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與此同時,瓶窯鎮崇化村的村民也早早地聚集在村委,以做青團、包糉子等傳統方式慶祝良渚古城遺址申遺成功。如今,良渚古城遺址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瓶窯全鎮上下一同歡慶,各村社自發組織了各類活動,慶祝良渚古城遺址申遺成功,祝福良渚文化繼續繁榮延綿。

瓶窯數萬羣衆歡慶良渚古城遺址申遺成功

大觀山村村民歡聚安置點/施振東攝

瓶窯數萬羣衆歡慶良渚古城遺址申遺成功

楊梅塢社區居民一同製作彩色糉子/湯榮華攝

瓶窯數萬羣衆歡慶良渚古城遺址申遺成功

奇鶴村千年古祠堂內傳承5000年文明/閻駿攝

瓶窯數萬羣衆歡慶良渚古城遺址申遺成功

專場文藝演出/施振東攝

7月6日,從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庫舉行的第43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議(世界遺產大會)上傳來喜訊,良渚古城遺址獲准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消息一經公佈,6萬瓶窯兒女爲之歡欣鼓舞。

良渚古城,是5000年前在太湖流域的一個臨水而居的史前城市,壯闊恢弘的良渚王都。良渚古城遺址申遺成功,填補了《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東亞地區新石器時代城市考古遺址的空缺,爲中國5000多年文明史提供了有力的實證。

良渚古城遺址核心區與古城外圍水利系統均位於瓶窯境內。自遺址發現之日起,無數瓶窯人就以守護良渚遺址、傳承良渚文明爲使命,積極改善遺址周邊環境,有效提升全民保護意識,宣傳弘揚良渚文化。如今,良渚古城遺址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瓶窯全鎮上下一同歡慶,各村社自發組織了各類活動,慶祝良渚古城遺址申遺成功,祝福良渚文化繼續繁榮延綿。一時之間,鑼鼓齊鳴、彩旗飄揚,數萬羣衆用自己的方式表達着心中的喜悅與祝福。

共襄盛舉 瓶窯人民感慨萬千

瓶窯數萬羣衆歡慶良渚古城遺址申遺成功

五穀豐登慶申遺成功/朱關城攝

“申遺成功了!終於等到這一天了!”7月6日當天,瓶窯鎮大觀山村村民龔有慶、曹德珍夫婦一直守候在網絡直播旁,隨着手機屏幕裏傳來歡呼聲,龔有慶、曹德珍也在家中歡呼起來,“這是我們家門口的世界遺產,我們真心感到驕傲!”

提起良渚古城遺址的保護與良渚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的建設,瓶窯鎮長命村、大觀山村的村民感觸頗多。這兩個村莊緊靠良渚古城遺址的核心區,村民們見證了良渚古城遺址的發現、挖掘、保護的完整過程。在做好良渚古城遺址保護、研究、利用和申遺工作的過程中,遺址區周邊的企業和居民識大體、顧大局,讓步小我、成就大我,自覺當好歷史文化遺產的“薪火傳人”,以實際行動支持良渚古城遺址申遺。

“在良渚古城遺址保護和申遺的過程中,我們大觀山村村莊建設越來越美,村民的生活條件也越來越好,我們的一切付出和努力都是值得的。”大觀山村村務工作人員茅立峯說。

良渚古城遺址獲准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之後,瓶窯鎮第一時間收集了本地羣衆的所思所感製作成視頻,並通過官方微信平臺“瓶窯發佈”進行推送。消息發佈後,不少瓶窯人在朋友圈中轉發點贊。“瓶窯鎮大觀山聞家村發來賀電”“瓶窯南北樂章小區發來賀電”“瓶窯人在法國發來賀電”“瓶窯人在臺灣發來賀電”……一條條評論展現出瓶窯人民對家鄉文化遺產的珍視與自豪。

網友“夕陽”說:“今天看世界申遺大會直播,大會主席那一錘下去,良渚古城遺址申遺成功,真是無比喜悅!八十三年來的的不斷努力終得回報,瓶窯、良渚真正載入世界史冊!我們載歌載舞,爲之慶祝!”電波傳遞之間,全鎮人民的自豪感、榮譽感不斷升溫,凝聚力也進一步增強。

全民參與 慶祝活動豐富多彩

瓶窯數萬羣衆歡慶良渚古城遺址申遺成功

塘埠村村民相約文化禮堂/閻駿攝

瓶窯數萬羣衆歡慶良渚古城遺址申遺成功

傳承文明 從小做起/李清國攝

“我們早就商量好了,申遺一成功,我們就一起包餃子,慶祝一下!” 7月6日下午,得知良渚古城遺址申遺成功的瓶窯鎮南山村村民們第一時間聚集在村內的文化禮堂,共同完成了一場“千餃宴”。如同慶祝傳統節日一樣,村民們圍在一起包餃子、煮餃子,並擺放成“保護良渚遺址,做好薪火傳人”的字樣,製作完成後,全村村民一起享用。南山村全村共製作了5000只餃子,共同慶祝實證5000年中華文明的良渚古城遺址申遺成功。

瓶窯鎮石瀨村有一支專業的舞龍隊伍,每逢傳統佳節,村民就會舞動“巨龍”穿行於村莊之中,歡慶節日到來,送去美滿祝福。爲慶祝申遺成功,7月7日,伴着音樂與鑼鼓,“巨龍”出動了。歡慶的人羣穿過村莊的文化禮堂、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石瀨工業區,走進村莊的大街小巷,將捷報送進千家萬戶,村民們紛紛走出家門一同歡慶。

與此同時,瓶窯鎮崇化村的村民也早早地聚集在村委,以做青團、包糉子等傳統方式慶祝良渚古城遺址申遺成功。“青團寓意‘團圓共慶’良渚古城遺址申遺成功,糉子表達‘衷心祝願’祖國繼續繁榮昌盛,這些都是我們村裏老百姓最淳樸、最真摯的祝福。”崇化村黨委書記王林富告訴記者,“活動消息一發布,就得到大家的積極響應,村內不少男女老少都參與了進來。”

瓶窯社區黨員俞祥松寫下了一首七律賀詩《賀良渚古城遺址申遺成功》:槌落聲中喜訊傳,文明聖地譜新篇。悠悠歷史光輝耀,熠熠圖騰血脈延。澤國風煙雖遠去,農耕景象似跟前。殘垣見證蒼桑事,玉石逢春更潤嫣。短短五十六字,展現出的是老人內心滿滿的自豪與期盼,也是所有瓶窯人心中的驕傲與喜悅。

包餃子、煮紅雞蛋、文藝表演、拔河比賽……7月6日、7日兩天,瓶窯鎮各村社都舉行了各具特色的慶祝活動,老百姓用最接地氣的方式共慶申遺成功。

牢記使命 守護遺址不忘初心

瓶窯數萬羣衆歡慶良渚古城遺址申遺成功

“有幸在現場見證良渚古城遺址申遺成功,熱淚盈眶、感慨萬千、深受鼓舞!良渚古城遺址是中華5000年文明史的實證,我們6萬瓶窯人都爲能生於斯、長於斯,併爲之工作、爲之付出,深感榮幸!”在阿塞拜疆的世界遺產大會現場,瓶窯鎮黨委書記呂復春說,“良渚古城遺址是祖先饋贈的巨大財富,遺址保護是歷史賦予我們的光榮使命。在今後的日子裏,我們將繼續把遺址保護作爲第一使命,不忘初心、不辱使命,厚植歷史文化的特色和優勢,切實將遺址保護作爲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發展機遇,向世人和後人展示好源遠流長的中華文明。”

瓶窯鎮長命中心小學的孩子說:“學習良渚文化、傳承良渚文明,從我做起!”

環衛工人袁照玲說:“良渚古城遺址申遺成功後,遊客會越來越多,我們會全力保障環境衛生。”

青年志願者趙鈺舟說:“良渚古城被譽爲‘中華第一城’,我們要攜手建設更美的瓶窯,讓家鄉配得上這份榮耀!”

瓶窯人深知,良渚古城遺址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不是終點,而是保護、傳承和利用等各項工作的新起點。

“申遺成功是瓶窯發展絕好的歷史機遇。”對於城鎮的未來發展,瓶窯人滿懷期待。目前,瓶窯鎮正積極將遺址的傳承、保護、利用與鄉村振興、城鎮發展相結合,圍繞良渚文化,履行歷史使命,擦亮文化金名片,將歷史文化資源優勢轉化爲發展優勢,實現文化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提升,努力建設獨具魅力、特色鮮明、令人嚮往的文旅之城,推進全鎮社會經濟發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