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3Cdiv\u003E\u003Cp\u003E7月21日上午8:40,由中國微生物學會醫學微生物學與免疫學專業委員會細菌學組主辦,修益升品牌受邀承辦的中國細菌學大會微生態論壇在貴陽拉開了帷幕。據記者瞭解,大會得到了貴州省微生物學會、上海交通大學基礎醫學院、上海市微生物學會、貴州省醫學會微生物學與免疫學分會、修益升益生菌國際研究院等機構的大力支持。在21日上午的論壇議程中,主要對炎症性腸病與細菌的內在關聯進行了詳細的剖析。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消化內科副主任許鴻志副教授、浙江省食品微生物技術重點實驗室副主任王欣女士、解放軍總醫院消化內科任榮榮博士、貴州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微生物學教研室陳崢宏教授受邀出席。\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624db81a3cd94a60b765a2c78c1ca534\" img_width=\"711\" img_height=\"474\" alt=\"中國細菌學大會微生態論壇精彩議程火爆進行中\" inline=\"0\"\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開幕儀式上,上海交通大學特聘教授郭曉奎,代表論壇組委會對微生態行業舉足輕重的專家人士與在場的千餘名優秀醫師代表,表示了由衷的歡迎,同時,他表示:\"傳統上我們對於細菌的認知更多是基於負面的,而細菌對人的進化、發育這些正面的認識則源於近十年。這也是我們對細菌領域由個體認識向羣體認識的轉變。本次論壇的目的,就是在微生態領域日益熱門的情況下,向大衆傳達正確的觀念,同時這也是微生態環境正確應用的前提,對促進大健康行業的發展、健康中國的進程有着重要的作用。\"\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1cba60ef150846188f2aaa65a9ca3194\" img_width=\"707\" img_height=\"471\" alt=\"中國細菌學大會微生態論壇精彩議程火爆進行中\" inline=\"0\"\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上海交通大學特聘教授郭曉奎\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對於腸菌移植治療炎症性腸病,現場專家中,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消化內科副主任許鴻志副教授可謂是堅守在\"前線\"的代表之一。對於長期通過腸菌移植治療炎症性腸病,許鴻志教授表示通過對28例UC(潰瘍性結腸炎)患者,男23例,女5例的研究實驗初步得出了結論:\"腸菌移植治療UC,總體有效率78.6%、臨牀緩解率57.1%、已複查內鏡的患者,黏膜癒合率52.4%、不良反應7.1%(爲腹痛,與飲食有關),無嚴重不良反應。\"他還表示:\"重塑腸道微生態可以應用於臨牀,前景廣闊。微生態干預原技術需要不斷完善,最終實現個體化'精準' 治療\"。\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f9f1b66e242641f4a55c644f7ccfb607\" img_width=\"698\" img_height=\"472\" alt=\"中國細菌學大會微生態論壇精彩議程火爆進行中\" inline=\"0\"\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消化內科副主任許鴻志副教授\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根據論壇現場專家的表述,環境是控制腸道菌羣結構與功能的關鍵因素,全球工業化進程的提速同時伴隨着人類腸道菌羣多樣性的喪失,主要表現在菌羣多樣性從農村環境到城市逐步降低,慢性疾病發生率逐年增加,因此增加菌羣多樣性是我們今後努力的方向。就這一觀點,來自浙江省食品微生物技術重點實驗室副主任王欣女士同樣支持了許鴻志教授的\"腸菌移植\"理論,她表示:\"糞便移植已經成爲醫院有效的治療手段,可採用連續發酵設備大量生產人工合成菌羣。另外,益生菌、益生元干預是恢復腸道菌羣多樣性的手段之一。尋找有效逆轉腸道微生態失衡的益生元、益生菌,實現個性化腸道菌羣失衡的營養干預是今後基礎研究領域的重要目標。\"\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edb36de4ca574dbe9cac00906e140f18\" img_width=\"721\" img_height=\"481\" alt=\"中國細菌學大會微生態論壇精彩議程火爆進行中\" inline=\"0\"\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浙江省食品微生物技術重點實驗室副主任王欣女士\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對於炎症性腸病,還有哪些新策略?來自解放軍總醫院消化內科任榮榮博士首先對炎症性腸病進行了補充,她介紹道:\"炎症性腸病(IBD)可以看做潰瘍性結腸炎(UC)和克羅恩病(CD)。IBD是歐洲和北美國家的常見病,患病率分別超過200萬和150萬。近年來,亞洲IBD的發病率和患病率持續升高,其中,中國、日本和韓國IBD發病率最高。\"對於IBD的治療,任榮榮博士提出了\"升階梯\"治療方案,她表示:\"以腸道菌羣爲靶點,對IBD實施基於腸道菌羣的新的治療策略,是目前研究的一個熱點。\"\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b531e7b6ce3a4ac8b4bcebd9b0b29bfd\" img_width=\"757\" img_height=\"509\" alt=\"中國細菌學大會微生態論壇精彩議程火爆進行中\" inline=\"0\"\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解放軍總醫院消化內科任榮榮博士\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論壇現場,有醫師提出\"目前研發出了針對幽門螺旋桿菌的疫苗了嗎?\"對於這一點,貴州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微生物學教研室的陳崢宏教授做出瞭解答,她表示:\"通過實驗,與安慰劑組相比,儘管對關鍵的幽門螺桿菌抗原系統性體液反應增加,但疫苗並沒有對幽門螺桿菌CagA陽性菌株的感染產生額外的保護。幽門螺桿菌除了能夠引起消化不良、胃炎、胃潰瘍、MALT淋巴瘤、胃癌、其他癌症乃至胃外疾病,應引起重視。對於351株幽門螺桿菌藥敏檢測結果顯示耐藥率分別爲:克拉黴素34.60%、阿莫西林13.27% 、左氧氟沙星40.28% 、甲硝唑71.56%和四環素17.06% 。\" 可見《科學》雜誌中提及的\"抗腫瘤免疫療法就是要靠細菌幫忙!\" 具有現實和可操作性。\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1abae66657344d4a99d6dbd870175e77\" img_width=\"668\" img_height=\"445\" alt=\"中國細菌學大會微生態論壇精彩議程火爆進行中\" inline=\"0\"\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貴州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微生物學教研室的陳崢宏教授\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db102e8700324c31b3866152bdeb9477\" img_width=\"681\" img_height=\"454\" alt=\"中國細菌學大會微生態論壇精彩議程火爆進行中\" inline=\"0\"\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中國細菌學大會微生態論壇是2019年微生態行業的一次盛典,到場人數目前已過千人,會議研討的話題正在逐步擴展,據悉下午的會議還將有來自修正的新藥品現場發佈,更多精彩會議內容,敬請關注後續報道!\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6024359040844302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