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處理了俘虜的日軍後,他讓東北老鄉看到了抗日的希望,11月中旬,張海天被推薦擔任東北民衆抗日義勇軍第2路軍司令,面對突如其來的信任,張海天開始嚴格要求起來,對自己的隊伍制定了“十個不準”的紀律,每逢作戰後,必定總結經驗,一來二去碩果頗豐。得到此贖金後,張海天名聲鵲起,東北羣衆更是歡呼,而張海天,將贖金換成武器後,繼續與日軍開始了游擊戰,長年累月的戰鬥,他沒有辜負父老鄉親的希望,反而是自己的身體落下重疾。

九一八事變後,張學良堅持不抵抗原則,半年時間不到,東北三省全境淪陷。當東北軍從東北撤出後,留下了3000萬東北父老屈辱的開始。而這其中,就不乏有愛國英雄的存在,貢獻着自己的微薄力量,與日軍鬥智鬥勇。

在東北出生的張海天(又名張賀年),在當地算個小有名氣的土匪,人稱北霸天。當九一八事變後,面對着東北主力不抵抗退出後,徹底失望了,他振臂高呼,開始了自己小規模部隊的抗日。

說幹就幹,1931年11月3日,張海天、項青山開始動手了,這天,趁着大霧,他只帶領幾名侍衛就出手了,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突襲了凌印清設在三道溝的司令部,俘虜了凌印清及日本顧問1人、日軍14人、僞軍200多人,還有大批武器彈藥。

誰也不曾想,會如此成功,整個行動到結束不到1小時,且未費一槍一彈。張海天瞬間有了信心,對付日軍,他明白,自己算有些能耐,但持久,還是需要對隊伍進行一番整理。

在處理了俘虜的日軍後,他讓東北老鄉看到了抗日的希望,11月中旬,張海天被推薦擔任東北民衆抗日義勇軍第2路軍司令,面對突如其來的信任,張海天開始嚴格要求起來,對自己的隊伍制定了“十個不準”的紀律,每逢作戰後,必定總結經驗,一來二去碩果頗豐。

在臺安、海城、盤山一帶,張海天所部先後參加了九臺子阻擊戰、夜襲田莊臺、圍攻沙嶺、攻襲耿莊、三打牛莊、火燒海城日軍兵站等數十次戰鬥。並多次炸橋樑、襲列車,破壞南滿鐵路,奪取軍用物資。

一時間,讓日軍頗爲頭痛,爲了應對,日軍開始了在田莊臺鎮、沙嶺鎮等地對張海天所部進行瘋狂“討伐”。寡不敵衆,張海天部隊因爲武器彈藥的缺乏,開始陷入困境。承載着當地父老鄉親的希望,思索着對日軍的絕地反擊,張海天每天依然在尋找着機會。

1932年9月,張海天部下在營口市,抓捕回了兩名英國人。起先大家都沒怎麼在意,當張海天一審問,機會來了。

抓捕回的兩個英國人,一個是醫生的女兒廷可·波利,另一個則是一家英國洋行的僱員。更爲難得的是,廷可·波利還是英國海軍高官的兒媳婦。這可把張海天樂了,要知道,當時的英國是日本所不敢得罪的。

張海天大筆一揮,當即便爲這兩張洋票開出了贖票天價:

方式一:130萬大洋,外加100支步槍、3萬發子彈、200盎司上等煙土、50碼黑緞、100只金戒指、30只金手錶、2挺重機槍、5萬發子彈、4枝毛瑟槍、120把左輪手槍、120枝來福槍並配子彈。

方式二:日本人一週內滾出滿洲,可無條件地交還洋票。

此條件一出,英國當即就急了。自己的重要公民在綁匪手裏不能解救,這要傳出去可顏面無存。翌日,3艘重型巡洋艦開到營口,大有跟日軍大戰的意味。

日軍一看,急了,綁匪的條件無異於打日本的臉,這哪裏是土匪綁票,這分明是當着世界的面,給日本人來了個下馬威,130萬大洋,單單這個就足夠武裝一個精銳部隊了。本想直接大部隊上,搗毀張海天部隊,可英國出面了。

日軍開始慌了,一邊是土匪的鉅額贖金,一邊是英國的咄咄逼人,如果日軍不出手,英國勢必插手滿洲,干預日本統治。在權衡利弊後,10月20日,日本人用馬車拉着兩個紅色的大箱子,裝了嶄新的票子,贖回了英國人。

得到此贖金後,張海天名聲鵲起,東北羣衆更是歡呼,而張海天,將贖金換成武器後,繼續與日軍開始了游擊戰,長年累月的戰鬥,他沒有辜負父老鄉親的希望,反而是自己的身體落下重疾。1933年1月,張海天前赴北平治病,他的部隊由其子張秉林率領繼續抗日。1939年,張海天不幸在北平病逝,終年59歲。

參考資料:

1、吳思《血酬定律》

2、張海天生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