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也正是在9月5日,在羅伯斯庇爾率領巴黎48個區的代表團陪伴下,雅各賓俱樂部組成的代表團來到國民公會,提出審判吉倫特派等要求,並主張實施恐怖統治。\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借用巴黎無套褲漢的街頭勢力,羅伯斯庇爾和山嶽派取得了對國民公會的絕對控制權。

"\u003Cdiv\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7月14日是法國大革命230週年紀念日。發生在1789年的這場革命,深刻改變和鑄造了現代世界。源於啓蒙的法國大革命,爲何逐漸演變成了恐怖統治?革命者身懷追求自由、平等的理想,爲何變成了專制? \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c2c0395ad44f444289356bdd86366940\" img_width=\"1080\" img_height=\"1604\" alt=\"法國大革命230週年祭:源於啓蒙,終於暴力\"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h1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u003Cstrong\u003E法國大革命230週年祭:源於啓蒙,終於暴力\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h1\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從改良到革命,從共和理想到雅各賓專政,從自由平等到恐怖政治,從價值輸出到帝國擴張……230年前的法國大革命,以摧枯拉朽之勢打破舊制度之後迅速席捲歐洲,其聚集的能量如高山滾石不可遏止,其影響波及法國近兩個世紀。\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按照《法國大革命:從啓蒙到暴政》(天地出版社)作者伊恩·戴維森的觀點,法國大革命的餘波,直到戴高樂建立第五共和國才真正平息,其標誌是,1969年4月28日,當戴高樂總統怒氣衝衝地辭職之後,第五共和國沒有任何戰慄,繼續平穩運行。\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時至今日,法國大革命依然是迷人的歷史之海,各種潮流相互激盪:關於自由與平等的關係,關於精英政治與暴民政治的分野,關於改良與革命的爭論,關於法治與民粹的衝突……這些經由法國大革命開啓和引發的話題,吸引着一代又一代學者的眼光,甚至讓其爲之皓首窮經。\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而法國大革命的思想遺產,也鑄造和影響着當今世界。它不僅震撼了歐洲的君主專制制度,而且傳播了天賦人權、三權分立等民主思想。迄今爲止,這些法國大革命所追求的理想,依然激勵着追求自由的人們。\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在法國大革命所開啓的話題中,反思性的議題至今不衰。無論是英國保守主義者柏克的論著,還是法國思想家托克維爾的省思,依然是人們認識和思考法國大革命的重要參照。在中國,幾年前甚至掀起了閱讀《舊制度與大革命》的熱潮。托克維爾的總結被一些人念茲在茲:“被革命摧毀的政權幾乎總是比它前面的那個政權更好,而且經驗告訴我們,對於一個壞政府來說,最危險的時刻通常就是它開始改革的時刻。”\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縱觀法國大革命的思想淵源,人們總是把它與盧梭、伏爾泰、狄德羅、孟德斯鳩等法國啓蒙思想家聯繫在一起。衆所周知的事實是,法國大革命中的獨裁者羅伯斯庇爾是盧梭的忠實信徒。近年來,國人對於啓蒙思想的認識逐漸加深,對於蘇格蘭啓蒙運動與法國啓蒙運動的分野逐漸瞭然。在哲學層面,它體現爲英國經驗主義與大陸理性主義的不同。\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無論是事實真相還是它所引發的諸多議題,法國大革命都具有獨特的魅力。\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0282e7b16dd040188e6eb1ccbaa1a682\" img_width=\"558\" img_height=\"800\" alt=\"法國大革命230週年祭:源於啓蒙,終於暴力\"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h1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u003Cstrong\u003E路易十六出逃失敗,君主立憲壽終正寢\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h1\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在引發法國大革命的諸多因素中,最直接的是經濟原因。由於支援美國革命,原本財政狀況不佳的法國更是雪上加霜。法國國王路易十六意圖徵稅,並且向傳統的盟友貴族階層求助。但是,在他之前的兩任國王路易十四、路易十五,先後剝奪了貴族分治全國各地的世襲的政治地位,雖然以免除貴族階層的稅收爲補償,但仍然讓貴族心有不甘。路易十六登基早年廢除了貴族治理一方的官方政治角色,此舉更是徹底疏遠了他們。毫不意外,貴族拒絕對路易十六施以援手。國王出臺法令向教士和貴族兩個特權階層徵稅。但是,由貴族控制的巴黎高等法院拒絕對法令登記,並宣稱國王的改革命令是錯誤的、違法的,這導致貴族和教士全體拒絕納稅。幾番博弈之後,1788年8月8日,路易十六被迫宣佈,將於1789年5月1日召開三級會議,希望增稅得到全國人民的同意。\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此時法國大約有2500萬-2800萬人,農民人數在2000萬以上。其中,第一等級的教士約12萬人,第二等級的貴族約30萬人,教士和貴族屬於免稅的特權階層。但是,相當一部分底層教士和小貴族經濟上很貧困。而教士和貴族之外的所有居民超過了96%,他們被稱爲第三等級,大致由資產者、農民和城市平民構成,他們承擔了法國幾乎所有的稅負。\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貴族提出召開三級會議的圖謀在於,如果讓人數最多的第三等級參加準立法會議,就有可能會動搖王權基礎。他們希望藉此讓國王知難而退。不料,路易十六竟然不惜“犯險”。\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1789年5月4日,三級會議正式開會,路易十六和財政大臣內克呼籲大家,幫助國王解決財政問題。但是,第三等級要求的是政治革新。因主張不一,三個等級的代表只能分別開會。第三等級態度強硬,導致教士和貴族內部分裂。第三等級決定自己成立國民議會,代表們在17日宣誓。路易十六決定22日召開御前會議,並且在20日清晨在凡爾賽的大街小巷張貼告示。爲此,三個等級的會議大廳停止使用,軍隊奉命封鎖。國民議會主席巴伊決定移師到網球場開會,議員以及部分反叛的教士一個個先後宣誓永不脫離國民議會,在憲法制定出來並得到鞏固之前,國民議會決不解散。\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路易十六再次屈服。6月27日,他寫信給特權階層代表,讓他們也參加國民議會。7月7日,制憲委員會成立,代表們準備創立約束王權的憲法。但是,路易十六身邊的強硬派要求把內克解職,驅散議會,用強硬手段對付暴民。路易十六經兩天兩夜的思考後,7月11日通知內克被解職,而這意味着他向民衆挑釁。7月12日,巴黎民衆起義,法蘭西衛隊倒向了起義者。起義者佔領了大部分巴黎市區,並於7月14日攻佔巴士底獄,法國大革命爆發。路易十六選擇了向革命讓步,沒有調集軍隊鎮壓。爲此,巴黎人稱其爲“法國之父,自由人民的國王”。\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其後,巴黎陷入了無政府狀態。平民們開始復仇,逐漸發展成搶劫和殺戮富人。有產者爲了捍衛自己的生命和財產,聯合起來反擊,一些暴動者被絞死。\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路易十六性格溫和,他缺乏領導力,經常猶豫不決、前後不一。“在統治後期,他大部分時間都在激進的大臣和臨時代理的大臣之間搖擺不定,在爲一場激烈而徹底的革命而努力和採取反對革命的緊縮措施之間搖擺不定”。\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路易十六從小就接受了君權神授的觀念。他在本子上記載着老師的教導:“一切權力都是國王個人意志的體現,任何團體和個人都不能獨立於國王的權力之外。”作爲基督徒,他又覺得,“王子的慈悲應該模仿上帝的慈悲”。\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1789年的“十月事件”中,幾千名國民自衛隊隊員強迫路易十六把居所從凡爾賽搬到巴黎。幾個星期後,路易十六給他的表親西班牙國王寫信,坦白而自覺地斷絕了同大革命的一切關係,他抗議攻陷巴士底獄之後發生的“那些通過脅迫和恐嚇強迫我做出的所有有違國王尊嚴的舉動”。路易十六宣稱,6月23日發佈的(支持法國大革命的)保守宣言只是他採取的一種策略。路易十六和王后都相信,巴黎一小撮激進的雅各賓黨人攫取了控制國家的權力,大多數的外省民衆依然全力支持國王。\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譚旋的《路易十六出逃記》(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顯示,在政治上,路易十六受妻子瑪麗·安託瓦內特影響很大,而瑪麗反對一切改革,她稱革命者爲“造反的暴民”,稱自己和家人是他們的俘虜,這些人要求和貴族和王室平起平坐,瑪麗對此十分氣憤。內心對大革命不認同,加上妻子瑪麗影響,使得路易十六投入了危險的雙面遊戲——表面上,他似乎支持法國大革命;內心裏,他對此極其不滿。\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而巴黎羣衆的激烈行動讓他的不滿持續增長,並決心逃跑。在1791年6月21日逃離王宮的那天夜晚,路易十六留下一份親筆聲明,抱怨被國民議會剝奪所有王權:對軍隊、外交和外省事務的直接控制權,簽發赦免令,還有事實上完全否決任何他不同意的法律的權力。國民議會大幅削減他個人的財政預算,他也十分憤怒。他覺得,要求神職人員宣誓忠於憲法等舉措都是強迫他接受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但是,路易十六一行逃跑到瓦倫時,被當地民衆攔截下來。此時,法國民衆參加國民選舉,三級會議轉變成國民“制憲”大會,以及由此啓動的制度變革,遠遠超出了法國民衆的願望。因此,他們被激發出強烈的政治參與意識,以及對法蘭西的國家認同感。1791年3月25日,憲法之友在瓦倫分會成立,並且與巴黎的憲法之友總會,及雅各賓俱樂部建立了直接的從屬關係,而雅各賓俱樂部自認爲法國大革命的看門狗,對抗一切大革命的敵人。因此,覺醒的民衆被激發出強烈的公民意識和超乎尋常的責任感。這也意味着路易十六出現了誤判:並非只有巴黎的革命者和激進的民衆反對王權專制,其他地方的民衆逐步獲得公民權利之後,對君主制的忠誠度也下降了。很快,路易十六一行被數量龐大的國民自衛隊護衛回巴黎,國民議會的代表宣讀了命令,這標誌着權力從國王轉移到了國家。\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路易十六出逃失敗,大大降低了君主立憲制的合法性。有很多記者參加的科德利埃俱樂部在國王逃走的當天就開始質疑君主立憲制,並向國民議會提交請願書,建議就是否建立共和國舉行全民公投。因爲沒有得到積極回應,科德利埃俱樂部開始呼籲民衆起義反對國民議會。在國民議會,大部分代表開始思考共和制。另外,路易十六出逃失敗還導致其權力進一步喪失,而國民議會的權力和政治權威明顯上升。\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路易十六出逃失敗的另一個後果,是雅閣賓俱樂部分裂,由城市無產階級構成的無套褲漢成爲有自我意識、有組織的政治力量。1791年7月16日,雅閣賓俱樂部中一些溫和人士不滿俱樂部中的一些人過於激進,他們分裂出去另外成立了斐揚派(即吉倫特派),主要人物包括西哀士、拉法耶特、巴伊、巴納夫、拉默特兄弟等。\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在奧地利,王后瑪麗的哥哥利奧波德國王1791年8月敦促所有歐洲國家,使用武力“恢復”法國的君主制。法國的立法議會害怕外國勢力和法國朝廷暗中勾結密謀造反,立法議會的雅克·布里索等人則煽動在整個歐洲傳播大革命的理想。1792年4月,法國向奧地利宣戰。到1792年夏天,普魯士和奧地利軍隊攻入法國,佔領了凡爾登和瓦倫,向巴黎進軍。8月,巴黎人發起第二次革命,幾乎所有法國人都獲得了選舉權和任職權。8月9日,巴黎各個選區派出三名代表,成立了起義公社,推翻了原來合法的巴黎公社。起義公社攻陷杜伊勒裏宮,逼迫國民公會宣佈廢黜國王,並且在1792年9月21日創建了法蘭西第一共和國。法國軍隊對此表示支持,並且擊敗了普魯士軍隊。\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2c900876aebf44d3a49d2af07b57b198\" img_width=\"1080\" img_height=\"1164\" alt=\"法國大革命230週年祭:源於啓蒙,終於暴力\"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h1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u003Cstrong\u003E恐怖政治大肆殺戮,無套褲漢暴力頻頻\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h1\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路易十六被廢黜,標誌着無套褲漢的崛起——他們利用暴力攫取了權力。起義公社還將無記名投票改爲當衆大聲唱票,進行脅迫式選舉。此舉很快奏效:激進的羅伯斯庇爾8月11日加入起義公社,成爲無套褲漢實際的領袖。他在9月5日當選爲議員,丹東9月6日當選議員。巴黎民衆選出的24名國民公會議員,除一人之外,餘者都是羅伯斯庇爾等人追隨者。在公民公會中,吉倫特派議員大約有160名,山嶽派議員約有200名,溫和派議員約389名。在國民公會中,吉倫特派坐在議長右邊,激進派坐在議長左側,最激進的羅伯斯庇爾及其追隨者坐在最靠左,而且坐在高處,他們也被稱爲山嶽派。山嶽派主要由羅伯斯庇爾領導,背後有起義公社撐腰。\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經由心腹路易·聖茹斯特11月13日提議,羅伯斯庇爾12月3日出面支持,山嶽派發動了對國王的審判,並主張判處其死刑。經過三輪投票,路易十六1793年1月21日在革命廣場(今協和廣場)被處死。\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處死國王讓歐洲的君主制及擁護者膽寒,而法國的擴張政策又導致它與歐洲大多數國家爲敵。在外敵、黨爭、糧食危機交困之下,國民公會試圖轉移公衆注意力,提議成立革命法庭,審判所有叛徒、陰謀家和反革命罪犯。開始,革命法庭由5名法官,一名檢察官和12位市民組成的陪審團構成。而此前一條法令的附加條款規定,革命法庭的法官和陪審員必須在公衆面前大聲唱票。這使得革命法庭成爲恐怖時期的主要鎮壓機構,它規避了正常的司法程序,剝奪了被告和證人的所有保護。\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1793年4月1日,國民公會廢除了議員的豁免權,其後大肆擴張革命法庭的權力,山嶽派開始藉此收拾其政敵吉倫特派。1793年4月6日,國民公會爲應對戰爭危機而成立了救國委員會,成員以中間溫和派爲主。幾經更迭之後,12名成員中的多數人支持羅伯斯庇爾。救國委員會支配了國民公會,成爲名副其實的法國政府。\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6月2日,羅伯斯庇爾等人控制的起義公社包圍國民公會,摧毀了吉倫特派。僅存的政治約束就此消亡,合法革命也由此終結。\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巴黎暴民(無套褲漢)的肆意妄爲,激發了法國一些地區的“內戰”。1793年6月中旬,法國83個省中,有60個省名義上反對巴黎政權。巴黎革命軍四處平息,擊敗起義軍後野蠻報復。而國民公會因爲外戰出臺的徵兵措施,又引發了長達八年的旺代起義。1793年7月13日,由於對吉倫特派被推翻不滿,24歲的的法國姑娘夏洛蒂·科黛刺殺了山嶽派干將馬拉。四天後,科黛被送上斷頭臺。\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借用巴黎無套褲漢的街頭勢力,羅伯斯庇爾和山嶽派取得了對國民公會的絕對控制權。但是,他的勢力陣營內存在分歧。在政治上,國民公會中包括大多數山嶽派成員的資產階級革命派,信奉的是自由主義價值觀,維護選舉代表的獨立;而巴黎的無套褲漢則信奉直接民主,主張在公衆面前大聲唱票,以便管控選舉的代表,並免除代表資格;羅伯斯庇爾本人則需要一個權力集中、專制而非民主的政府。在經濟上,無套褲漢的貧困逐漸加劇,通貨膨脹和革命政府發行的指券價值連續下跌,導致有產階級和無產階級差距進一步擴大。1893年2月,巴黎的無套褲漢要求控制小麥價格,但被國民公會拒絕。無套褲漢開始搶劫食品商店,羅伯斯庇爾2月25日對此表示輕蔑。但三個月後,他和支持者做出讓步,同意對穀物限價,並且向富人強行借貸10億裏弗。\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但是,革命導致的通貨膨脹、食品短缺和大面積失業等問題無法真正解決。儘管羅伯斯庇爾和支持者在政策上對窮人傾斜,但無法滿足窮人的要求。國民公會議員雅克·魯斯以及在起義公社身居要職的記者埃貝爾成爲窮人的代表。1793年9月4日上午,埃貝爾煽動2000名無套褲漢,在巴黎市政府大廈前的格列夫廣場示威;9月5日,埃貝爾率領示威者衝入國民公會,脅迫議員通過一系列法規。\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也正是在9月5日,在羅伯斯庇爾率領巴黎48個區的代表團陪伴下,雅各賓俱樂部組成的代表團來到國民公會,提出審判吉倫特派等要求,並主張實施恐怖統治。9月11日,國民公會在全國統一穀物限價,9月29日,通過了物價和工資全面限價。但是,山嶽派無意實施1793年6月24日國民公會審覈通過的憲法。\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從1793年9月24日開始,到1794年7月28日結束的恐怖統治,其主旨就是支持羅伯斯庇爾及其革命政府。羅伯斯庇爾等人迫於壓力,已經不情願地實施了限制物價和工資的措施,他不想做出更多妥協,於是以嚴厲的恐怖統治對待抗議。9月29日,《懲治嫌疑犯條例》頒佈,隨後,旨在執行最高限價的革命軍建立,這標誌着恐怖統治正式開始實施。在恐怖統治期間,大約佔成年男性總人口的5%的人被捕。雅克·魯斯獲悉自己即將被送上革命法庭之後拔刀自戕,1794年2月因傷口發作而死。一郵政局僱員辦了一份煽動性報紙紀念馬拉,雅各賓派對其嚴重警告之後,他立即關閉報紙並離開了巴黎。\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革命法庭成爲恐怖統治的主要工具。起初,革命法庭判案公允。但吉倫特派倒臺和內戰爆發之後,山嶽派決定,革命法庭的有罪判決,必須達到政治上可以接受的數字。對吉倫特派的象徵性公審和執行是審判的開始,吉倫特派內政部部長羅蘭逃脫了抓捕,但他的妻子被捕,並於1793年11月8日被定罪並執行死刑。在斷頭臺上,她大聲疾呼傳頌至今的名言,“自由自由,多少罪惡假汝之手以行!”獲悉妻子被害之後,羅蘭在11月15日自殺身亡。吉倫特派的哲學家孔多塞1794年3月被捕,之後在監獄中服毒自殺。曾經在法國大革命時期擔任過巴黎市長的佩蒂翁被追捕到一處田野時絕望自殺。曾經投票贊成處死堂弟路易十六的國民公會議員“平等的菲利普”,因爲兒子夏爾特公爵參與反對革命政府的活動而被捕,11月7日被執行死刑。\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羅伯斯庇爾沒有放過率領巴黎無套褲漢提出激進經濟要求的埃貝爾。1793年10月,巴黎省封禁了埃貝爾的報紙,羅伯斯庇爾在一次演講中攻擊“埃貝爾派”。埃貝爾隨後保持沉默。12月17日,他的兩名主要追隨者被捕,六週後釋放。1794年3月13日晚至14日凌晨,埃貝爾及其他幾名追隨者一起被捕。他們在3月21日被審判,3月24日,埃貝爾等18人被判死刑並被送上斷頭臺——被判無罪的另一個人是內線犯人。\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羅伯斯庇爾的垮臺,在於他缺乏維持獨裁統治的要素——金錢。另外,他的致勝聯盟體量過大,人數過多,他無法在利益上滿足這一羣體的要求。羅伯斯庇爾只是利用無套褲漢建立自己個人專制,當無套褲漢幫助其掌控權力之後,雙方的歧異就開始顯現:羅伯斯庇爾希望建立較爲穩定的政治秩序,而無套褲漢因爲基本的生存狀況,經濟條件沒有改變,加上糧食價格居高不下,因而頻頻發動政治運動,遊行示威,這與羅伯斯庇爾的目標相反,於是,他將目標對準了無套褲漢的領軍者。\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1793年底,丹東的好友德穆蘭發行報紙,猛烈抨擊革命法庭的政策和恐怖統治原理。這導致山嶽派內部的紛爭:羅伯斯庇爾與丹東到了攤牌的時候。1794年3月29日晚至30日凌晨,丹東與德穆蘭等人被指控爲寬容派分子一起被捕。4月5日,丹東與另外9名國民公會議員在內的15人被送上斷頭臺。\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從1793年3月到9月,法國全國的死刑判決爲518例;1793年10月到1794年5月,平均每月1351例,1794年6月到7月,平均每月1277例。從這些數字不難看出,恐怖統治時期被處死的人大幅增加。\u003C\u002Fp\u003E\u003Ch1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u003Cstrong\u003E無套褲漢徹底失敗,資產階級掌控局面\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h1\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1794年7月26日,羅伯斯庇爾在國民公會的長篇演講中,點名指責國民公會經濟事務主管皮埃爾·康邦,並指控幾乎所有人犯有反革命陰謀罪,他還攻擊了全國政府所有的重要機構。康邦憤怒答辯,並指責羅伯斯庇爾讓國民公會陷入癱瘓。俾約-瓦倫受到鼓勵,提議羅伯斯庇爾的演講不應該如平常一樣,印刷並分發給全國市鎮,而應該先提交給兩個行政委員會審覈。艾蒂安·帕尼斯要羅伯斯庇爾說出陰謀叛變的國民公會議員名字,但遭到拒絕。當天,國民公會取消了將羅伯斯庇爾演講印刷的決定。羅伯斯庇爾沒有意識到危機。他當晚去雅各賓俱樂部宣讀自己的演講,並受到熱烈歡迎。\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7月27日,當羅伯斯庇爾的心腹聖茹斯特在國民公會發言時,四五位議員不時打斷他。這四五位議員已經提前商量好,決定結束恐怖統治。羅伯斯庇爾試圖說話,但是被吵鬧和其他人的反抗聲湮沒。會議被羅伯斯庇爾等人的政敵牢牢掌握。俾約-瓦倫起身指責羅伯斯庇爾,他要求逮捕羅伯斯庇爾及追隨者……隨後,國民公會一致通過投票逮捕羅伯斯庇爾,他弟弟奧古斯丁在內的四名追隨者要求一起被捕。巴黎市長是羅伯斯庇爾的追隨者,他號召其他人一起行動。當晚,羅伯斯庇爾等人被釋放。但是,羅伯斯庇爾沒有急於掌握形勢,深夜下雨之後,巴黎各區來的支持者漸漸散去。\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此時,國民公會卻展開了行動。國民公會通過了一項法令,宣稱所有起義者和逃脫逮捕的人均爲逃犯,這意味着羅伯斯庇爾及其同事可能會被立即執行死刑。同時,國民公會在凌晨2點調集到自己的軍隊,排成兩排衝進市政府大廈大廳,羅伯斯庇爾及其弟弟奧古斯丁、聖茹斯特等人被捕。7月28日下午5點半,他們被送上了斷頭臺。\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29日,擁護羅伯斯庇爾的起義公社有73人被集體處死,次日又有12人被處決。隨後,國民公會結束了恐怖統治,並恢復之前的法律秩序。革命法庭停止運作,檢察長遭到逮捕,並且在1894年5月與另外15名成員被送上斷頭臺。\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但是,食品短缺問題仍然存在,麪包配額在1795年降低到每天0.25磅,民衆處於飢餓狀態。5月20日,來自聖安託萬街區和聖馬爾塞工人區飢餓的抗議者闖入國民公會,當場砍下了議員費羅的頭並挑在長矛上,在國民工會主席丹格拉斯面前揮舞。幾乎所有的議員都逃離了現場。\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5月23日,受到威脅的國民公會召集了2萬人,包括3000名騎兵,進入反叛的聖安託萬郊區。無套褲漢羣龍無首,直接投降。新成立的軍事委員會判處了36人死刑,18人入獄。隨後,又從各區抓捕了1200名前雅閣賓派之前恐怖統治的參與者。自此,無套褲漢徹底失敗,資產階級重新掌控了局面。\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但是,法國的政治依然動盪。因爲鎮壓保皇黨起義有功,拿破崙迅速崛起,他在1799年11月9日推翻憲法政府,之後開啓了拿破崙時代。自此,法國大革命真正結束。但是,它所引發的政治動盪持續了整個19世紀,並延續到20世紀。\u003C\u002Fp\u003E\u003Ch1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u003Cstrong\u003E 法國革命教訓良多,目的手段如何取捨?\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h1\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縱觀法國大革命的全部過程,需要反思的問題太多。\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首先,是暴力的愈演愈烈。法國大革命以較爲平和的改良爲開始,但是,國王路易十六出逃失敗,導致了立憲君主制被廢除,共和國成立。在一批激進政治精英的煽動下,巴黎民衆也逐漸變得激進。爲了爭奪最高權力,以獲得國家建制的主導權,暴力被頻頻使用,因爲它直接清除反對者和政敵,能夠以最快的速度達成目標。因此,不擇手段地謀取權力,與暴力升級之間存在互動關係,這導致了恐怖政治的興起。這也可以解釋,爲什麼暴力革命興起之後,難以及時剎車。\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其次,是政治秩序的喪失。譚旋在《暴力與反暴力》(山西人民出版社)中一再提及,當封建制度解體,革命政府建立之後,法律遭到普遍破壞,包括革命者在內,所有人都不想遵紀守法。從始至終,革命政府未能建立有效的中央統治。\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第三,是自由的濫用。作爲被壓迫者,無套褲漢有推翻暴政,發動革命表達自己訴求的權利。但是,他們濫用了自己的自由,一味訴諸暴力和街頭運動,並且試圖通過最直接、最簡單的方式劫富自肥,這不僅侵犯了其他人的自由和權利,而且不能真正解決自己面臨的困境,最終被羅伯斯庇爾這樣的政治投機者利用後又拋棄,導致了更大的災難。\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第四,托克維爾認爲,“對於一個壞政府來說,最危險的時刻通常就是它開始改革的時刻。”如果壞政府吸取教訓,爲避免政息人亡而根本拒絕改革,“任憑風吹浪打,我自巋然不動”,那它是否就能永遠屹立不倒?\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第五,法國大革命中的各方都缺乏政治妥協,最後陷入你死我活的零和遊戲。國王路易十六迷戀君主專制,不甘心權力喪失而出逃;貴族既想壓服國王,又想控制第三等級;無套褲漢(無產者)支持資產階級的同時,又以權利平等武裝自己,轉頭對付資產者。缺乏妥協精神的政治鬥爭,最終導致所有羣體都是輸家,整個社會付出慘痛代價。\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第六,法國大革命的現實和理想之間橫亙着巨大的鴻溝,在目的和手段之間應如何取捨?正如人們看到的那樣,革命者宣稱要建立人民主權的政府,但這一原則沒有付諸實踐。推翻君主專制時,革命者主張起義的合法性;一旦大革命進入艱難和危機時刻,革命者就放棄民主和法治,並摧毀自己親手建立的合法機構。由此引出的問題是,主觀願望(目的)良好,就可以在實踐中不擇手段嗎?\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另一方面,法國大革命的成果毋庸置疑。它摧毀了法國的君主專制制度,震撼了整個歐洲大陸的封建秩序,並且大大推動了法國的政治平權,它傳播了自由、民主思想,並留下了《人權宣言》等精神遺產……可以想見,關於法國大革命的研究和闡釋將持續不絕,而自由、平等的政治理想,也將激勵那些被壓迫與奴役的人們反抗暴政,正如電影《悲慘世界》主題歌《你是否聽到人民的歌聲》所唱:\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你是否聽到人民的歌聲?那憤怒的人民的歌唱?\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這是不願再爲奴隸的民族的音樂在迴響!\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若你心跳的節拍與鼓點一同激盪,\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隨著明天的曙光,新生活便將開始。\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你是否會參加我們的戰鬥?勇敢的人們,誰會與我們同一戰線?\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在街壘的那一邊,那渴望已久的世界,你是否已看見?\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那麼請參加這場戰鬥。\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你會得到你的權利──得到自由……\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撰稿 張弘 鳳凰網主筆\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3145701531910668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