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旅蒙貿易最鼎盛的時期,包頭每天運輸皮毛的駱駝就有1000多峯。· 老包頭的旅蒙商 ·。

當我們提及老包頭的歷史變遷

“走西口”絕對是濃墨重彩的一筆

“走西口”浪潮可分爲兩支大軍

一支是墾荒種地的“雁行客”

另一支是經商作賈的“旅蒙商”

遠離家鄉忻代州,學會蒙話草地走,換回皮毛賺大錢,千里迢迢奔包頭……

以上這句曾流傳於老包頭的諺語,形象地概括了清代末年旅蒙商的興起和旅蒙貿易的繁榮。當時,很多“走西口”到包頭的山西人,手腳勤快,善於經商,他們結成馬幫或駝幫,馱着各種口裏運來的商品到牧區做生意,後來把生意做到庫侖(今蒙古國境內)。從此,中國商人中,多了一支特殊的商隊——旅蒙商。

老包頭有多牛?幾千人的跨國貿易團隊從這裏出發財富傳奇縱橫歐亞

▲旅蒙商的駝隊

· 老包頭的旅蒙商 ·

清嘉慶、道光年間,包頭憑藉優越的水陸交通條件,成爲內地通向新疆、蒙古國、俄羅斯等地的畜產、皮毛、糧食的集散地,有“塞上水旱碼頭”的美譽。當時民間還流傳這樣的諺語:大船條條到渡口,火車一吼進包頭,東西南北水旱路,買賣興隆盡商賈……足見當時老包頭的商貿繁榮。旅蒙商無疑是這其中最爲活躍的一支力量,在九行十六社中居重要地位。

老包頭有多牛?幾千人的跨國貿易團隊從這裏出發財富傳奇縱橫歐亞

據《旅蒙商通覽》載:旅蒙商通往前營(烏里雅蘇臺),後營(科布多),西營(新疆)的路線有3條,而包頭是重要的商道出發點。從包頭出發可以途徑甘肅到達青海,也可以向北途徑蒙古國的庫倫到達俄羅斯的恰克圖,還可以向西途徑新疆、蒙古國的烏里雅蘇臺,最終抵達科布多。

老包頭有多牛?幾千人的跨國貿易團隊從這裏出發財富傳奇縱橫歐亞

旅蒙商用中原地區的茶、油、布、糖等到新疆、蒙古國、俄羅斯等地換取皮毛、牲畜等,不僅促進了中國與蒙古、俄羅斯的早期貿易,而且加強了中原與蒙古、俄羅斯的文化交流。他們通過一條條金銀路,架起了蒙漢人民友誼的橋樑,繁榮了內地和蒙古地區的經濟,寫下了中國商業史上輝煌的一筆。

老包頭有多牛?幾千人的跨國貿易團隊從這裏出發財富傳奇縱橫歐亞

包頭最早的旅蒙商有永合成、復義興等。旅蒙貿易最鼎盛的時期,包頭每天運輸皮毛的駱駝就有1000多峯。民國初來自吳忠堡、寧夏、西寧、甘州、涼州及包頭周邊駱駝達14000多峯。包頭旅蒙商最多時有300多戶,從業人員約2100人,資金達115600餘兩白銀。

· 旅蒙商的辛酸路 ·

近300年間,旅蒙商龐大的駝隊從綿延數千裏的商道上走過,強盜們的暗影也像幽靈閃過,茫茫草原和戈壁上充滿了艱辛與磨難,真可謂“富貴險中求”。在一場場以生命爲代價的財富博弈中,憑藉智慧、運氣,這個羣體逐漸形成兩個階層,大商人創立商號運籌帷幄着鉅額的商業運作,小商人朝不保夕,在漫漫商途中疲於奔命。

老包頭有多牛?幾千人的跨國貿易團隊從這裏出發財富傳奇縱橫歐亞

經營旅蒙貿易必須持有蓋着清廷皇帝印璽的“龍票”。“龍票”限定商號的經商地區和業務範圍,相當於現在的營業執照。大旅蒙商五十兩白銀辦一張“龍票”(清朝中晚期一兩銀子相當於現在人民幣150至220元左右),中、小戶也可以合夥辦一張。“龍票”不僅是經商執照,更是尊榮的象徵。

老包頭有多牛?幾千人的跨國貿易團隊從這裏出發財富傳奇縱橫歐亞

《綏遠通志稿》中關於旅蒙商有這樣的記載:“其始也,皆取給於城中之貨商,捆載而去,及其迫也,則易貨而償其值,兩俱獲利。”可想而知,他們徒步行進在草原和沙漠,一路風餐露宿、險象環生,時而踏着白骨前行。支撐他們的是豐厚的利潤,也是創業興家、光宗耀祖的信念。當然,這之中也有一些旅蒙商,利用種種藉口欺騙牧民,一斤羊毛按半斤算,一支眼鏡換15只羊,一支鼻菸壺換一頭牛,一匹土布換60斤駝毛。他們利用交通不便,信息閉塞,採取不等價交換的手段,對牧民漫天要價,高利盤剝,給牧民們帶來了深重的苦難。

·駱駝很累也很貴·

古時公共交通的概念還鮮爲人知,以人力和畜力牽引的交通工具在生活中長期擔當主角。駱駝能負重、耐跋涉、性溫順,是長途運輸或騎乘的最佳交通工具。聲聲駝鈴在漫漫商路響徹數百年,旅蒙商從興旺到衰落,直至1956年“公私合營”,才退出歷史舞臺。

老包頭有多牛?幾千人的跨國貿易團隊從這裏出發財富傳奇縱橫歐亞

駱駝隊在當時叫駱駝房子,每200峯駱駝編一隊,叫作“一頂房子”。旅蒙商貿繁榮時期,作爲重要的交通工具,駱駝也供不應求,尤其是上等駱駝,需要花大價錢才能買到。斯文·赫定就曾在《從紫禁城到樓蘭》記述了在包頭購買駱駝的故事。

《從紫禁城到樓蘭》節選:

幾天以前我們的兩個蒙古人回來報告說他們已經買到了100匹上等駱駝,每匹100墨西哥元。但在交割牲畜以前各賣主的要求是先交銀子——時局很壞,誰也不知道與之做生意的人到底是什麼人。

老包頭有多牛?幾千人的跨國貿易團隊從這裏出發財富傳奇縱橫歐亞

因此,在還沒看到這些駱駝的影子的時候,我們不得不拿出10000銀元(超過1000英鎊)的數目交給代理人。付錢的場面非常有趣。銀元山堆在俱樂部帳篷的前面,銀元擺成長排,每排1000元,旁邊站着冷靜的蒙古人和精明的漢人,他們有的等待,有的點數,有的把銀元放入口袋,這些口袋被裝入木箱,次日早晨由馮·瑪森巴希和穆倫溫格保護着送到駱駝的所有者那裏。

老包頭有多牛?幾千人的跨國貿易團隊從這裏出發財富傳奇縱橫歐亞

第一批新買的駱駝送來了,它們個個高大豐滿,漂亮動人。它們的駝峯厚實堅挺,上尖下圓,站得很穩,這些駱駝基本上都已脫去了冬毛。我們支出15000塊銀元買270匹駱駝,這是一筆活的資本,因爲在任何時候,我們都可以根據需求或賺或賠地將它們轉變成現金。

老包頭有多牛?幾千人的跨國貿易團隊從這裏出發財富傳奇縱橫歐亞

旅蒙商三百年曆史,從繁榮到衰落,雖然伴着幾許嘆息,但對近代包頭經濟文化變遷產生了深遠影響。如今,在“一帶一路”倡議下,更大的經濟體量和更多元化的產業投資正推動着中蒙更廣闊的經濟合作,續寫着更多新的故事。

參考文獻

《包頭老城》《包頭史記》《從紫禁城到樓蘭》《旅蒙商通覽》等相關文史資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