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金所退出P2P业务的传闻今日得到证实。

7月18日,陆金所回复记者称,陆金服P2P业务正积极响应和配合监管“三降”要求(注:降机构数量、降行业规模、降涉及人数),现有产品与客户权益不受影响。

互金行业资深人士称:“这对P2P行业算是一个信号吧。这或许意味着从散户投资者收集资金并将资金贷给小企业和个人的模式将终结。”

陆金所,全称是上海陆家嘴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市场股份有限公司。平安集团旗下成员,2011年9月在上海注册成立,注册资本金8.37亿元。平安集团给陆金所的定位是“互联网财富管理平台”。

陆金所退出,P2P已死

陆金服是陆金所下属的P2P平台,而P2P业务曾是陆金所的核心业务。在行业内,陆金所一直被视作点对点借贷(P2P)的领军企业。

早在2014年左右,陆金所高层就曾赴美国考察上市事宜。

“当时的陆金所管理层非常清楚,作为P2P行业的老大,如果不能做到第一家上市,很可能会被后来者把P2P的牌子做砸。没想到一语成谶。”

可惜上市价格没谈拢。

2016年底,陆金所赴港上市进程再启。但在金融去杠杆的大环境下,P2P行业的风险集中暴露,陆金所上市计划再次搁浅。

消息称,目前陆金所已经开始申请消费金融牌照,放弃P2P业务和专注消费金融可能使陆金所的上市道路变得顺畅。

平安集团2018年年报显示,陆金所控股了完成C轮融资。此次融资引入了多家国际知名投资机构,投后估值达394亿美元。

有行业统计以来,P2P网贷平台从2014年1月的651家持续快速增长,在2015年11月达到行业最高点3476家。

网贷行业早期综合收益高达21.63%。不合理的高收益后,紧跟着提现困难、跑路等恶性事件。点对点借贷(P2P)、服务正规金融触及不到的客户这一业务模式,沦陷为集资诈骗的温床。

自此,网贷平台都不愿意再被称为P2P,纷纷改名为金融科技、数字金融等。

今年“良性退出”的消息一出,业者直呼,P2P被“判死刑”了。

上海一家互金公司负责人称,上海也早已传出严监管的风声。“根本没提备案、试点等字眼。所以大家做了最坏的准备。”

据他介绍,互金公司的转型之路各不相同:

对于陆金所这样有强大股东背景和业务规模的机构,申请消费金融牌照是首选;网贷规模大、自有资金充裕、手头有现成的小贷牌照的,可能就走小贷这条路;还有一些会向助贷方向发展,即互金公司把自己的优质资产提供给金融机构,金融机构放款,互金公司收渠道费。

“活下去是第一位的。”该人士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