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9.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WoWiN4EujZ2yR\" img_width=\"600\" img_height=\"400\" alt=\"走進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申報單位王右木紀念園\" inline=\"0\"\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WoWiNM6lR1gQ9\" img_width=\"600\" img_height=\"450\" alt=\"走進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申報單位王右木紀念園\" inline=\"0\"\u003E\u003Cp\u003E光榮紀念證\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WoWiNfOGSKKA\" img_width=\"600\" img_height=\"400\" alt=\"走進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申報單位王右木紀念園\" inline=\"0\"\u003E\u003Cp\u003E遊客參觀紀念館\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WoWiO03pNKXmM\" img_width=\"600\" img_height=\"400\" alt=\"走進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申報單位王右木紀念園\" inline=\"0\"\u003E\u003Cp\u003E紀念館\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綿陽新聞網訊 汽車繞行在江油市武都鎮熱鬧的街頭,轉來轉去,最後停在一處雅緻安靜的園林大門口——王右木紀念館,距紀念館幾百米,還有一處清代川西民居建築——王右木故居,王右木紀念館和故居共同組成的紀念園,就是爲了紀念此地土生土長的革命先烈王右木。目前,王右木紀念園正在申報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近日,記者走進紀念園,瞭解王右木如火炬般的人生,緬懷先烈,展望未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救國救民革命先烈永垂不朽\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記者看到,王右木紀念館外就是寬闊的涪江,館內松柏蒼翠,環境幽靜。有“景行”、“仰止”等重檐六角亭景點。在園林路旁的長凳上坐坐,嗅入鼻端的是花香,傳入耳畔的是鳥鳴,映入眼簾的則是滿園的綠樹遮陽、古色古香。望着旁邊寫有“薪火永繼”“思想的力量”“王右木生平事蹟陳列館”等主題展廳,感受到了濃濃的愛國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氣息。\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解說員羅進說:“王右木是四川最早傳播馬克思主義的宣傳者,也是四川黨、團組織最早的創建人和領導人之一。”\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王右木紀念館內,有文獻藏品200餘件,珍貴的照片不下百張,名人墨寶百餘幅,其中有一張“光榮紀念證”,是1952年8月,由毛澤東同志親筆簽發,經有關部門送達王右木烈士家屬手中。60多年過去了,發黃的證書擺放在故居的展櫃裏,供人蔘觀。解說員說,在這些歷史文物面前,經常都有黨員幹部、遊客羣衆駐足良久,感受王右木那發奮圖強、求索戰鬥、振興中華的愛國主義精神。記者採訪當天,綿陽市文聯組織的作家到此採風,準備創作相關文章,強化追求卓越、奮發有爲的精神狀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跟隨着解說員羅進的腳步,一步一步的參觀王右木紀念館,也一步步地走近王右木。資料顯示,王右木(1887-1924),江油武都人。青少年時期刻苦讀書,考入成都通省師範學堂(今四川大學),1914年赴日本留學,1918年歸國後,任成都高等師範學校(今四川大學)學監兼授經濟學和日文。王右木在日本求學時,結識了李大釗、李達等中國共產黨創始人,接受了馬克思主義思想,回國後就把報國救亡的思想付諸於實踐。今年80多歲的綿陽師範學院歷史學教授蔣志,也是江油武都人,作爲鄉黨後輩,他說:“王右木點亮了四川馬克思主義的傳播之火,爲後來川人子弟走上馬克思主義道路,起了十分重要的推動作用。”王右木的革命行動,像是一簇簇火焰,點亮了後繼者的救國救民道路,燎原了巴山蜀水,這些後繼者中,就有王右木的戰友和學生,如吳玉章、惲代英、楊闇公、楊尚昆、劉伯承、羅瑞卿、張秀熟等。\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薪火相傳愛國主義精神燎原\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王右木紀念館始建於1987年,1991年開館,佔地面積5500平方米,置有4個主題展室、黨員政治生活館、右木廣場等主體設施。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紀念館遭受巨大破壞損毀。2013年,江油市委、市政府啓動王右木紀念館重建修繕工程,重建了主展廳、陳列室、水竹居等,使王右木紀念館在恢復中實現了規模擴大和麪貌提升。2016年9月,江油再次啓動王右木紀念館陳列布展和綠化提升項目,並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週年之際重新開館。近年來,王右木紀念園先後被授予四川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四川省“中共黨史教育基地”、綿陽市“全市首批黨性教育基地”、“全市首批廉政文化基地”。\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說起王右木革命英雄主義事蹟,70多歲的江油市女作家王慧清如數家珍,她當年在江油文化館工作時,曾經參與籌建王右木紀念園,讓更多的人們瞭解王右木這樣一位了不起的英雄人物,是一件多麼有意義的事情啊。\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王慧清講述說,王右木帶着妻子兒女在成都高等師範學校任教時,剛剛32歲。此後的5年,王右木以成都爲中心,開展進行革命活動,在鬥爭實踐中鍛鍊成長爲一位堅強的馬克思主義戰士。他創辦《新四川旬刊》、《人聲》報,宣傳馬克思主義,積極從事學生運動、工人運動,籌劃建立工農武裝,他組織馬克思讀書會、建立成都市勞工聯合會,創建了四川最早的黨、團組織……1924年,王右木到廣州參加黨的重要會議,在返回四川的途中,不幸在貴州土城至四川瀘州一段途中失蹤,後來確定爲犧牲,時年37歲。\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故居猶存永遠銘記豐功偉績\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王右木犧牲後,妻子兒女回到江油王右木的故居生活。王右木故居位於武都場鎮解放西街,屬於典型的清朝川西北民居,庭院方正,分佈有致,院裏有一株上百年的老桑樹,一直生機勃勃。幾十年前,王右木故居總共38間房屋裏,居住的全是王右木三兄弟的妻子兒女們,在王右木的大哥王初齡照顧下艱難度日。\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今年83歲的王成國,是王右木的二哥王榮昌的孫子,據他介紹,王右木的兒子王浴生抗戰時期去了延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王右木的學生張秀熟(曾任中共四川省委代理書記)給王家送來了“烈士證書”。因王浴生參加革命,當地政府又送來了光榮軍屬的牌匾。2005年,王右木兒子王浴生、侄孫王成國將故居捐贈給政府,2006年免費對外開放。\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據王右木紀念園主任王良秋介紹,王右木故居始建於清朝中晚期,是穿鬥式木結構民居建築,佔地面積約1200平方米。2008年地震修復後的故居建築面積約300餘平方米,展陳主要運用實物、圖片、文字等方式,以王右木的家世家風爲主,再現其成長經歷和家人生活實況。在前廳,陳列擺放着王右木的生平舊事、家庭背景等相關圖文照片。在後院,則有書房、廚房、會客廳等。王右木的家族,很重視對家族子女的教育,在這個舊式書香之家,書房是最重要的活動場所之一。\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王右木故居1985年、2007年先後被公佈爲江油縣級、四川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得到了良好的修繕和保護,不僅是緬懷、紀念王右木烈士和弘揚革命傳統的重要場所,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價值和學術研究價值,更重要的是,讓後來者永遠銘記着革命先烈的豐功偉績。\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綿陽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田明霞 文\u002F圖\u003C\u002Fp\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5908232012890638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