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3人遇難的“7·8深圳體育中心坍塌事故”有最新進展。記者從深圳市住建局官網獲悉,該項目施工單位——深圳市建設(集團)有限公司與項目負責人分獲“紅牌警示”,警示期限由2019年7月10日至2020年7月9日。截至記者發稿,該事故原因尚未發佈官方通報。另據記者多方瞭解,深圳市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曾吸引多家房企追逐,爲恒大佈局深圳的“第一戰”。

深圳體育中心坍塌事故責任單位領紅牌,曾是多家房企“香餑餑”2019年7月8日。 下午,深圳市體育館倒塌現場,消防人員正在搜尋被困的最後兩名工人。南都記者 趙炎雄 攝深圳體育中心坍塌事故責任單位領紅牌,曾是多家房企“香餑餑”

相關責任單位、項目負責人紅牌警示一年

在深圳市住建局官網紅色警示欄上,連續兩則公示呈現了該事故安全警示事由:7月8日中午11:20分許,深圳市體育中心改造提升拆除工程施工過程中發生局部坍塌,導致下方四名現場施工人員被壓,有三名人員死亡(較大事故)。根據《關於嚴厲懲處建設工程安全生產違法違規行爲的若干措施(試行)》第三條第三款規定“發生安全事故一次死亡3-9人的,紅色警示1年”,現擬對此項目相關責任單位及項目負責人進行紅牌警示,責任主體爲深圳市建設(集團)有限公司與謝宏松。警示期限由2019年7月10日至2020年7月9日。

南都記者注意到,雖然由福田區住建局對該項目相關責任單位及項目負責人給予了紅牌警示,但並不意味着“7·8深圳體育中心坍塌事故”原因調查已經結束。爲期一年的“紅牌警示”處罰僅是基於《深圳市住房和建設局關於進一步加大建設工程安全生產違法違規行爲查處力度的通知》等相關政策而出具的。這份深圳市住建局曾於2016年下發的文件規定,工地發生死亡事故一律紅色警示,涉事施工企業在本市建設的其它工程全部停工整改。該文件要求,被紅色警示的建設單位,在警示期內,視爲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暫停辦理其項目的施工許可、質量安全監督登記、竣工驗收備案等手續。

項目建設單位國企背景,涉及法律糾紛百餘起

記者查詢發現,上述處罰的責任主體之一——深圳市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成立於2003年12月,經營範圍包括施工總承包,房地產開發、投資等內容。梳理該公司股權結構可知,其共有三家股東,其中佔股83%大股東爲深投控旗下企業——深圳市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公開信息顯示,深圳市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前身爲大型國有企業——深圳市建設投資控股公司,1983年9月由兩萬基建工程兵集體轉業改編而成。

值得注意的是,天眼查信息顯示,深圳市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涉及的法律訴訟達161起,其中不乏因建設工程分包合同糾紛或因買賣合同糾紛而被他人或公司起訴的案例。此外,該公司還先後受行政處罰三起,曾因未按時履行法律義務而被深圳、珠海、東莞、杭州、長沙、惠州等多地法院強制執行。

事故原因是否與人工氧割有關?

儘管“7·8深圳體育中心坍塌事故”原因至今尚未有官方通報,但在坊間,有關“是否因最後採取了人工氧割而導致事故發生”的討論聲並未停止。

南都記者瞭解到,事發前,已經持續拆除多天的深圳市體育館中,僅有四根立柱支撐最後倒塌的巨大屋蓋。資料顯示,這一屋蓋重量超千餘噸,四根立柱間有63米間距。有參與拆除工程的工人向記者透露,事發前,施工方原計劃採用的無人機切割方式並未能成功完成拆除。該方案需要由工人將鋼索套在切割過的柱子上,工程車將其拉倒。於是,“人工氧割”也加入進來,四根立柱的大部分切割工作轉交由工人手動進行人工氧割。

是無人機切割後的作業環境已不再適合工人進入建築體內進行人工氧割?還是人工氧割進一步瓦解了原有的結構穩定性觸發了巨大屋蓋的坍塌?是建築頂部過重導致拆除工作風險遠超預估?還是因爲施工方案存在隱患導致悲劇的發生?

截至記者發稿,有關該事故原因尚未發佈官方通報。

【鏈接】

16.64億,成爲恒大佈局深圳的“第一顆棋”

雖然深圳市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僅有5%的股份爲恒大地產集團有限公司持有。但在恒大曲線收購、佈局深圳的過程中,深圳市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曾充當了重要角色,其於2011年“塵埃落定”的股權之爭,甚至涉及了恒大、萬科、深圳華強集團、城建集團等多家龍頭房企。

公開資料顯示,早在2011年,恒大以16.64億元收購深圳市建設(集團)有限公司71%股權,正式成立恒大地產集團(深圳)有限公司,此舉標誌着恒大集團正式進入深圳。

公開資料顯示,深圳建設集團在以員工持股方式進行國有企業改制後,形成了以下股權結構:深圳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持股29%;186名員工持股71%(集團工會委員會持股51%、建設家園物業有限公司工會委員會持股20%並管理)。此次拍賣的深圳建設集團71%股權,即是該公司改制後的員工股,拍賣底價約11億元。

當年1月15日,恒大地產、深圳華強集團、城建集團等三個競買人蔘與此次競拍,在經歷20餘輪舉牌後,最終恒大地產以16.64億元競得該部分股權。

另一方面,此次深圳建設(集團)有限公司股權之爭中一度被業內認爲最有可能接手的萬科,則在出具《關於意向收購深圳市建設(集團)有限公司71%股權的徵求意見函》後,“缺席”競拍現場。公開資料顯示,2010年6月,萬科正式出具了《關於意向收購深圳市建設(集團)有限公司71%股權的徵求意見函》,表示願意以總價不高於8.32億元人民幣收購建設集團71%的股權,摺合每股約3.5元。這一價格距離最終“贏家”恒大的報價相差約爲一倍。

在一舉奪得深圳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最大股東寶座後,2012年,恒大增資8700萬,從深投控手中收購深圳市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剩餘29%的股份,後者自此成爲恒大全資控股子公司。據恒大官網公佈內容,時至今日,恒大地產集團(深圳)有限公司已成長爲恒大集團旗下特大型分公司,擁有大型項目65個,未來總建築面積約3000萬m²,土地儲備充足,貨值超萬億。

土地、項目與惹眼的施工總承包特級資質

作爲深圳最早從事房地產開發的地產公司之一,深圳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在股權爭奪戰爆發之前,業績表現並不被行業看好。有消息稱,該公司曾因工程承包業務毛利率下降,在2008年一度虧損高達2000萬元。爲何恒大、萬科等龍頭房企會對其如此“鍾情”?

有業內分析人士認爲,深圳建設集團擁有國家房屋工程施工總承包特級資質是其被房企看中的原因之一。公開資料顯示,該公司擁有深圳本地建築企業中唯一的房屋建築總承包特級資質,先後承建了廣州白雲機場遷建工程、深圳機場1號航站樓等大型工程。

除了良好的施工資質,深圳建設(集團)有限公司還擁有衆多土地資源和項目。公開資料顯示,該公司擁有深圳市福田區紅荔路的建設集團大廈50%的所有權、蔡屋圍項目50%的所有權,東莞南城區50萬平方米的住宅用地以及寶珠花園商場、八卦嶺工業區廠房、建設集團大廈、中深花園和7000多平方米上鋪等近5萬平方米。

恒大“退出” 深圳建設集團重回國有

據恒大官網公佈內容,如今的恒大地產集團(深圳)有限公司已成長爲恒大集團旗下特大型分公司,擁有大型項目65個,未來總建築面積約3000萬m²,土地儲備充足,貨值超萬億。但對於其佈局深圳的“第一步棋”——被收入“麾下”的深圳市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恒大在兩年之前就已採取了“撤資”策略。

天眼查顯示,2017年11月,恒大地產集團有限公司引入深圳市建安(集團)有限公司和深圳市建築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前者出資51460萬元,佔股83%,成爲深圳市建設(集團)有限公司第一大股東;後者出資7440萬元,佔股12%;而原本100%佔股的恒大則撤資58900萬元,僅保留了5%的股份。

有業內人士分析,恒大此舉或因“寶萬之爭”時“插足”,在關鍵時刻解救深圳地鐵重組萬科股份大業,而“置換”出深圳國資方面提供給的深深房“借殼上市”的附加交換條件。

2016年6月,恒大發佈公告稱,公司以292億元將手中持有萬科A的15.53億股股份轉讓給深圳市地鐵集團,持股比例爲14.07%。出售萬科A股的對價爲18.80元/股,總對價爲292億元。而此前披露數據顯示,恒大方面在收購萬科A方面耗資362.73億元。據此推算,恒大此次出售萬科A股份預期產生虧損約70.7億元。

與此相對應的是,2016年,恒大發佈公告表示,公司已於當日與深深房及其控股股東深圳市投資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深投控”)簽訂合作協議,協議約定將通過深深房發行A股或支付現金的方式購買凱隆置業所持有的恒大地產100%股權。恒大地產通過“借殼”的方式迴歸A股。

次年,恒大“撤資”退出深圳市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據深圳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官網介紹,20117年11月,深圳市建安(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代表深圳市投資控股有限公司作爲收購深圳市建設(集團)有限公司83%股份的主體,重新迴歸國有序列。

採寫:南都記者 孫雅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