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WrMJIwGEtSyxm\" img_width=\"720\" img_height=\"481\" alt=\"鄞州醫生宋文慧的援非故事 他是中國第16批援中非醫療隊隊員\" inline=\"0\"\u003E\u003Cp\u003E圖爲宋文慧與中非共和國總統合影。”\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WrMJJjGlRyyne\" img_width=\"720\" img_height=\"481\" alt=\"鄞州醫生宋文慧的援非故事 他是中國第16批援中非醫療隊隊員\" inline=\"0\"\u003E\u003Cp\u003E在中非SOS兒童村,孩子們的笑容感動着每個人。

"\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7M2rtuJ9udyFI\" img_width=\"600\" img_height=\"100\" alt=\"鄞州醫生宋文慧的援非故事 他是中國第16批援中非醫療隊隊員\" inline=\"0\"\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WHGJjg2Q11cNP\" img_width=\"637\" img_height=\"50\" alt=\"鄞州醫生宋文慧的援非故事 他是中國第16批援中非醫療隊隊員\" inline=\"0\"\u003E\u003Cp\u003E“手機流量用完不再去充值了,瓶裏的咖啡喝完也不去買了,衛生間的牙膏也擠得扁塌塌了。下一批隊員已悉數到位,該交接的都已交接,該叮囑的也都叮囑了。馬上就要告別這座城市,千言萬語化作鄉愁、離愁,一齊湧上心頭。”完成援外任務臨回寧波前,看着自己生活、工作過的中非班吉友誼醫院,鄞州二院檢驗科醫生宋文慧寫下了這樣一段話。\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作爲中國第16批援中非醫療隊唯一一名鄞州籍醫務人員,今年48歲的宋文慧和他的隊友一起,在非洲大地上,救治患者,培養本地醫生,傳播中非友誼,再續前輩在非洲大陸接力了40年的事業。\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VA9P7i6Cms4is\" img_width=\"55\" img_height=\"95\" alt=\"鄞州醫生宋文慧的援非故事 他是中國第16批援中非醫療隊隊員\" inline=\"0\"\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WrMJIb2GJaivl\" img_width=\"720\" img_height=\"481\" alt=\"鄞州醫生宋文慧的援非故事 他是中國第16批援中非醫療隊隊員\" inline=\"0\"\u003E\u003Cp\u003E圖爲宋文慧和當地小朋友合影。\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援非的夢想一直在心裏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如果不去,將是我一生的遺憾”\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宋文慧回到寧波已經有幾天時間了,時差還沒有完全倒過來,但已享用了今年最後一批楊梅,以及久違了的家鄉菜。\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宋文慧黑了也瘦了,說起志願成爲中國第16批援中非醫療隊的一員,宋文慧用“不忘初心”這幾個字來描述自己的初衷,“我一直在等一個可以幫助更多人的機會。我一直在想如果有一天我能去非洲,一定要貢獻自己的力量。”\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這個初心,還來自浙江和非洲40年的不解之緣。\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宋文慧說,浙江省向中非共和國派遣援外醫療隊已近半個世紀之久。2012年,中非國內爆發大規模的內戰導致中國醫療隊被迫撤離。此後,由於中非局勢持續動盪,時停時戰,中國醫療隊的援外工作中斷了5年。\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17年,當得知有機會前往中非共和國首都班吉進行援外醫療任務時,宋文慧毅然報名參加。可是,如何勸說家人同意成了一個難題,“我上有老下有小,要說服全家同意並不容易,尤其是說服長輩。最終,我告訴他們,如果不去,將是我一生的遺憾。”\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正是這句話,家人終於鬆了口。在此後半年的準備時間裏,家人對宋文慧說的最多的就是“注意安全”。半年時間裏,宋文慧接受了當地語言、風土人情、醫療規範等方面的培訓。\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17年12月28日清晨,當人們還在沉睡,宋文慧的父母和哥嫂早早來到他家中送行。看着家人滿臉的依依不捨與關切,宋文慧帶着行李出發了,前往萬里之外完全陌生的地方,給自己的人生增加了一段難忘的經歷。\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WrMJIwGEtSyxm\" img_width=\"720\" img_height=\"481\" alt=\"鄞州醫生宋文慧的援非故事 他是中國第16批援中非醫療隊隊員\" inline=\"0\"\u003E\u003Cp\u003E圖爲宋文慧與中非共和國總統合影。\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一個醫生的科室\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用行動詮釋醫者仁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經過30多個小時的飛行,宋文慧於2017年12月29日抵達目的地班吉。一下飛機,映入眼簾的是一排排破舊的矮平房,塵土飛揚的道路,當地人身上穿着花花綠綠的舊衣服。儘管出行前已經做了大量的準備,眼前的一切比想象中的更令人震驚。\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班吉是中非共和國首都、第一大城市,位於國土西南邊境。瘧疾、登革熱、結核、寄生蟲、艾滋病等各種疾病嚴重威脅着這座城市居民的健康。第16批醫療隊所在的中非班吉友誼醫院,是中國政府在上世紀80年代援建的一所規模較大的醫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雖然出發前有過培訓,但中國醫療隊離開這裏5年,這裏的情況到底糟糕到什麼程度,沒有人能說明,只能靠隊員們自己去發現和克服。當宋文慧和同事們到達醫院時,檢驗實驗室大門是緊閉的。打開房門,滿屋的蜘蛛網,積滿了厚厚一層灰塵的桌子、地面,以及早已過期的各種試劑……由於沒有工作交接,一切從零開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當地人民生活水平落後,衛生防疫體系薄弱。在醫療隊進駐友誼醫院後,宋文慧發現當地醫生的醫療水平和醫療器械都很落後。醫療物資極度匱乏,缺醫少藥、缺乏醫療器械的情況十分普遍,很多科室處於半癱瘓狀態。根據實際情況,宋文慧從廢棄堆中慢慢整理,陸續開展了瘧疾、艾滋病毒、血糖、乙肝等臨牀急需的檢驗項目,爲醫療隊的日常臨牀診療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檢驗信息。同時,他將長時間堆放在醫院倉庫裏中國援助該國的檢驗儀器——尿液分析儀、血球計數儀、生化分析儀等陸續使用起來,爲當地病患的診治提供了有力支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每天8點不到,我就到醫院了。由於檢驗科只有我一名醫生,接待患者,負責採樣、檢驗、審覈、出具報告,一天下來,平均每天要給20餘名當地居民化驗,基本無暇喝水、上廁所。”宋文慧說,在平時的工作中,他接觸到高發傳染病有艾滋病和結核病。看似正常人,一檢查,HIV抗體顯示陽性,每天都能遇到這樣的情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除此之外,外科、婦科、眼科根據病人情況要開展手術。由於整個醫院並沒有相關儀器,宋文慧用最原始的紙片法和玻片法開展凝血項目,有效提高病人術中安全性。\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爲給當地居民減輕經濟負擔,宋文慧對原有的報告進行“升級”。除了中文外,他還在報告中使用英文和法文,目的就是讓其他中非方醫生看懂檢驗報告,避免患者進行重複檢驗。\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班吉,大多數家庭沒水沒電,家裏僅有的電器可能是太陽能的照明燈和收音機。整個首都沒有一條水泥路,到處坑坑窪窪,睛天塵土飛揚,雨天積水成潭。當時,遠在他鄉的我特別感受到身在祖國的美好與幸福。”宋文慧說,開始時隊員們連續幾天無水洗澡,後來在駐地門口打了一口井才解決了燃眉之急。\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除了生活條件艱苦外,在班吉友誼醫院門口的大路上隨時可見荷槍實彈的武裝皮卡車咆哮而過。局勢動盪時抬頭經常見到聯合國維和部隊的武裝直升機在低空巡邏。\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一年半的時間裏,班吉經常發生大小不等的零星槍戰。最嚴重的一次是2018年5月,我們國家駐中非大使館的玻璃窗被流彈擊穿,在牆上留下深淺不一的彈坑。當時,我們在駐地時常能聽到持續且密集的重機槍聲及火箭彈落地後的爆炸聲。”就這樣,宋文慧和隊員們臨危不懼,始終堅守在各自崗位上。\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WrMJJOJ2ftycg\" img_width=\"720\" img_height=\"960\" alt=\"鄞州醫生宋文慧的援非故事 他是中國第16批援中非醫療隊隊員\" inline=\"0\"\u003E\u003Cp\u003E圖爲宋文慧抱着當地的小朋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做中非友誼使者\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用愛架起友誼之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宋文慧告訴記者,援非的工作生活單調,但內心的體驗並不蒼白。\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18年春節期間,宋文慧出現了全身乏力、發燒、持續腹瀉等症狀。爲不讓家人擔心,大年初二那天,宋文慧特別囑託前往當地華人中餐館參加春節團拜的隊友幫他拍幾張當時場景照片,用手機傳給國內的家人,假裝自己也在參加新春團拜會,讓家人放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有一次,宋文慧被醫療隊長從牀上叫起來。原來從300公里外的中非礦區,送來了一個病情危重的中國同胞。病人持續發熱一週,全身痠痛乏力,意識模糊,經牀邊檢測被確診爲惡性瘧疾同時伴高血糖。\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由於病人較胖,醫護人員幾番嘗試,難以找到靜脈進行輸液。關鍵時刻,宋文慧主動迎難而上,成功爲病人開通靜脈通路,並及時觀察病人情況,積極參與到搶救病人的過程中,同胞最終轉危爲安。\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自古忠孝不能兩全,宋文慧感觸頗深。他剛到班吉時,寧波正遭遇流感襲擊,父親由感冒加重成肺炎。宋文慧遠在非洲,爲照顧不了父親而心急、難過。幸運的是,在鄞州二院領導關心和同事的精心診治下,他的父親轉危爲安。\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簡陋的環境下,宋文慧和同事創造了不平凡的業績,他們以團結協作的精神和出色的成績贏得班吉當地百姓發自內心的尊重。“援非工作,一開始是忐忑的。從陌生到熟悉,時間就在這充實的日子裏過得‘飛快’。”宋文慧告訴記者,在一年半的援非工作中,他儘自身所學和所長來幫助當地的同行和民衆,也是一種特殊的經歷與成長。\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讓宋文慧感到溫暖的是,儘管中國醫療援助隊離開了5年,但非洲人還記得援非的中國醫生。不管在哪裏,當地百姓都會用熟練的中文說一句“你好”。\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由於第16批援非醫療隊的到來,也給當地的百姓提供了一些崗位。駐地僱傭的兩名當地幫工就十分喜歡和宋文慧拉家常。有一天,當地人蓋夫對宋文慧說“我又當爸爸了”。原來,妻子又給他生了一個兒子,他迫不及待要將這個喜訊分享給援非的醫生。\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這樣的環境下,援非醫生和當地居民更像是朋友一般相處着。在援非期間,宋文慧聽說醫院裏有一個身患惡性腦型瘧疾晚期的當地小男孩,他第一時間到病房看望,並悄悄把慰問金塞到病人家長手裏。第二天,他又專程給小男孩送去中國食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18年6月1日,宋文慧和其他隊員一起走進了中非SOS兒童村,給這些失去雙親的孤兒們送去了抗瘧藥品和文體用品“,我們想讓他們感受到來自大洋彼岸的黑頭髮黃皮膚的中國白衣天使們關心和節日的問候,讓他們感到人生的希望和世界的大愛。”\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WrMJJjGlRyyne\" img_width=\"720\" img_height=\"481\" alt=\"鄞州醫生宋文慧的援非故事 他是中國第16批援中非醫療隊隊員\" inline=\"0\"\u003E\u003Cp\u003E在中非SOS兒童村,孩子們的笑容感動着每個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一次小別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延續了兩國人民友誼\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穿着花裙子的少女、頭頂筐子的婦女、眼神清澈的小孩、席地而坐的非洲老人、擺弄中國功夫的年青人……援非期間,宋文慧利用手中的相機記錄了當地的風土人情以及中非友誼的精彩瞬間。“你別說,我還真記錄了不少呢。等老了,回頭看看一定很有成就感。一年半,我挺佩服當地人的樂觀知足精神。”\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宋文慧說,看見非洲小朋友一雙雙清澈透明、光芒四射的眼睛時,內心會被深深感動。\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爲安全起見,醫療隊員只能在醫院、駐地附近小範圍活動。宋文慧到班吉沒多久,發現在駐地附近有一羣當地人在踢足球。球場就是黃泥地,球門也是臨時用樹幹搭起來的,一羣年輕人光着腳,追着一個癟塌塌的球,玩得不亦樂乎。\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久而久之,醫療隊員通過駐地門衛向他們發出了邀約,中非雙方的年輕人在駐地的院子裏進行了一場場你來我往搶攻激烈的足球賽,雙方在比賽中不知不覺中增加了彼此的瞭解與感情。\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駐外期間,給宋文慧留下了太多美好的記憶。每次無論是中資企業援非項目的竣工還是啓動儀式,中國大使館舉行的大型外事活動,還是代表團訪問中非等重大國事活動,宋文慧均作爲隨行的兼職攝影記者受到邀請,和中非的新聞媒體一起全程見證了中國大交之中非華麗篇章“。最讓我記憶猶新的就是2018年12月12日,在中國使館舉行的‘慶祝中國醫療隊援中非40週年’活動。作爲援非醫療隊的參與者,我很感動,也很驕傲。”\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6月25日,宋慧文和其他隊員一起被邀請至總統府,中非共和國總統親自爲他們授予了勳章。\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作爲記錄者,宋文慧的相機裏有不少這樣讓人感動的場面。中國和中非共和國相隔萬里,但正是有了一批批宋慧文這樣的白衣天使,像一隻只頑強的蜘蛛,跨過大洋,闖過戰火,救死扶傷,用一次次的小別離,在亞非大陸間織就了一張共振的命運之網,讓兩國人民見面可以微笑着互道“你好”。\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來源 | 鄞響客戶端\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編輯 | 超瑜\u003C\u002Fp\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6087935508152840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