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3Cdiv\u003E\u003Cp\u003E1925年10月,福州青年郭化若报考黄埔军校第四期,名列榜首,同年参加了中国共产党。\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也就是说,郭化若的成绩高于和他同为黄埔第四期学员的林彪、曾中生、段德昌、刘志丹。后四人,均不简单,都在中共中央军委1989年与1994年两次公布的36名军事家之列。\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一次蒋介石到黄埔军校检查学员的作业。当他翻到其中的一本时,说:“怎么把字帖混在一起呢?”负责的教官大笑:“这是学员郭化若的作业本,不是字帖。”\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蒋介石连声赞叹:“化若的字写得太好了!明天叫他来见我。”蒋介石要郭化若来当他的秘书。\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郭化若说:“学生不喜欢当秘书。校长说过,军人应当战死在疆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蒋介石只好作罢。\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f5ae3ba1e2374429b1c627874aca550b\" img_width=\"450\" img_height=\"581\" alt=\"郭化若是毛主席的军事高参,其和郭沫若的关系,周恩来这样回答\"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黄埔军校时期的郭化若\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黄埔军校毕业后,郭化若服从党组织安排了参加北伐战争,任炮兵连连长。战争中,他这个小小的炮兵连长开始考虑战略、战役问题,对交战双方的兵力布置、用兵之道潜心钻研,为终成一代军事理论大家奠定根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927年8月,郭化若又参加了南昌起义,后被党中央送到苏联炮兵学校学习深造。\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929年初春,郭化若回国后到上海向党中央请求到江西参加红四军,得到批准。红四军军长朱德分配他到二纵司令部任作战参谋。在二纵,他率领第四支队,攻入漳平县城,全歼守敌,扭转了二支队两次攻打漳平受挫的局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朱德很高兴,签署命令,将郭化若提拔为二纵参谋长。\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这时毛主席受党内排挤而辞职,正在蛟洋养病。郭化若见到了毛主席,深聊后写出了《关于当前部队的错误思想及解决办法》。\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毛主席阅后很高兴。\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929年11月,毛主席回红四军主持前委工作后,郭化若任参谋长,协助毛泽东指挥军事行动。\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930年9月,毛泽东率红一方面军到达安源后,指示已任参谋长的郭化若在工人中选择优秀者加入红军。郭化若从工人中了解到他们有爆破技术,想到部队即将奉命攻打长沙,有了爆破技术必然如虎添翼。郭化若连夜将情况上报毛主席、朱德。\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毛主席、朱德一听大为称赞,立即交代郭化若迅速从这批工人当中挑出有技术的组建一支工兵队。郭化若马上与安源煤矿工会联系,在参军工人中把会爆破技术的工人挑出来,组成了有140余人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工兵队。\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930年12月,红军在龙冈战役胜利后,缴获敌军电台一部,俘虏无线电人员10名,郭化若向毛主席建议成立红军无线电队。毛主席赞扬他:“小参谋拿出了大主意,建立无线电大队非常重要,你这个参谋长当得好哇。”\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931年5月,红军攻克建宁后,又缴获两部电台,郭化若再次向毛主席建议成立无线电大队。毛主席对此项建议十分重视,当夜召开前委会,决定将此事交由郭化若的参谋部具体落实。郭化若接受任务后,很快组建了红军无线电大队,下设5个分队,配属红三军、红四军、十二军、红三军团和后方建制。\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同月,郭化若升任为红一军团参谋长,兼毛主席为书记的总前委秘书长。中央红军到延安后,毛主席请郭化若担任了红军庆阳步兵学校校长,不久又任命郭化若担任毛主席的军事教育顾问。\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937年9月,在毛主席亲自安排下,郭化若进入中共中央党校第五班学习,同班同学有黄华、陈少敏、罗炳辉、赖传珠等。郭化若既是学员,又当教员:他和罗炳辉两人讲授“游击战争”课程。郭化若在中央党校的学习、教学活动给校友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大家一致认为“毛主席的高参的确不简单”。\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年底,郭化若刚刚结束中央党校的学习,就先后出任中央军委第一局(军委一局)局长兼中央军委编译处处长等职,负责编辑《抗日战争丛书》,重新成为毛主席的军事高参。\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939年1月至1940年2月,中央军委在延安开办了第一期参谋训练队,共有学员130余人。毛主席特派郭化若主授“战略学”课程,并对希望他主授“战略学”课的训练班负责人说:“你们放心,郭化若授得不亚于我。所谓‘不亚’,就是和我差不多甚至超过我!”\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939年底,郭化若写出了约4万多字的《孙子兵法之初步研究》一文,得到毛主席的充分肯定,并让他在“抗日战争研究会”上作专门讲演,后又全文刊登在《八路军军政杂志》上。后来,郭化若出版了著作《新编今译孙子兵法》,毛主席知道后欣喜地说:“古有《孙子》,今有郭子。”\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抗战期间的一天,周恩来从重庆回到延安,在毛主席住所对郭化若说,“有些国民党军官向我打听写《孙子》文章的郭化若何许人也?和郭沫若是不是兄弟?我答:他是我党毛泽东同志的军事高参。他和郭沫若先生没有亲戚关系,但他在我国军事理论界的地位应该和郭沫若先生在革命文学上的地位相当。”\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e13d287515c04233b74b15a5b61ed615\" img_width=\"640\" img_height=\"552\" alt=\"郭化若是毛主席的军事高参,其和郭沫若的关系,周恩来这样回答\"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1944年,郭化若在延安创办了八路军炮兵学校,任校长。多年后他感慨地说:回顾组建延安炮兵学校,是我一生中度过最愉快,最幸福的难忘时光。\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948年8月,郭化若调任华野4纵政委兼党委书记。4纵司令员陶勇乐不可支:“有主席高参坐镇,我陶勇真的是既无忧更无畏了!”郭化若到职不久,著名的淮海战役拉开了序幕。陶勇、郭化若率领4纵围歼黄伯韬兵团,干净利落地配合兄弟部队取得了淮海战役第一阶段的胜利。\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淮海战役的第二阶段的战斗中,陶勇、郭化若统一指挥6纵、1纵、12纵组成东路阻击集团,配合友邻部队坚决阻击徐州南援之敌,随后又协同各兄弟部队合围杜聿明集团。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对杜聿明集团发起总攻,俘虏了杜聿明本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当这个黄埔一期的学长被押送到他的师弟——黄埔四期的郭化若面前时,开始还摆出一副骄横高傲、不肯认输的姿态。在听说此人就是毛主席的军事高参郭化若后,杜聿明才露出惭愧之色。\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1f88797080d54870baf77e92bc911b5f\" img_width=\"490\" img_height=\"347\" alt=\"郭化若是毛主席的军事高参,其和郭沫若的关系,周恩来这样回答\"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郭化若和妻子史翔云\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1949年9月10日,中央军委任命郭化若为淞沪警备部队司令员兼政委,1955年升任南京军区副司令员,授中将军衔,他是从苏区走出的唯一福州籍将军。\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973年,郭化若调任中国军事学院副院长,1995年11月在京病逝,享年91岁。(刘继兴)\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5760406364684808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