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刚接触钓鱼的钓友,估计还没从开饵配比的手法啊、状态等要点清醒过来,实战的时候调漂的调目啊,找底啊,又接憧而来,比如说我们钓目都已经调好了,就是2目,怎么挂饵之后反而变成1目了啊,这个问题就很惊悚了,然后就开始心急,接着整个一天就在懵逼和心急中度过,对于怎么钓上来的鱼是一头雾水,对于没钓上来的鱼更是不知所以然。其实这就是调漂找底的时候不是精准的底。

遇见这种情况有两种原因,一是第没有多次精准找底,只针对钓点的一个位置精准的找了个底,但是这个底可能处于斜坡的位置,等到再一次抛到这个点,因为增加了饵料的重量,会慢慢的滑落到坡底;二是遇见比较厚的淤泥层了,找底之前因为是漂翻身后,下城,大约3~5秒不动我们就判定为精准底,但是带饵之后,会慢慢下城,找到实底,但是遇见淤泥层也比较好判断,钓目会下下降,过一会又慢慢的顶上来;原因也很简单,饵的重量肯定是比铅皮要轻很多,先下降漂目是因为钩饵下沉到实底,自然会钓目下降,但是到了实底之后,饵的重量是会比淤泥轻很多,自然会被淤泥慢慢顶上去,漂目自然上顶。

说了这么多,不是为了解释这个漂相,二是要强调精准找底在实战垂钓中的重要性,因为野钓也好,黑坑钓也好,水底不可能被人用水泥抹平之后再找平,我们所谓的平整是相对而言,而想要在调漂这个基本功有所进阶的话需要的不仅是练习基本功,还要自我升华自己的垂钓经验。精找底就非常重要了。

我们知道水底的地形是比较复杂的,一来是有不少淤泥层,或厚或薄,而来呢,会有不少的水草啊、树根啊、乱石啊等等乱七八糟的东西,所谓的精准找底不是说得着一个地方把实际情况确定出来,而是钓点为圆心,半径1米左右的水底情况都要大致探出来,具体该怎么做呢?

确定一个钓点,精准找底后,以这个钓点分别向前后左右继续精准找底,并且以钓目的目数做参照;

精找底可以利用皮筋颗粒或者固定的橡皮,因为这两两样物品基本上短时期不会雾化,而且万一遇到水草、树枝不会轻易挂底;

根据皮筋颗粒或者橡皮的大小,练习搓饵的大小重量也和皮筋颗粒或者搓饵大小一致,久而久之,随手错的饵自然大小是一样的,重量相差也不会很多;

然后就是验证了,一般来说,挑选的皮筋颗粒或者橡皮的重量一般控制在练习漂的2~3目,不要太大,太大吃铅太大不合适吗,也不要太小,太小轻了漂目上反馈的就不是很清楚,基本上就是挑选的练习漂的2~3目,以后练习搓饵的重量也就是差不多这个分量就足够了,比如调四钓四,上钩单钩挂上橡皮或者颗粒,直接双钩到底,漂目露出水面4目,然后等上30秒左右,浮漂下移1目,看看会不会变成3目,如果无变化,说明确定双钩都到底了;此时把浮漂接着下移,每次移大约一个漂目的距离,一直到浮漂水面上部分到了3目,然后浮漂继续调整,一直到水面上部分是4目,ok,钓目四目精准找底成功。这个验证的方法是不是很简单呢?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