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鑰匙孔被膠水堵住,幾百只牙刷全部撕開,一箱餐巾紙全部被水泡,所有新換的沐浴洗護產品全部被倒空丟進垃圾桶……”這不是“家有哈士奇”,也不是遭了賊,而是民宿遇到了“奇葩住客”。

“放水幾十噸”只爲報復民宿房東,“你”沒有錯誰有錯

據報道,某博主稱自己做民宿遭遇住客報復,不僅房內物品遭損壞,水電也因水龍頭花灑連續幾天不關,空調24小時不間斷使用而一度欠費。據統計,受毀物品的價值約在七八百元左右,並有至少幾十噸水被白白浪費。

“放水幾十噸”只爲報復民宿房東,“你”沒有錯誰有錯

房東朋友圈截圖 資料圖

“放水幾十噸”只爲報復民宿房東,“你”沒有錯誰有錯

民宿被破壞現場 資料圖

“放水幾十噸”只爲報復民宿房東,“你”沒有錯誰有錯

民宿被破壞現場 資料圖

這位住客也不否認做過此事,在其發給房東的信息中稱:因爲民宿沒有任何提示,也就是自己沒損壞民宿任何東西,會用法律手段解決。她還在接受記者提問時說“不覺得自己做錯了”,並反問 “住酒店民宿每天用多少電是有法律規定?”

“放水幾十噸”只爲報復民宿房東,“你”沒有錯誰有錯

“針尖對麥芒”,這“劍拔弩張”的陣勢背後其實既沒有愛恨糾葛,也沒有小說戲碼,只是因爲該住客入住後要中途退房退全款,而房東以平臺規定“如果未能在前7天取消預定,未住宿天數的房費將不予退還”拒絕。

“放水幾十噸”只爲報復民宿房東,“你”沒有錯誰有錯

看到這裏,一些網友“坐不住了”。“哪裏慣的臭毛病”,“還不覺得自己有錯呢,在家這樣不”,“報復心理好強啊”,“浪費水電太不應該”,“再不滿也不至於這樣”,針對住客“過分”做法的批評一條接着一條,但也有網友爲“雙方都有責任”, “住客沒有素質,但是房東要不要考慮改進一下”?

“放水幾十噸”只爲報復民宿房東,“你”沒有錯誰有錯

這是怎麼回事呢?原來此位住客在某平臺預定三天房源後又進行了五天續訂,續訂並未在平臺進行,而是通過微信轉賬的方式直接向房東支付了1440元房費,這也成爲了爭議的焦點。

“放水幾十噸”只爲報復民宿房東,“你”沒有錯誰有錯

住客認爲,自己並非通過平臺續訂,而是通過微信聯繫並轉賬的,怎麼自己事情辦完了想退房還得受平臺的約束?她還稱房東向她承諾過可以退房租,但並未出示證據。

“放水幾十噸”只爲報復民宿房東,“你”沒有錯誰有錯

住客回應截圖 資料圖

對此,有律師表示,這是一個由合同糾紛引出的民事侵權行爲,退款與否是雙方產生的民事爭議。如果房客稱雙方有過約定,那麼需要房客進行舉證;如果約定不明的情況下,那就應該按照行業規則或是交易習慣來解決。同時,住客損毀財物明確構成了民事侵權,但針對“惡意浪費水電”,法律上對此並無明文規定,只是一個道德層面的問題。

“放水幾十噸”只爲報復民宿房東,“你”沒有錯誰有錯

亞里士多德說,遵照道德準則生活就是幸福的生活,沸騰君(xjb-feiteng)深表贊同。我們生活在一個文明的社會,這種事件本就不該發生。此住客以故意毀壞別人財物的手段來“泄憤”,惡意浪費水電等公共資源,其行爲之惡劣不能因爲“房東也有錯”就變得 “情有可原”,因爲她衝擊的是大家心中的“道德律”。

“放水幾十噸”只爲報復民宿房東,“你”沒有錯誰有錯

亞里士多德 資料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