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50e5d9bd7a624d3fa6c0aa49a928bc08\" img_width=\"758\" img_height=\"596\" alt=\"育兒路上,領會李玫瑾教授的15句話,12歲前的家庭教育已成功一半\"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確切地說,李玫瑾教授並不是專攻家庭教育的,但是她跟家庭教育又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因爲就職於公安大學的她,主要是研究青少年心理犯罪的,她發現,大部分最終走向犯罪的青少年,都是家庭的基礎教育出現了問題,孩子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從而導致行爲出現了偏差,近些年,李玫瑾教授非常受年輕父母的歡迎,也從側面反映了,父母對家庭教育、親子教育的重視程度,她的一些重要的研究結論,關於原生家庭、兒童教育和婚姻家庭的,也在潛移默化地影響着更多的父母和孩子。\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239d087aa1e74da2a631998cfd92cf57\" img_width=\"835\" img_height=\"565\" alt=\"育兒路上,領會李玫瑾教授的15句話,12歲前的家庭教育已成功一半\"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第十五句話:你要養一個貴氣有教養的孩子,首先要把他的情緒養好,他小時候一哭喊,就要儘快過去解除他的痛苦,我跟我女兒講,孩子哭了就要抱起來,我們不要養一個暴躁的孩子,我們要一個平和的人,平和的人力量在內心,暴躁的人力量在外面。

"\u003Cdiv\u003E\u003Cp\u003E提到李玫瑾教授,很多寶媽都非常熟悉,近些年,李教授的很多育兒觀點,廣泛在網絡上流傳,她的觀點非常接地氣,犀利地指出很多家庭在教育孩子方面的弊端,同時還能拿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應對之策,在家庭教育方面,她推崇親子依戀關係的建立,對孩子進行心理撫養,重視家庭對孩子的影響。\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50e5d9bd7a624d3fa6c0aa49a928bc08\" img_width=\"758\" img_height=\"596\" alt=\"育兒路上,領會李玫瑾教授的15句話,12歲前的家庭教育已成功一半\"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確切地說,李玫瑾教授並不是專攻家庭教育的,但是她跟家庭教育又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因爲就職於公安大學的她,主要是研究青少年心理犯罪的,她發現,大部分最終走向犯罪的青少年,都是家庭的基礎教育出現了問題,孩子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從而導致行爲出現了偏差,近些年,李玫瑾教授非常受年輕父母的歡迎,也從側面反映了,父母對家庭教育、親子教育的重視程度,她的一些重要的研究結論,關於原生家庭、兒童教育和婚姻家庭的,也在潛移默化地影響着更多的父母和孩子。\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第一句話,父母在準備懷孕、養孩子時,一定有好做好思想準備,在孩子出生的第一年,無論如何辛苦,一定要自己帶孩子,人在生命的最早期是非常無助的,他所有的需要都跟撫養人息息相關,孩子開始認人,依戀就產生了,在孩子12歲之前,這種依戀一直存在,這是父母撫養孩子的心理資本。\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第二句話,依戀期有愛的撫養都是嘮叨的,有助於孩子未來語言的發展,父母應該在孩子3歲前的,多跟孩子溝通,聽說話說的多的孩子,語言表達就早,而孩子社會性的發展跟語言發展密切相關,情感發展決定語言,語言決定社會性,社會性決定認知方式和人格,都是一環扣一環的。\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c53852954aab491cbaf55060adcfa800\" img_width=\"870\" img_height=\"598\" alt=\"育兒路上,領會李玫瑾教授的15句話,12歲前的家庭教育已成功一半\"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第三句話,在孩子3-5歲時,需要做一次訓練,孩子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時,比如在商場裏要求購買家裏已經無數的小汽車,不要打也不要罵,直接抱回家,讓他哭,不要管,關起臥室的門,跟孩子一對一,記住四個不要,不\u003Cstrong\u003E要罵他,不要打他,不要說教,不要離開\u003C\u002Fstrong\u003E,等他哭夠了,給點愛,給他擦擦臉,問他,還哭嗎?要哭我等着你,然後再講道理,這時候的管理是有效的,告訴孩子,以後有事好好說,如果你能說服我,我可以考慮滿足你,鼓勵孩子跟父母交流,而不是採取哭鬧的方式。\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第四句話:孩子12歲以後發生的問題,源於12歲之前,孩子最先發育的是情感,然後纔是語言,有一種人,人挺好,但是脾氣特別壞,說話稍微不對付時就會着急,情緒特別激動,過後也會後悔,承認自己偏激,還有一種人永遠那麼平和大度,前一種人早年的撫養一定是虧欠的,後一種人早年撫養一定是非常到位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第五句話:孩子成長過程中,心理陽光比智力更重要,我寧願孩子上不了名牌大學,也要快快快樂樂的,現在很多父母在逼孩子,這種教育會導致孩子到後來出現很多問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第六句話:人在早年喫得苦越多,他後來的承受力就越好,除了他可能暴力一點,有些事情容易暴力,但他絕對不會遇到挫折就是自殺,尤其是家裏有兒子的,一定要苦着養,千萬不要照顧得太周到,想要得到一個逆子,那麼就對他百依百順,他到了三十歲後,哪天不高興,就把父母幹掉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第七句話:在孩子六歲前,需要管什麼呢?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剋制任性,6歲的時候對他說不,他頂多在地上打個滾,可是等到12歲再說不行,他可能拔腿就離家出走了,你不答應就可能跳樓,學會讓孩子經歷挫折,防止壓抑,學會忍耐和剋制,這是非常重要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第八句話:二胎家庭兩個孩子發生爭執怎麼辦?把教育的重點放在老大的身上,不要一味地護着小的。只要發生爭執,比如喫的,你可以告訴老大,這是你們倆的,你來決定怎麼分,如果都喫掉了,也沒關係,下次還是把東西交給他,在這個過程中,老大知道了父母是在乎他的感受的,既然讓我做決定,我也不能虧着弟弟妹妹,這樣老大就成長了。\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b8f048cf43c047ac90c6e798977d1fd2\" img_width=\"640\" img_height=\"440\" alt=\"育兒路上,領會李玫瑾教授的15句話,12歲前的家庭教育已成功一半\"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第九句話:要讓孩子參與到家中的大事,不管他什麼樣的學習狀態,家中的大事要告訴他,聽他的意見,讓他做一點沒有壞處。\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第十句話:關注孩子最好的朋友,孩子最好的朋友往往是他最大的傾訴對象,也是影響孩子成長的很重要的人,觀察孩子最好朋友的成長,就是了解自己孩子的成長,如果孩子交的朋友不太好,父母也可以問問孩子認爲朋友的優缺點,表達意見就好。\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第十一句話:孩子3歲後開始上桌和父母喫飯,立規矩,大人不動筷子,小孩不可以先喫飯,家人無法按時喫飯,要讓孩子幫忙撥出缺席人的那一份,這是克服孩子的自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第十二句話:一個人小時候沒有被善待過,就不要指望他成年後會善待這個社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第十三句話:青春期的孩子,教育一定要掌握方法,青春期的孩子不願意主動承認錯誤,有時候只要說到了,孩子知道了就行了,不要和孩子爭執到底,吵到最後反而會導致孩子對父母不恭敬。\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第十四句話:6-12歲是學習能力的培養,如果這6年培養好了,孩子會很省心,他到了初中高中,孩子能夠坐住,能夠主動完成作業。\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239d087aa1e74da2a631998cfd92cf57\" img_width=\"835\" img_height=\"565\" alt=\"育兒路上,領會李玫瑾教授的15句話,12歲前的家庭教育已成功一半\"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第十五句話:你要養一個貴氣有教養的孩子,首先要把他的情緒養好,他小時候一哭喊,就要儘快過去解除他的痛苦,我跟我女兒講,孩子哭了就要抱起來,我們不要養一個暴躁的孩子,我們要一個平和的人,平和的人力量在內心,暴躁的人力量在外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李玫瑾教授一直致力於家庭教育,她強調和認同一點,當孩子出現了問題,父母先不要急着說孩子,父母一定要先反省自己,反省自己才能教育好孩子,比如孩子頂撞父母,第一是父母前期沒有給孩子做好規範,第二點是沒有尊重孩子。家庭教育並不簡單是把孩子養大,告訴孩子哪個年齡段該做什麼,規範孩子的行爲,引導孩子的心理,這都是非常重要的,12歲前是孩子成長的重要時期,這個階段做好了,孩子才能更好地應對後面的成長,家庭教育也就成功了一半,您覺得呢?\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2697378329068046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