑竹,同時研發出了筇竹工藝品和筇竹工藝傢俱。昭通發展竹產業顯現出得天獨厚的優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高位推動 科學規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18年,市委、市政府決定把竹產業列爲全市的六大產業來抓。市林業和草原局及北部8縣(市)全面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印發的《關於做大做強竹產業助推脫貧攻堅的意見》,按照“生態建設產業化,產業發展生態化”和“村村有亮點、組組有看點、戶戶有支撐”的產業發展要求,創新舉措,壓實責任,全力推進竹產業發展。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圍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到2020年新建標準化竹產業基地100萬畝、低效竹林改造100萬畝的“雙百目標”,市林業和草原局組織林業專家深入北部8縣(市)實地調研竹產業情況,按照“一山五河谷”的空間佈局和“宜竹則竹、以筍爲主、筍材結合”的思路,突出“一縣一品”,注重功能佈局,科學編制《竹產業發展規劃》,認真制定《基地建設和提質增效實施方案》,落實提質增效和新植地塊。在規劃過程中,統籌考慮道路、水利、電力、通信、旅遊等基礎設施,確保同步規劃、同步實施。\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制定了《昭通市方竹高效培育技術》和《昭通市筇竹高效培育技術》方案,整合各類林業技術人員和專家,成立8個竹產業發展專家工作組,掛鉤到北部8縣(市)開展技術指導。今年3月以來,圍繞育苗、新植和低效竹林改造,現場組織實用技術培訓20次1000餘人。同時,加強與西南林業大學、省林科院合作,建立竹產業科技支撐體系,培養專業技術人才,加大竹子豐產栽培技術推廣力度,提高種植管理水平。\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創新模式 龍頭引領\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18年以來,昭通緊緊依託退耕還林、生態公益林補償等政策,積極推行“公司+黨支部+基地+農戶”“村集體公司+農戶”“黨支部+專業合作社+農戶”等多種經營模式,提高組織化程度,鼓勵和引導有條件的企業和農戶參與竹產業基地建設和低效竹林改造,提高竹產業基地建設質量和效益。威信縣龍華綠色產業開發公司採用“公司+黨支部+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動員農戶自願以土地入股,全縣有8個鄉(鎮)32個村181個村民小組共8432戶農民流轉土地參與建設,造林4.8萬畝(其中方竹4.17萬畝、甜苦竹0.23萬畝、經濟林0.4萬畝),改造低效筇竹0.25萬畝。\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鎮雄縣赤水源鎮銀廠村採取“黨支部+專業合作社+農戶”合作模式,動員農戶自願以土地和退耕還林1600元補助經費入股,2018年退耕還林種植方竹3500畝(示範樣板竹林1070畝),項目涉及農戶728戶3605人,覆蓋建檔立卡貧困戶344戶1752人。彝良縣以小草壩鎮爲核心,選擇小草壩、龍安、兩河、鐘鳴4個鄉(鎮)相鄰7個村,投資3600餘萬元,集中打造4萬畝高效竹產業示範長廊,輻射帶動全縣竹產業基地建設高標準快速推進。\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18年12月12日,市委書記楊亞林與市內11家竹筍加工企業負責人親切座談,在全面掌握企業存在問題和瓶頸的基礎上,鼓勵企業抱團發展、跨區域合作,引導企業轉型升級、提產擴能。積極探索通過竹產業協會規範竹筍收購市場、建立保護價收購機制等途徑,紮實做好標準制定工作,深入研究在土地流轉、貼息貸款、市場運營、基礎設施配套建設等方面的扶持措施和辦法,確保竹農增收、企業獲利、產業增效。截至今年6月,全市有竹產品加工企業13家,竹筍收購及初加工商35家,竹產業專業合作組織48家,竹產業種植大戶17戶。永善“菜人家”、彝良“山益寶”等龍頭企業依託竹林資源,積極參與多元化科技投入,在竹山上設置初加工點,合理規劃建設冷庫,加大冷鏈物流基礎設施投入力度,逐步解決鮮筍下山難及保鮮難的問題,確保昭通竹筍的新鮮、有機、生態。今年,全市筇竹筍價格穩定在每公斤10元以上。\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強化管理 確保種苗\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昭通各級林業主管部門對已建竹林進行摸底覈查,梳理待提質增效的區域及面積,確保政策支撐到地塊,資金補助到農戶,技術輔導到現場,種源管理到源頭。各產竹縣(市)通過林班管理、責任包保等措施,確保了產業發展底數清,面積實。綏江縣對竹子種植實施“小班化”管理,“二維碼”識別,大幅提高了竹子種植的標準化、規範化、規模化水平。同時,強化種苗種源管理,嚴格實行“三不準”,即:不具備“一簽兩證”的種苗不準進入市場、不出具種源地證明的種苗不準進入基地、不符合優良竹種條件的種苗不準給予補助。在市級專家團隊的指導幫助下,全市已落實育苗基地61個、育苗戶57家,已播竹種8.6萬公斤(其中方竹7.37萬公斤、筇竹1.23萬公斤),出苗12293萬叢(其中方竹11048萬叢、筇竹1245萬叢),預計出圃8943.9萬叢(其中方竹8169.5萬叢、筇竹774.4萬叢),按每畝種植111叢計算,可保障80萬畝新植和補植補造用苗的需求。\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提質增效 確保豐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市委、市政府高瞻遠矚,授之以漁,以每畝補助300元的方式推進原有低效竹林改造,既極大地調動了竹農種竹、管竹、養竹、護竹的信心和積極性,又徹底扭轉了長期以來只採不管的經營模式,更爲竹產業的長遠發展保住了根本。各產竹縣(市)進一步落實低效竹林改造地塊,科學編制低效竹林改造實施方案,指導竹農採取撫育間伐、病蟲害綜合治理等綜合措施,紮實推進低效竹林改造。通過提質增效,竹筍平均畝產可在現有150公斤的基礎上年均增產50公斤,每畝現金收入至少可增加800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截至今年6月30日,全市已完成新建竹基地46.39萬畝,佔2018-2019年度75.4萬畝的61.5%,建立竹產業高效培育綜合示範基地12.08萬畝,改造低效竹林35萬畝,佔2018-2019年度64.8萬畝的54%,竹林總面積已達304萬畝(其中材用竹69萬畝、筍用竹235萬畝),筍用竹投產105.7萬畝,覆蓋北部8縣(市)57個鄉(鎮)448個貧困村,4.3萬戶建檔立卡貧困戶16.6萬貧困人口。竹產業對脫貧攻堅助推力很強,除有竹林的竹農直接受益外,採筍需大量人工,每採1公斤竹筍,可收穫2元工錢。鹽津、彝良都有人創日採筍400公斤的紀錄,也就是說一天能夠收穫800元的採筍工錢(當然這是在經過多年撫育的竹林內採筍)。據悉,全市自己沒有筍山而去幫別人採筍的季節工每年有6萬多人(大部分是建檔立卡貧困戶)。\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昭通竹產業發展正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實現百億元產值目標指日可待,竹產業發展的春天正向北部8縣(市)徐徐走來……\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153724711532251dbc91ce5\" img_width=\"545\" img_height=\"305\" alt=\"昭通:擁抱竹產業發展春天!\" inline=\"0\"\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今日推薦\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昭通:高原特色現代農業生機勃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昭通高速杯”美術 書法 攝影作品有獎徵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雲南首份高考錄取通知書已送達 你的也不遠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來源\u002F昭通日報 記者 朱德華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監製\u002F李仁安 編審\u002F胡 敏 編輯\u002F周 南\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投稿\[email protected]\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微昭通 域內鐵粉羣建設中,歡迎添加管理員微信號(wzhaotong),添加好友請備註縣區市名稱+姓名+聯繫電話(如:水富市張小珏180XXXX0201),無完整備註不予驗證通過,感謝支持,謝謝配合!\u003C\u002Fp\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5691306259055108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