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些上市公司當家人被股權質押平倉風險弄得焦頭爛額時,也有不少上市公司董事長在氣定神閒地降着槓桿!

據上證報資訊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有超過100家上市公司的董事長減少了質押股份的數量,有的董事長甚至直接將質押股份數量清零,最多的一下子贖回了數億股的質押股份,顯示了雄厚的資金實力。

爲什麼這些上市公司的董事長選擇了降槓桿?

原因有二:

一是身處降槓桿的大環境,股權質押不再那麼好做。據上證報資訊統計,今年前8個月,滬深兩市股票質押初始交易金額爲2734.54億元,購回交易金額4172.57億元,股票質押業務規模出現較大規模的下滑。

另一個原因,則是基於董事長個人的資金安排和需要。“槓桿降下來,讓投資者安心,也讓自己安心!”一創業板公司的董事長向上證報記者介紹說,他剛剛將此前質押的2000多萬股公司股份解除質押,其個人質押率由此前的90%以上降低到了70%左右。

但是,降槓桿談何容易,最直接的問題就是缺錢。“質押股份的數量降低,幾乎可以等同於還錢。”長江證券某營業部負責人告訴記者,這個需要上市公司董事長有極強的資金實力。

在A股,有實力的董事長還真不少。據上證報資訊統計,今年以來,有18家上市公司董事長的質押股份數量下降了超過50%,質押股份數量下降超過30%的董事長則有30位。

典型如永輝超市。

今年2月,公司控股股東、董事長張軒松將前期質押的4.16億股解除質押,另一位實控人張軒寧也將前期質押的2.1億股解除質押;今年3月初,張軒松再度解除質押2.24億股,個人持股的質押率下降到30%以下。3月底,張軒寧將質押的2.56億股全部解除質押。

回查公告,至2017年年底,張軒松和張軒寧兄弟合計質押了15.24億股永輝超市股份。到今年上半年結束,質押股份數量已經只有4.2億股,“贖回”了約11億股。質押率能有如此大幅的下降,與兄弟倆獲得一筆大額資金有關。據查詢,張氏兄弟協議轉讓了永輝超市5%股權給騰訊,獲得了約42億元現金。

又如泰格醫藥,至2017年年底,公司控股股東、董事長葉小平的股權質押比例爲52%,而其最新披露的質押公告顯示質押率已經降至14%。另據查詢,今年6月11日,葉小平以大宗交易的方式減持了約2%的公司股份。

利亞德的董事長李軍也在今年上半年大幅降低了槓桿。

據查詢,至2017年年底,李軍的質押率約爲54%,目前的質押率只有18.44%。日前,李軍還向公司員工發出增持倡議,承諾在一定期限內買入公司股份且持股一年以上的,如有虧損,由其負責全額補償。公司部分高管已響應,公告將合計增持不低於2000萬元的公司股票。

有券商人士表示,這些實力雄厚的董事長所執掌的上市公司經營和現金流情況也往往非常好,不少公司都已經拿出了股份回購計劃。

如索菲亞,公司擬回購不低於2億元且不高於3億元的公司股份。同時,公司還推出一項經銷商持股計劃,至9月26日,該計劃已累計買入公司股票3023萬餘股,佔公司總股本的3.274%,總成本8.54億元。

當然,受股價下跌等其他因素的影響,有不少公司的董事長質押股份數量仍在繼續增加,但這並不能表明相關質押人就是在加槓桿,其槓桿率也有可能降低。

如中部地區一家創業板公司的實控人就告訴記者,公司股價的持續下跌,已經逼迫他大幅降低槓桿。“一共6000萬元的貸款,最開始押了1200萬股,股價跌下來後,又補了500多萬股,(股價)再繼續跌,又提前還了一部分現金。”該實控人還透露,他已經在考慮將該筆融資全部還掉。 (稿件來源:上海證券報)

附表:質押率大幅下降的部分董事長

逾百家上市公司董事長快速去槓桿!看看哪家降得快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