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3Cdiv\u003E\u003Cp class=\"ql-align-cente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9c8a4b3d3671442c80e83cb096ddc54c\" img_width=\"831\" img_height=\"176\" alt=\"自由及交易市場鬧翻天,2019的夏天有多瘋狂?\"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 class=\"ql-align-center\"\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90時代甚至更早,自由市場發展尚未成熟,球隊和球員之間也有着長期的合約保障,球員選擇相應有限,所以2000之前是冠軍球隊建設極度依賴選秀的自培養時代,整個時代的烙印特徵是“忠誠”。\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但隨着自由市場和集體談判協議的發展,給予勞資雙方的彈性和選擇削弱了雙方長期合作的基礎,99年談判協議透過鳥權簽下合約最長年限爲7年,05年縮短到6年,11年則縮短到5年。對於資方來說,球員合約期限的縮短除了能夠賦予球隊財務上的彈性之外,冠軍的建設模式也出現了另外一個選擇——通過自由市場或者交易來補充全明星戰力,NBA也隨之進入了僱傭兵時代。\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卡哇伊一紙短約帶領僱傭兵之典型多倫多猛龍捧得隊史首冠之後的夏天,僱傭兵時代前進的號角又被重重吹響,其響之大震天動地。\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一、球星\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19年夏天共有自由球員223名,截止北京時間2019年7月21日下午,找到工作的球員120名,簽約薪金總額高達3,455,413,873美刀,個人簽約薪金總額最高的克雷湯普森5年189,903,600美刀,最低的諾阿馮萊1年200,000刀;平均年薪最高的杜蘭特每年41,063,925美刀,最低的仍然是上面的馮萊老弟。而未找到工作的也不乏昔日名將,如萊恩安德森、JR史密斯、泰瑞克埃文斯、香波特等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這些小角色不足以聚集大家的目光,論話題還得是那些球星們。實際上,2019年夏天球星更換門楣的數量總和已經超過了以往任何一年單賽季被交易與自由市場簽約他隊的球星數量的總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下圖爲大合併時代以來所有換隊球星的合集,球星入選條件:離隊前在母隊場均出戰30分鐘以上,單賽季BPM(Box Puls Minus,基礎數據正負值)大於3。\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em\u003E注:年份及球員標示爲手動添加,可能有誤,如發現,請幫忙指出。作圖的時候發現竟然沒有安東尼和小斯,以爲程序有問題漏掉了,回去查一下發現是安東尼和小斯都不夠格,被交易到新隊前在母隊的BPM都沒超過3。\u003C\u002Fem\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center\"\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f34ef3cfe9854646be7e4f8d0b86d68a\" img_width=\"918\" img_height=\"1014\" alt=\"自由及交易市場鬧翻天,2019的夏天有多瘋狂?\"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 class=\"ql-align-center\"\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上圖自上而下年份依次遞減,縱軸爲每年換隊的球員,橫軸代表該球員該年的BPM,簡單的可以認爲橫軸越大,該球員的數據越漂亮,也即越“大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自1977至今逾40年期間共有132名大牌球星換隊,而2019年夏天貢獻了12名,佔比9%。\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換隊球星大牌指數前十爲:2010勒布朗(12.5)、2018勒布朗(9.6)、2014勒布朗(8.9)、2017保羅(8.8)、2019戴維斯(8.5)、2014樂福(8.4)、2018倫納德(7.9)、2016杜蘭特(7.9)、1992巴克利(7.4)、1978沃頓(7)。前三均爲勒布朗所創,雖然2019年沒有如LBJ的超級大魚,但也產生了第五的戴維斯、新晉FMVP倫納德、前FMVP杜蘭特,且平均BPM4.8,高於除勒布朗所在且球星稀少年份之外的任一年的平均值。\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稍微能比擬今年夏天換隊風波的是2006-07單賽季(包括休賽季)和1995-1996單賽季。06-07賽季夏天產生了波士頓三巨頭,而96年則有巴克利、奧尼爾、穆大叔、拉里約翰遜、安東尼梅森等球星更換主隊。\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二、亂世\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球星是聯盟的門面,但更多中產、底薪、源源不斷輸入的新秀才是聯盟的根基。據不完全統計,今夏自由球員簽約與交易涉及到人頭數已多達246名。人員流動之混亂程度已經超出想象,如下圖戰力流動表,每一條細線代表一名球員的戰力流動,也即從A隊轉移到B隊。\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em\u003E注:如果把戰力流動單位,即線條粗細折算成高階數據的加權會更有意思。這樣的話,籃網金州會出現一股大流動,而其他底薪互換的代表線條則細小至不可見。\u003C\u002Fem\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center\"\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59626a1e9b6e4b51bf7c9672940083da\" img_width=\"1080\" img_height=\"1004\" alt=\"自由及交易市場鬧翻天,2019的夏天有多瘋狂?\"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上圖每個球隊圓弧的長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應球隊在今夏自由及交易市場上的活躍程度,可以看到:\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西部活躍指數大於東部,把上賽季排名西部第一、第二的勇士、掘金劃歸東部的話,二者才能接近平衡。\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比較活躍的幾個隊伍:湖人(濃眉交易涉及三隊且人頭衆多)、灰熊(送康利、普拉姆利等,迎伊格、霍華德、梅爾頓、約什傑克遜)、快船(小卡、泡椒主要交易涉及人員衆多)、勇士(KD、伊格、喬丹貝爾等出走,迎拉塞爾、考利斯坦等人)、籃網(籤KD、歐文,普林斯等、送走克拉布、卡羅爾)、紐約(湊四個PF打麻將)、開拓者、費城、雄鹿、波士頓也相應刷了一波存在感。\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比較悶等幾個球隊:掘金(換格蘭特)、猛龍(籤斯坦利約翰遜)、熱火(巴特勒、懷特塞德等人)、黃蜂(厄齊爾和肯巴球隊互換)、活塞(羅斯、弗雷澤、莫里斯等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三、錢錢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到了不得不談錢的時候了,今夏產生薪金總和開篇已經提及,共34.5億美刀,摺合人民幣234.6億元,換成一摞一摞的毛爺爺紅票子足足有近270噸之重。\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下圖爲2011年至2019年所有自由簽約市場薪金的分配箱線圖,橫軸是薪金,縱軸代表年份,每一年不同位置用不同的顏色標示。當然了每一年的自由球員數量也足夠多到支撐我們下邊的一些討論。\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center\"\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568e90cf56e9401bbe2fe289920e4de4\" img_width=\"931\" img_height=\"1122\" alt=\"自由及交易市場鬧翻天,2019的夏天有多瘋狂?\"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 class=\"ql-align-center\"\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圖中方形兩側的長線左右伸到最遠的地方代表該類的最大非異常值,最大非異常值之外的紅色圓點代表異常值,指的是超出同類水平太多的一些離羣點,方形中間的豎條代表刨除離散點之後的中位數。\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19年簽約的SF沒有異常點,而其他位置都有,此則說明杜蘭特的薪金水平沒有高出其他SF太多,哈里斯、倫納德、米德爾頓(數據網上歸爲SF)的薪金也很高;但在後衛或者內線球員分類上,則有明顯的異常點:波爾津吉斯和蘭德爾的平均薪金爲3100萬和2000萬美元,但再下面的薩迪斯楊和克拉貝爾則只有1400和不到900萬美元了。其他位置上屬於異常離羣的有歐文、肯巴、克雷、巴特勒、武切維奇和霍福德。以上也說明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今年仍然是側翼SF天賦溢出的年代。強如杜蘭特拿到自由市場第一的平均年薪,也沒有對其他幾個SF形成異常點優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每個位置的中位數都偏低,今年的簽約仍然存在巨大的貧富差距。\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center\"\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再看看過去幾年簽約情況一些有意思的事情:\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最近幾年市場薪金瘋狂爆炸,錢貌似越來越不值錢,NBA頂薪數量也越來越多,表現爲離羣點越來越多。\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薪金爆炸大約開始於16年,一些鉅額頂薪的產生拉大貧富差距始於17年。\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如果說今年是SF年,那麼1516年則是中鋒年,15年小加、樂福、小喬丹、特里斯坦、坎特,16年莊神、霍福德、大白邊也簽下了當時市場行情下的肥約。\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就以上現象嘗試解釋一下:\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球隊每年能夠用於球員工資開銷的最大限額也即NBA的工資帽,是當年的整個聯盟每支球隊平均籃球相關收入的固定比例(49%-51%之間),再早之前2005-2011這個比例是57%。也就是說聯盟收入越高,工資帽越高,球員的薪金水平也就越高。聯盟2015年簽下了驚人的9年240億美元電視轉播合同之後,2015-16賽季工資帽增幅11%,2016-17賽季增幅則來到了驚人的34.5%,所以這兩年球員工資水漲船高。\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NBA頂薪的規則也很多,效力的不同年限,超級新秀是否滿足指定新秀條款等都會影響簽約時頂薪的數額。但這些數額總體上還是受着工資帽的制約。比如超級頂薪合約的第一年工資佔工資帽的35%,然後每年遞增8%。所以相應的頂薪數額也會隨着工資帽的增長而增長。\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另一方面,自由市場的成熟給球員選擇的彈性也在變大,球員選擇簽約合同長短也有了更大的自由,一些正直當打之年的大牌球星常常作出1+1,2+1等選擇,以保持對聯盟競爭力的觀望考察。所以2017之後短約頂薪合同頻繁出現,造就了市場頂薪繁榮的假象,實際上這幾年拿頂薪的有很大部分是同一撥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最後,某些球員真的值頂薪嗎?市場行情的火熱導致了簽約的不理性,母隊不給頂薪加鳥權,有的是其他球隊給;有想法的球隊也都會選擇頂薪填空間加冒上操作補充角色球員,以此來完成冠軍球隊的組建,這也進而導致了球隊薪金結構的極度失衡。\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七月流火的炙熱慢慢褪去,NBA也迎來了大洗牌之後的新格局,下個賽季的NBA有看頭了。但話又說回來,在這個僱傭兵時代,球隊與球員長相廝守的忠誠故事也會越來越少,我們恐怕再也難看到土著球員慢慢成長崛起而奪冠的傳奇故事了。嗯,比如:\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公牛選秀喬丹、皮蓬、格蘭特,磨合至第四個賽季奪得首冠;\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馬刺鄧肯二十年如一日,帶起吉諾比利、帕克、倫納德奪得數冠;\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雷霆選秀杜蘭特,威少、哈登、伊巴卡,自重建後第五年殺入總決賽;\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勇士選秀庫裏、克雷、追夢格林,用時六年殺入決賽奪冠;\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爵士的馬龍和斯托克頓,更是長廂廝守一十二年才首次殺入決賽。\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6117974505226756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