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方药;

附子桂枝,去皮,三两, 芍药三两, 甘草炙、三两),生姜切,三两,大枣擘十二枚,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加附子,将息如前法。

上面所说的这一段话说,如果用现代的语言来说,就是;太阳经伤了风寒之后,用了发汗药,患者汗出不止,并且出现了怕风小便困难,四肢轻度紧绷及伸缩不自如等等表现,在这个时候,最好用桂枝加附子汤来治疗,方中的六味药加水七升,煮后得三升,滤掉药渣,趁热吃200毫升。

这里所讲的太阳病,不一定就是太阳中风,也有可能是太阳伤寒。这时候,如果患者服了发汗药之后出了很多的汗,而且汗出不止,那么这就有可能是医生所使用的药量太大或者患者本身阳气亏虚。引起了发汗太过。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怕风,恶风呢这是因为汗液由肺内阴液转化而来,肺内阴液又与肺内阳气伴随而生,肺内阴液大量丢失的同时必然会造成肺内阳气的部分散逸。皮肤的阳气都是来自于肺内阳气的散布,当肺内阳气因为出汗而大量丢失之后,肺内一时没有足够阳气能够继续维持正常的护卫功能(卫阳已经损伤),毛孔被迫松弛(腠理疏松),这时候,不仅汗液很容易流出去,外界的风邪也很容易钻进来。当风邪真的侵临肤表时又会造成更大范围的毛孔扩张和汗液流出(因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所以患者会因此而怕风、恶风。

“小便难”的原因是因为汗液流出过多,造成从肺内进入大肠的阴液明显减少,于是从大肠再流入膀胱的阴液就更加稀少,膀胱没有阴液来源自然小便短少,再加上膀胱阳气运行不畅,就很容易出现小便解出困难。

四肢筋脉的阳气都来源于肝脏阳气的输布,肝阳输布充分则四肢舒张,肝阳输布不足则四肢因寒凝收引而拘急挛缩(俗称抽筋)。之所以肝脏阳气会不足,就是因为发汗太过,汗出过多,带动肺内阳气大量流失,造成肝脏阳气大量涌入肝经并进入肺内进行补充,肝脏本身的阳气因此而减少,于是布散到四肢筋脉的阳气就相应减少了。与此同时,汗出过多也带动了肝脏阴液储备的消耗,造成四肢筋脉满养不足。“微急”反映的是四肢拘急的程度尚属轻微,说明肝阳和肝阴虽然均有所减少,但目前还没有到虚竭的程度。“屈伸”意指弯曲和伸展四肢,四肢痉挛的时候则既不能弯曲也不能伸展,而是僵硬拘紧的状态。这里要提醒一点,说是四肢,未必双臂双腿都同时抽筋,只是说任一肢体都有抽筋的可能。

对以上诸症若要治疗,就需要既增卫阳、又实腠理,不仅仅要通行太阳膀胱经阳气,还要增肝阳、益肝阴。桂枝加附子汤即为此而设。方中的生姜之阳气入肺经后走肺脏趋行于体表皮肤,重司卫阳之职(若体表有未散之风还可以促进微汗出而祛之)。白芍入肝经,一方面减缓肝阳上升而敛汗,一方面增加肝阴柔筋缓急。炙甘草入脾经,化阴液上承入肺,重点补充因出汗而大量丢失的肺脏阴液,同时与白芍相合,酸甘化阴。大枣入胃经以增加阳气的化源,促进药物吸收。桂枝入心经以促进阳气从心经进入太阳经,从而推动膀胱经阳气的流动。附子主入心经,兼入牌、肾经,通过增加心阳来带动脾阳上升,从而带动脾阴入肺和肝阳上升,不仅可以温筋止搐,还可以协助潜(肺)阳止汗。

病案;

女23岁,工人。头痛,恶寒发热,身痛呕逆,手足拘急,厥冷。视其舌,质嫩色淡,微罩白苔,诊其脉,沉而弱,汗出肢厥。思忖汗出恶风,头痛发热,呕逆等,为桂枝汤证遂取桂枝,杭芍,生姜,熟附片各9克,甘草6克,大枣4枚嘱温服后静卧。当晚一剂服完,次晨步行前来就诊,自云证已减半,唯头痛身倦。原方再服2剂而愈。

注意事项;

这里所讲的基本病理是发汗过度,表证未解。此时的治疗轴心应该是急固其表阳为先,因为表阳固则漏汗止,漏汗止则津液复,津液复则小便不难,表阳固则又可自温润筋脉,筋脉得煦则微急自平。由此看来阳复自能摄阴,不必妄加滋阴之品。由于本方有温经通脉,调和营卫之功,所以又可以治疗寒痹。

1合=20毫升,1升=200毫升,1斗=2000毫升。

如果您对中医草药感兴趣,加《认识是宝》私信,我们可以发电子中医书100本给您!

《认识是宝>>正在征集刘寄奴图片和视频,欢迎投稿。请看这里;中国风动漫本草故事:刘寄奴每天来这里共同进步,共同成长!欢迎关注,收藏,转发,评论!

本文由”认识是宝”账号发布,2018年10月1日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