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3Cp\u003EWework正在爲IPO做最後衝刺,公司計劃於7月31日舉行上市前的分析師大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Wework去年12月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遞交IPO申請,預計將於今年年底前上市。\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今年美國上市的重量級企業包括互聯網打車平臺Uber和Lyft,不過上市後股價動盪,由於無法兌現盈利承諾,飽受投資人批評。企業上市後無法實現所追求的估值,這導致一些初創公司被迫推遲或取消原本的上市計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Wework在最後一輪融資後的估值約470億美元,也成爲目前全球估值最高的初創公司之一。但是與Uber和Lyft等互聯網公司一樣,Wework也面臨嚴重的燒錢模式的挑戰。今年第一季度,Wework淨虧損儘管有所收窄,但仍達到2.64億美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據本月初的消息,Wework預計在上市前再借債融資30億至40億美元,並已經與高盛和摩根大通進行債權融資的談判。這將有利於其在上市前向投資人展現自身有足夠的融資能力支撐到盈利。\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Wework創立於2010年,今年1月軟銀向其提供20億美元的融資,不過這一融資額遠低於Wework此前的預期。\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靈活辦公空間租賃行業爲數不多的盈利企業IWG集團企業與銷售執行副總裁Samit Chopra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辦公空間租賃市場的競爭非常激烈,保持盈利是這個行業最大的挑戰。”\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儘管距離盈利仍然很遠,不過作爲辦公行業的顛覆性企業Wework的誕生挑戰了傳統企業的盈利模式。IWG上市至今已有20年,辦公空間規模幾乎是WeWork的五倍之多。但上市以來市值最高時也僅45億美元,只有Wework估值的十分之一。如果按當前Wework逐年翻番的營收增速來預測,Wework的營收將在2020年前超過IWG集團。\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這些年在行業新進者Wework的競爭壓力下,IWG集團也不斷推出新的產品線,在原有的傳統商務中心業務雷格斯以外,推出了聯合辦公空間Spaces。據介紹,Spaces爲集團貢獻了第二大收入來源。\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Chopra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亞太市場仍然是全球靈活辦公空間需求增長最快的市場。Spaces在亞太擁有41個辦公空間,其中包括中國的4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受到創新熱潮的影響,Wework近年來也不斷在中國擴大版圖佈局,除了在上海等大城市設有辦公空間外,還開始進駐成都等中西部城市。\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根據高力國際最新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儘管宏觀經濟充滿不確定型,但是中國辦公空間的市場需求仍然火熱。報告稱:“TMT、醫療和高端製造業企業是需求的主要增長點。外資企業受政策驅動,也保持活躍的擴張態勢。”\u003C\u002Fp\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6112283153465867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