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失登报、注销声明、代理记账、报税,平山天昊财务:电话/微信:17734569771

编者按:大型历史纪录片《中山国》在央视播出后,各界反响非常热烈。10月1日-6日,石家庄一套新闻综合频道将在每晚20:00播出。之前我们曾为大家推出了三期详解纪录片和中山国历史文化的内容。本期我们继续上期内容详解中山美物。

熔得燕铜上高端,

厝王铸鼎撼九天。

君王有情铭文落,

司马无言小心显。

征战化做三更火,

呼啸翻成千字篇。

此去故国无觅处,

太公原不做书传。

——为详解第四篇作 张志平

六集历史纪录片《中山国》在大量考古发现和科学、客观、缜密、扎实的学术研究基础上,用史料的碎片堆塑还原了古中山国的清晰轮廓,以令人信服的逻辑力量演绎了古中山国二百多年兴衰悲歌,在大气磅礴的史诗中探寻着古国的千年流韵……

——李怀亮中国传媒大学教授,文法学部学部长,博士生导师

Q1:中山王为什么要把屏风座做成虎噬鹿的样式?

王厝极为喜爱的另一件作品,是这件错金银虎噬鹿青铜屏座,以致死后还将它带进了自己的陵墓。

这是老虎捕食的一个瞬间:一只矫健威武的老虎,身躯犹如一张绷紧的弓,S形的线条表达一触即发的强烈动感。柔弱的小鹿挣扎着,发出凄婉的哀鸣,弱肉强食的场景被表现得栩栩如生。

冈村秀典(日本京都大学考古学教授 ):

这个虎噬鹿在中原就非常罕见了,这是游牧民族的特征。而且表现得非常活灵活现,制作得非常生动,这也是以前中原各国所没有的工艺上的特征。

一位旅日作家看到“虎噬鹿”后,鉴今思古,对隐藏在其精美造型下的深刻寓意这样分析道:“彪悍的北方游牧民族的南下,使中原大乱,这已成为历史常识。建立中山国的白狄部族却恰恰相反,他们被中原诸国所包围,最终被赵国所灭。中山国不是作品中的老虎,而是虎口中的鹿。能否说被强国包围的中山国的人们所持有的危机感,成为了这件作品的主题。”

Q2:精美绝伦的四龙四凤铜方案背后隐藏着什么故事?

伐燕归来,足智多谋的司马赒已经察觉到王厝对他态度的明显变化。因为,作为三军统帅和一国相邦,突然被指派专门为国王打造器物的监造,这件事本身就很蹊跷。

如何消除王厝对自己的戒心,司马赒寝食难安,坐卧不定。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司马赒在为王厝铸造青铜重器的同时,还煞费苦心设计了错金银四龙四凤方案,以表达自己的耿耿忠心。

铜方案,龙凤在上,气宇轩昂,小鹿则安卧在龙爪之下,默默承受着整个方案的重量。司马赒希望中山王厝看到的,是他良苦用心的表白:无论自己为这个国家夺得多少土地,挣回多少脸面,都是应尽应份。自己就是龙爪之下的那只温顺的小鹿。

春风得意的王厝,自以为中山国的复兴大梦已经实现。至于他意识没意识到司马赒的这种良苦告白,没有人知道,但能够确定的是,此时王厝的治国大略已经改变,他的视野逐渐缩小,由原来的四处征战,转到王座的安危和自身的享乐。一个把眼光从国家转移到王位上的国王,其后果可想而知。

Q3:为什么铜版兆域图被称为顶级国宝?

2200多年后,中山王厝的大墓被考古工作者挖开。巨大的墓室、长长的墓道、中字型的结构让大家倍感震惊。

但是,墓室早已被毁、被盗,并有大火焚烧的痕迹。

失望的考古队员在墓室的乱石下面,发现了一块扭曲变形的铜版。

雷金铭(河北省文物保护中心研究员):

拿过来以后,就发现铜板断裂的一个小角有几个字……感觉挺神秘,后来就通过我们小锤凿,冲子冲,把上边的石灰层,还有炭灰慢慢地一层一层地给它去掉以后,就隐隐约约感觉有点东西似的,出来了金光闪闪的东西。

这件金银镶错的铜板,被考古界认为是研究中山国历史的重要史料。铜板长近1米,宽近半米,厚达1厘米,最初从墓葬椁室中找到时,因大火焚烧和巨石压砸而扭曲变形。随着对它的清理和复原,人们发现这是一张被称作“兆域图”的工程设计图,它比罗马帝国时期出现的地图要早600年,堪称世界上最早的地图。

这些用金﹑银精心錾刻镶错出的几何线条,使用了1:500的比例,清晰地标注出三座大墓﹑两座小墓的方向、间距和高程。而这一设计正是王厝替自己未来规划的陵寝。

李学勤(中国先秦史学会原会长):

价值当然是应该说非常大了,因为它告诉了我们整个墓地的情况。墓地的结构,甚至于他设计的尺寸,所以说是一个很现实的一个建筑图,这是最早的建筑图了。

中山陵墓,是厝王生前就已经动工建造数年的一个浩大工程。

永远头枕灵山,脚踏滹沱河,安睡在灵寿城旁,是厝王生前就有的愿望。其实,他更希望通过这样一座宏伟庞大的王陵建设,长久守护住家族的荣耀与权力。

遗憾的是,中山王厝为自己设计的陵墓,即使在他死后的很多年也没有完成,就犹如他心中为中山国设计的宏伟蓝图一样,随着时光的流逝,最终成为泡影。

资料来源:河北省中山国文化研究会、《中山国》摄制组、中山国

视频制作:张敬超

编辑:柴婷婷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