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18年,英德農產品網絡銷售額約爲7億元,近三年年均增速達110.85%,累計培育農村電商扶貧企業41家,打造特色品牌33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爲了有效破解農產品賣難問題,促進農產品價格穩步提升,實現產銷雙方有效對接,英德近年來架起了一座農村電商“金橋”,讓曾經“爛在地裏”的農產品變成爆款。

"\u003Ctable\u003E \u003Ctr\u003E \u003Ctd\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WoErF7Gpn5yCo\" img_width=\"400\" img_height=\"266\" alt=\"架起電商“金橋”農產品成爆款\" inline=\"0\"\u003E\u003C\u002Ftd\u003E\u003C\u002Ftr\u003E\u003Ctr\u003E \u003Ctd\u003E\u003Cp\u003E在水果保鮮冷庫裏,村民將剛採摘的黃皮整理打包,準備發往全國各地。\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南方日報記者 曾亮超 攝\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td\u003E\u003C\u002Ftr\u003E\u003C\u002Ftable\u003E\u003Cp\u003E“這些年我們通過農村電商平臺,徹底解決了農產品賣難問題。今年‘6·18’當天,光是黃皮就賣了3000多斤,銷量在全國能排進前十名。”回顧“6·18”電商節的“戰況”,宋勇輝仍然難掩喜悅之情。\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作爲英德市果康源農產品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宋勇輝是當地遠近聞名的致富能人,但說到跟農村電商打交道,他也是被“逼上梁山”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清遠英德市地處粵北山區,農產品難賣的問題長期困擾着當地農民,千辛萬苦生產出來的農產品,賣不出去或賣不出好價,農民收入也得不到保障。\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爲了有效破解農產品賣難問題,促進農產品價格穩步提升,實現產銷雙方有效對接,英德近年來架起了一座農村電商“金橋”,讓曾經“爛在地裏”的農產品變成爆款。\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自2016年6月以來,英德作爲全省最早啓動農村電商扶貧項目的縣,在發展農村電商過程中,已形成“政府主導、市場驅動,企業主體、大衆創業”的一整套成熟模式。\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樹立市場意識\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楊桃“觸網”身價倍增\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曾經0.5元\u002F斤無人問津,如今8元\u002F斤供不應求,這就是小小楊桃上演的“升值記”。身價之所以翻了十幾倍,靠的就是農村電商這個“大舞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們合作社開展訂單式種植,再通過淘寶網等農村電商平臺銷售,楊桃的售價自然就高了很多。”宋勇輝告訴記者,通過樹立市場意識,他們將楊桃打造成了爆款農產品,在淘寶網的銷量曾拿過全國第一。\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確保農產品品質的同時,像宋勇輝這樣的英德“電商人”非常重視市場培育和品牌建設,不僅“發抖音、做直播”,還線上線下結合“玩轉”農村電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宋勇輝看來,“互聯網+”手段能夠讓消費者直觀地感受到水果的種植環境和品相,也實現了產品溯源,合作社同消費者直接對接,又減少了中間環節成本,進一步提升了利潤。\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作爲廣東省“億元淘寶縣”,英德通過農村電商打造出的爆款絕不僅僅只有楊桃,英德紅茶、紅薯等特色農產品也備受青睞。2018年“雙11”期間,英德某品牌紅茶網絡銷售額,不到24小時就突破243萬元;果康源合作社則將1萬斤紅薯幹銷售一空,並收穫了20萬斤新鮮紅薯的網絡訂單。\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18年,該合作社通過電商銷售農產品5萬多單,多項產品居淘寶網銷量第一,營業額380萬元,純利潤100萬元,並帶動周邊120多戶農戶脫貧致富,戶均每畝增收達1000多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構建扶貧“1+N”體系\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產業園提升組織化程度\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生鮮家禽通過電商銷售,難點在於運輸保鮮,特別是節慶時節的快遞運輸,很難確保包裹在規定時間送到客戶手中。”創立英德農村電商品牌——“雞鮮生”的陳德生“觸網”伊始就遇到了難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如何做好生鮮產品的物流包裝,是陳德生這樣的初創團隊普遍面臨的問題,尋找辦公場地、金融扶持、產品攝影、互聯網美工等一系列問題也亟待解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爲了進一步提升農村電商的組織化程度,爲創業團隊保駕護航,作爲英德農村電商的“航空母艦”,英德市電子商務產業園於2015年投入使用,爲農村電商創業者提供產品展銷、電商運營、人才培訓等一系列針對性服務。\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陳德生介紹說,在產業園的幫助指導下,他們很快就邁過了物流包裝這道門檻,特製的包裝盒和冰袋最長可恆溫保鮮72小時,冰鮮雞產品最遠已經賣到北京。\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目前,英德已構建起農村電商扶貧“1+N”體系,解決了孵化和渠道兩大難題。據英德市電商辦副主任寧麗芬介紹,“1”是產業園這個孵化基地,“N”則是多個農村電商平臺,只有電商(產業園)管渠道、合作社管標準、企業(貧困戶)管生產,才能將特色農產品變成爆款。\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通過“基地+專業合作社+農戶+互聯網”的產業發展模式,英德農戶的組織化程度也顯著提升。農村電商平臺接到訂單後,由合作社調配給簽約農戶採摘,新鮮水果第一時間就可以發送到全國各地。\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宋勇輝計劃今年在合作社新建3條深加工生產線,將帶動500戶以上的農戶致富奔康。“我們的產品現在最遠可以賣到黑龍江,以後通過資質認證的話,還想通過‘一帶一路’進一步擴大銷售範圍。”談到下一步發展規劃,他透露了自己的“小目標”。\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網銷額增速“破百”\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農村電商將短板變成“潛力板”\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發展農村電商過程中,英德已形成“政府主導、市場驅動,企業主體、大衆創業”的一整套成熟模式。通過政府主導、產業園孵化、合作社搭建產銷渠道,英德農村電商已構築起一張聯結城鄉的廣闊銷售網絡。\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18年,英德農產品網絡銷售額約爲7億元,近三年年均增速達110.85%,累計培育農村電商扶貧企業41家,打造特色品牌33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近年來,英德農村電商產業受到清遠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目前,清遠正在加快推進英德市電子商務產業園等重點區域規劃建設,努力把該產業園打造成爲全國農產品展銷電商示範園,要求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爲重點,在破解城鄉發展二元結構上率先突破,將短板變成“潛力板”。\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下一步,該產業園將着力打造“線上+線下”深度融合發展模式,雙向發力助推農村電商發展,進一步完善農村電商物流網絡建設,對標“一村一品”“名特優新農產品”“廣東十大名牌”等項目,打造區域公用品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爲了進一步夯實農村電商人才基礎,英德還針對種養大戶、合作社帶頭人開展培訓,並對農村電商初創企業開展各類獎補活動。\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南方日報記者 赫鵬翀\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策劃統籌:嚴亮 趙文君\u003C\u002Fp\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5905630709744141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