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3Cdiv\u003E\u003Cp\u003E\u003Cem\u003E親愛的爸爸:\u003C\u002Fem\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em\u003E 我終生聽着您的教導要弘揚滲透敦煌的文化藝術!\u003C\u002Fem\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em\u003E 今天清華藝術博物館舉辦了“花開敦煌”父女作品展,我們又相見了!展覽引起衆人的重視,敦煌研究院有了第五代接班人——趙聲良院長也專程來了。您可以放心,國家衆多的人重視、嘉愛敦煌,共同爲發展絲綢之路的明珠而努力!\u003C\u002Fem\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em\u003E 您在天之靈,要開開心心地繼續保護敦煌、保護我們!銘記歷史,不忘初心!\u003C\u002Fem\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right\"\u003E\u003Cem\u003E女兒 沙娜 \u003C\u002Fem\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right\"\u003E\u003Cem\u003E2019年7月15日 \u003C\u002Fem\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center\"\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7225d783292942f8ba2ddc93d31601d8\" img_width=\"600\" img_height=\"598\" alt=\"愛,無別離\"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 class=\"ql-align-center\"\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center\"\u003E\u003Cem\u003E圖說:常沙娜先生給父親寫了一封信\u003C\u002Fem\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這是今天一位九十歲的老人,寫給父親的一封信。這封信字裏行間透露出女兒對父親的愛、對敦煌的愛和對中華文化的愛,感動了無數堅守先輩意志的傳承人,感動了無數正在爲傳承中華文脈辛勤勞作的人。寫信的人是我國著名的美術教育家和藝術設計家常沙娜先生,她今天在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的現場給父親寫信,以此來向父親傾訴自己一輩子堅守敦煌的承諾,也希望以這種方式來喚醒更多人共同承擔傳承中華傳統文化的重任,這也成爲“花開敦煌——常書鴻、常沙娜父女藝術作品展”開幕式上最動人的細節。\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常書鴻先生一生致力於敦煌藝術研究保護等工作,被稱作“敦煌的守護神”。1927年他留學法國里昂,即獲得古典主義大師竇古特教授指導,而後前往巴黎,師從著名的藝術大師勞倫斯。然而常書鴻卻在與勞倫斯的談話中說道:“那世界的東方,可憐我的祖國正在危亡旦夕……中國藝術、中華民族,那黃昏一般的前景,正在期待着我們共同奮鬥!”在法國留學時期的常書鴻意氣風發,油畫作品連續在1934、1935年巴黎春季沙龍和秋季沙龍獲獎,並被法國國家博物館收藏。1933年他還發起成立了著名的“中國留法藝術學會”,成爲留法美術學生在巴黎的家。雖然取得了令人羨慕的榮譽並獲得良好的生活條件,但他始終不忘報效祖國。1935年秋的一天,他偶然在巴黎一箇舊書攤上,看到一本《敦煌石窟圖錄》,讓他非常震撼,從此立志要回到祖國去保護敦煌的珍貴文化遺產,也就從那一刻起註定了他們父女一輩子都屬於敦煌,屬於中華傳統文化。兩代人一輩子守護同一個敦煌,這就是常書鴻、常沙娜父女的初心,這就是屬於常家父女的故事。\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center\"\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108e917526fa414ebde6a4751d4518d3\" img_width=\"600\" img_height=\"412\" alt=\"愛,無別離\"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 class=\"ql-align-center\"\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center\"\u003E\u003Cem\u003E圖說:\u003C\u002Fem\u003E常沙娜(左)和父親常書鴻 網絡圖\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父子、父女分離,陰陽兩隔,天各一方,是大多數人都有的經歷,我們或淡忘、或思念、或渴望能重逢。葉康寧博士在《父子重歡 茲生已畢》文中寫道“父子重歡,茲生已畢。如果時光能夠倒流,如果歲月能夠停駐,我寧願沒有今天的一切,寧願不活30歲以後的我。”每每讀到此處總是讓我感同身受,我每次在取得一些小小的成果時,都會不停地問自己“爸爸,你能看見嗎?”然而時光不會倒流,對沙娜先生來說,父女作品再次聚會就是對父親最好的紀念,也是與父親重逢的唯一方式。1946年春天,蘭州舉辦了“常書鴻父女畫展”,當時的常沙娜年僅15歲。時隔73年,父女藝術作品再次同臺展出,當年的小姑娘早已是成就等身的耄耋老人,展覽也成爲沙娜先生繼承父親囑託、弘揚敦煌文化的最好方式,成爲傳承敦煌精神的最好方式!於是,沙娜先生在展覽現場寫下了這封信,讓我們看到了藝術家對藝術的不懈堅持,看到了一位女兒對父親飽含深情的愛,看到一對父女對敦煌執念一生的愛!\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擁有同樣愛的人,還會別離嗎?\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上世紀40年代初,吳大羽先生在給學生莊華嶽的紀念冊上曾寫道:懷有同樣心願的人,無別離!(董松)\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6079972403905035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