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3Cp\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h3\u003E“農夫山泉杯”第二屆生態運動會移師甌海\u003C\u002Fh3\u003E\u003Ch6\u003E本報記者 高華生 陳學東\u002F文 林雲龍\u002F攝 \u003C\u002Fh6\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WnjFG4DRgFNIg\" img_width=\"550\" img_height=\"423\" alt=\"昔日髒亂差今成旅遊勝地生態運動會邂逅詩畫澤雅\" inline=\"0\"\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WnjFGU51sVRX6\" img_width=\"550\" img_height=\"374\" alt=\"昔日髒亂差今成旅遊勝地生態運動會邂逅詩畫澤雅\" inline=\"0\"\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WnjFGqCXUFgQa\" img_width=\"550\" img_height=\"665\" alt=\"昔日髒亂差今成旅遊勝地生態運動會邂逅詩畫澤雅\" inline=\"0\"\u003E\u003Cp\u003E掃碼看生態運動會更多內容\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這是一場“千年紙山,詩畫澤雅”與生態運動會的碰撞。\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七月驕陽下,無論是規定項目“最多跑一次”、“繩彩飛揚”,還是具有甌海當地特色項目“古法造紙”、“快樂伐竹”、“旱地龍舟”,在澤雅唐宅村青山綠水間展開,在遊戲中大家認識了古法造紙的博大精深,在遊戲中感受到了生態澤雅的魅力無限。\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由浙江日報報業集團與浙江省體育局、浙江省文化和旅遊廳、浙江省生態環境廳、浙江省農業農村廳聯合發起,本報聯合承辦的“農夫山泉杯”浙江省全民健身第二屆生態運動會甌海站,昨天在素有溫州“西雁蕩”之美譽的甌海澤雅景區圓滿舉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詩畫澤雅背後是一場生態轉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高天白雲,滿目青翠。\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清晨7點半,在國家4A級旅遊景區甌海澤雅唐宅村就響起了歡笑聲和音樂聲,林中一羣飛鳥破空而上。\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參加生態運動會的200名選手早早趕到了這個美麗之地,他們喜氣洋洋,穿着五顏六色的運動服,隊名都是澤雅的風景名勝,什麼大羅山、綺雲山、四連碓、澤雅湖、七瀑澗等等,一共分成了20支隊伍。\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運動場就緊挨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四連碓造紙作坊羣”,從杭州趕來的參賽運動員參觀這個作坊羣和傳統造紙專題展示館,瞭解了千年紙山的博大和古代造紙工藝的精妙。\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甌海區政府副區長王曉康告訴記者:“澤雅是我們生態治理做得很好的一個項目。去年開展小城鎮治理,我們就是一個理念:考覈它的青山綠水。澤雅是我們溫州的水源地,水源地周邊我們在規定範圍內全部清理餐廳,要讓最好的水流出來。包括我們澤雅的造紙,原來一直是它的支柱產業,但是爲了我們的生態環境,我們10多年前就開始治理,所有的紙廠全部轉場。這裏現在看到的古法造紙只是作爲旅遊文化的展示。原來的髒亂差,現在變成了美麗鄉村,這就是我們生態治理的成果。我相信這次生態運動會,大家到了澤雅,可以看到生態環境治理的一個成果,這也是我們選擇運動會放在這裏的地方原因。”\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古法造紙讓節約想法更強烈\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古法造紙”這個比賽項目圍觀者最多,也最有趣。在讓參賽者體驗紙農勞作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分紙:每支隊伍分配到4疊剛完成壓水的紙牆,將黏連在一起的紙分頁,5分鐘內完成完整紙張數量多者爲勝。\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這個看看簡單,但做起來卻並不容易。記者在現場看到,本報招募的參加者、65歲老人韓新民正小心地將一張一張溼潤的紙張揭開了,他很難找到每張紙的分層地方,而找到揭頭的地方,撕的時候力量稍微大一點,紙張就破了一個洞,稍微快一點,紙張就撕裂斷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5分鐘很快就到了,韓新民笑着對記者說的第一句話,就是不容易:“這活要熟能生巧纔行。造紙流程我是知道的,打成紙漿以後,用一個篩子一層一層篩出來。像做豆腐皮一樣。這個流程是最後階段,已經快成型了。一張一張地扯開,親自體驗了這個流程,最簡單的一個環節已經非常不容易了。從生態角度來說,我們在使用紙張時候,確實要節約一點,都是老百姓血汗,更應該珍惜啊。”\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甌海區健身舞協會成員陳速穿着粉紅色的隊服,和所屬的門檻山隊一隊友,面對面坐着,一個把溼紙捻開,一個再揭開,配合默契,5分鐘分開了48張紙。下得賽場,陳速連呼:好玩,開心。既體驗了紙文化,有漲了姿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快樂伐竹是一件體力活,這讓許多女運動員力不從心。許多在場的男同胞都憐香惜玉,動了小心思,爲接力的女隊員創造便利條件。在現場記者看到,龍井山隊的一個小夥子,在鋸竹子時鋸了兩個槽,然後把前面一個槽口鋸斷,跑回去與下一個女隊員擊掌交接。只見那女隊員跑上去,拿起鋸子在他開的槽口鋸下去,很快就鋸斷了。記者上前瞭解,這位叫鄭智龍的隊員,是甌海氣排球隊的,20年前曾當過木工,鋸竹子不在話下。他告訴記者,以前來過這裏,紙農很窮,製作紙張也很辛苦,鋸竹子取製紙是最基本的功夫;這次來體驗一下,比賽活動很接地氣。過去這裏是石板路走上來的,現在規劃的更好,環境更好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龍舟協會選手卻大談垃圾分類\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本次活動最後一個項目是旱地龍舟。紅黃綠三條充氣龍舟齊頭並進,把本次活動推向了高潮。\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之前參加過類似的趣味活動,但是今天這樣的旱地龍舟是第一次。感覺很有趣,其實很考驗大家的協作能力,跟我們在水裏劃是一樣的,很講究節奏,考驗團隊協作。”見到葉曉秋的時候,滿頭大汗的她剛剛結束當天旱地龍舟比賽,在小組賽中她們在最後時刻超越了對手率先達到終點,這對於甌海龍舟協會出身的她們來說,遭遇到了意外的挑戰。\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事前我們也排練了一下。比如說大家一起先邁左腿還是右腿,方向要一致,力量要用到一個地方。但是真正到了遊戲,和真正的龍舟還是有點區別,我們適應過來速度才加快了。”葉曉秋告訴本報記者,這次的生態運動會她的第一印象是有趣,而且舉辦的地方山清水秀,挺有意義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垃圾分類,垃圾分類。”她的一個小夥伴旁邊走過時,特意提醒她。\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對,剛纔小夥伴說的,時下比較熱的話題垃圾分類,這個活動可以提高我們全民的垃圾分類意識。很有意義。這個遊戲環節印象特別深刻。”\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葉曉秋說,身邊的朋友,尤其是划龍舟、越野跑、馬拉松和戶外運動這些朋友,平時戶外環保意識都蠻強的。每年的戶外跑步、越野比賽,比賽完了都會自行組織進行垃圾回收。\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很簡單的,比如說一些塑料袋、塑料瓶要集中帶走處理。我們在水裏劃會涉及到河道的整潔,自身攜帶的小物品、物件都非常注意,有垃圾產生也會自行帶回來,在城市裏比較便利的地方處理回收掉。”葉曉秋說,現在垃圾分類要求越來越細,也提醒他們以後垃圾回收要做得更細緻。\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1:45,在歡呼聲中,本次比賽順利結束,選手滿載溫州特產粉乾等當地特產滿載而歸。\u003C\u002Fp\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5857552531259915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