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爲更好地服務國家“一帶一路”建設,開幕式上還宣讀了由國際絲路之綢研究聯盟和中國博協絲綢之路沿線博物館專委會聯合發出的《傳播和弘揚絲綢之路精神杭州倡議》,提出在每年6月22日的一週內,在絲路沿線遺產地和相關文博機構共同策劃實施展覽、演出、報告、知識競賽等系列主題活動,在世界範圍利用多種渠道進行廣泛傳播,推動絲綢之路沿途的跨文化對話。2019年5月,中國絲綢博物館設立“國際絲綢之路與跨文化交流研究中心”。

2014年6月22日,在第38屆世界遺產大會上,由中國、哈薩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聯合申報的“絲綢之路:起始段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項目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5年後的2019年6月21日,“絲路歲月:大時代下的小故事”在中國絲綢博物館時裝館亮相。

唐三彩、銅奔馬、織物殘片、絲綢服飾......絲路沿線的物、事、人,在此聚集。

中國絲綢博物館年度特展講述別樣絲路故事

展覽現場

中俄十餘家博物館500餘件展品講述別樣絲路故事

古老的絲綢之路猶如一條綵帶,將古代中國和世界上其他國家聯繫在了一起。正是通過絲綢之路,中國的養蠶絲織技藝和絲綢、茶葉、瓷器等傳播到世界各國,來自中亞的駿馬、葡萄,印度的佛教、音樂、熬糖法、醫藥,西亞的樂器、金銀器、天文學、數學,以及亞洲島嶼、歐洲各國,甚至非洲大陸的各種物質文化和技術文明等也向中國輸入,使得古老的中華文明得以不斷更新、發展。

但是,絲綢之路的繁榮,究其根源,起到決定作用的因素是人。無論是穿行在絲路沿途的使者、商團、牧民、船員還是教士,或是堅守在絲路沿途的軍士、官員、農夫、驛長、僧侶,他們都是絲綢之路真正的建設者、守護者和見證者。

中國絲綢博物館年度特展講述別樣絲路故事

本次展覽以文物爲主體,以歷史爲脈絡,展出了中俄十餘家博物館的500餘件展品,用13個時代不同、民族不同、身份不同、人生經歷不同的人物所遺留下來的“小故事”,來重塑在風雲變幻的絲路歲月中大小人物或精彩似傳奇,或平凡如你我的一生。他們所經受的日常生活和平凡經歷展示出那個和平合作、開放包容的“大時代”,多視角地再現不同時期絲綢之路沿途不同地區的時代特徵及文化碰撞,充分體現“文明因多樣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鑑,因互鑑而發展”的絲綢之路精神。展覽分爲序章、草原絲綢之路、沙漠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四個大塊共14個單元,系統全面地展示絲路沿線人們的生活百態,以及由此所反映的中西文化交流。

其中“序章”部分以“錢幣上的歲月”爲題,選取上海博物館收藏的、從公元1世紀直至宋代的金、銀、銅等金屬貨幣爲主要展品;第一部分“草原絲綢之路”,展示了從俄羅斯艾爾米塔什博物館借展的107件文物,分別講述絲路上“阿爾泰遊牧人”和“匈奴貴族”的故事; 第二部分“沙漠絲綢之路”,以懸泉置遺址、擂臺張君墓、李賢墓、史君墓等出土的文物爲主,分別反映漢晉至元明時期絲路沿線的“驛站嗇夫”、“河西將軍”、“樓蘭貴族”、“原州刺史”、“沙州佛子”、“粟特薩寶”、“西州子錢家”等不同身份人羣的服飾、文化、生活習慣、宗教信仰及葬俗。

中國絲綢博物館年度特展講述別樣絲路故事

展廳現場還有全景復原敦煌17號窟和西安史君墓出土的石棺牀,這是現代數字化技術與古代文物的一次完美結合。敦煌17號窟,俗稱“藏經洞”。

第三部分“海上絲綢之路”,則以“市舶官女兒”,即南宋黃升墓出土的大量絲綢服飾來反映宋代高超的絲織技藝;以廣東陽江南海一號沉船的出土文物來構建“南海船員”的船上生活,並由此帶出海上對外貿易的盛況。

“國際絲綢之路與跨文化交流研究中心”和“國際絲綢學院”成立

古老的絲綢之路曾作爲一條繁榮的貿易之路,將中國與其它國家與地區聯接在一起。如今,以歷史的眼光來評判,絲綢之路已成爲東西方之間對話、交流和融合之路,兩千多年來爲人類的共同繁榮做出了重要的貢獻。2013年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願景,現已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響應和認同。

中國絲綢博物館年度特展講述別樣絲路故事

爲了提高絲綢文化的國際影響力,助推“文化浙江”建設和高水平大學建設,2019年4月,浙江理工大學與中國絲綢博物館簽約共建“國際絲綢學院”。2019年5月,中國絲綢博物館設立“國際絲綢之路與跨文化交流研究中心”。

在開幕式上,“國際絲綢之路與跨文化交流研究中心”和“國際絲綢學院”舉行了揭牌儀式。爲更好地服務國家“一帶一路”建設,開幕式上還宣讀了由國際絲路之綢研究聯盟和中國博協絲綢之路沿線博物館專委會聯合發出的《傳播和弘揚絲綢之路精神杭州倡議》,提出在每年6月22日的一週內,在絲路沿線遺產地和相關文博機構共同策劃實施展覽、演出、報告、知識競賽等系列主題活動,在世界範圍利用多種渠道進行廣泛傳播,推動絲綢之路沿途的跨文化對話。同時,構築絲綢之路文化交流合作機制,大力開展絲綢之路文化遺產的研究、保護和展示項目,加大發掘絲路內涵、認知絲路作用、保護絲路遺產的力度。

中國絲綢博物館年度特展講述別樣絲路故事

吉他音樂會

爲了擴大展覽影響力、深化展覽內涵、引發公衆的參觀興趣、增強博物館的社會教育職能,中國絲綢博物館將在展期內推出一系列展覽配套活動,如“絲路歲月”系列主題講座、“絲路之旅”系列研學活動等。展覽開幕當晚,“絲路之夜暨絲綢之路音樂之旅吉他音樂會”在此上演,《茉莉花》、《月亮代表我的心》、《西班牙小夜曲》......國內外的吉他演奏家爲現場的觀衆朋友們帶來悅耳樂曲,贏得現場掌聲陣陣。

據悉,展覽將持續至9月8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