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3Cdiv\u003E\u003Cp\u003E文 | AI財經社 實習生 王賀龍\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編 | 明萱\u003C\u002Fp\u003E\u003Cblockquote\u003E\u003Cp\u003E \u003Cstrong\u003E本文由AI財經社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渠道、平臺請勿轉載。違者必究。\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blockquote\u003E\u003Cp\u003E夏新應該很感慨,它再次進入公衆的視野,靠的是微博網友的回憶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近來,微博上懷舊之風日漸興起。有博主依靠懷念曾經很火的品牌,收穫了22萬餘條的評論。有大批網友對自己曾用過的手機表示懷念:夏新、波導、天語、金立、朵唯等。然而這些品牌,在當今市場上已難尋覓到蹤影。其中,曾被譽爲國產第一代機王的夏新,命運的顛覆讓人唏噓。\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ccbc0211e4c146a099f45fb8d435ff23\" img_width=\"1920\" img_height=\"1206\" alt=\"一代機王夏新,曾是A股最賺錢的公司,後1萬元賤賣公司近半股權\"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一年淨利6億元成爲機王\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夢幻魅力,捨我其誰。”這段夏新手機的廣告語是央視黃金時段的常客。但與一般認知不同,夏新並非是做手機發家,其前身是成立於1981年的廈新電子有限公司。早期主要的產品是黑白電視,之後涉足錄像機、VCD等產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997年6月, “廈新電子”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依託於影碟機市場的火熱,夏新成爲上市公司業績隊列的排頭兵。1998年,其股價一度超過40元。當時夏新擁有2萬名員工,公司總資產高達42億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然而好景不長,隨着影碟機行業的整體衰退,夏新的噩夢來了。夏新電子2000年和2001年業績接連大幅下滑,並最終帶上了“ST”帽子。\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00年,李曉忠加入夏新,開始帶領夏新重點發力手機業務。2002年,夏新根據韓國手機設計公司的方案,推出了一款名叫A8的手機。憑藉這款手機,夏新創造了從2001年鉅虧7824.95萬元到2002年淨利6億多元的銷售神話,每股收益高達1.69元,在所有上市公司中名列榜首,一舉成爲中國A股市場上最賺錢的公司。\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當時國內手機只有通話、短信等實用功能,而夏新這款A8手機卻實現了內外雙屏,還是國內首款擁有和絃鈴聲的手機,這在當時看起來無疑是非常時尚、前衛的。當時機場、公交站臺鋪天蓋地的全都是這款手機的廣告。\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當時人均月薪不足千元的情況下,夏新A8的售價卻高達3800元。有網友對AI財經社表示,“2003年的時候剛工作,攢了半年的工資,買了一個三千多塊錢的夏新A8手機。朋友都說我瘋了,現在看來當時的確挺瘋狂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依靠着不足千元的成本和優秀的設計與營銷,2002年至2003年,這款手機帶給了夏新約11億元的利潤。直到2005年,夏新成爲了市值70億元的手機巨頭,毛利率高達45%。\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69358817268c4f038e34b8b991fce3ca\" img_width=\"1920\" img_height=\"1035\" alt=\"一代機王夏新,曾是A股最賺錢的公司,後1萬元賤賣公司近半股權\"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在資金充盈的情況下,夏新決定開始實施多元化發展戰略,不僅快其它國內手機廠商一步,大力投入3G手機的技術研發,還廣泛涉足液晶電視、筆記本電腦領域,決心要做出一個3C帝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從2004年起,夏新便投入巨資進行3G研發。資料顯示,2005年,夏新手機在3G研發上投入了上千名專家,當時支付的技術轉讓認證及軟件費高達1.39億元,以研發費用爲主的管理費用也達到了5.16億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當時有業內人士評價,夏新是中國最具研發氣質和技術實力的3C電子企業之一。當時夏新是國內除了華爲、中興以外,唯一一家三個3G標準(CDMA2000、TD-SCDMA、WCDMA)都在研發的廠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李曉忠看來,3G是一種絕對超前的技術,代表着中國手機產業未來的發展趨勢。因此李曉忠採取了激進的策略,耗巨資進行3G研發,以至於資金投入過量,快速吸乾了夏新電子的現金流。李曉忠還沒有來得及看到3G技術成型,便因手機業務盈利一路下滑而無奈地離開了夏新。\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但夏新重視研發和人才培養,日後也因此成爲了中國3G、智能手機和上網本等產品研發人才的“黃埔軍校”之一。目前華爲、中興、OPPO等衆多廠商中都有大量原夏新研發人員。在某種意義上說,這也是夏新爲中國電子產業做出的巨大隱性貢獻。\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鉅虧之下1萬元出售近半股權\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如果說3G戰略上的激進是夏新爲自己埋的雷,那麼在2G手機產品經營上的激進導致產品庫存擠壓和新產品斷檔,則是引爆這些雷的導火索。畢竟2G手機業務當時已經成爲夏新賴以生存的根基,併爲3G研發、筆記本和液晶電視等新興業務提供了資金來源。\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但在A8手機之後,夏新沒有接連推出明星機型,對當時新興的彩屏手機和照相手機反應也比較慢,智能手機又因爲太超前而叫好不叫座。但依靠着品牌的人氣,2004-2005年夏新在2G手機上經營依然穩健。並在2005年通過超女冠軍李宇春代言,在2G手機上有再度稱霸的趨勢。\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9.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3d3138c9133e4f36a16ffd2d3365d099\" img_width=\"1920\" img_height=\"1417\" alt=\"一代機王夏新,曾是A股最賺錢的公司,後1萬元賤賣公司近半股權\"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轉折發生在2006年,隨着中國臺灣聯發科(MTK)的芯片這一年在大陸開始流行,包括聯想在內的黑白手機廠商都大量採用,手機的設計門檻大幅降低,手機的功能差異越來越小,手機廠商更加註重外觀設計。一貫注重差異化的夏新選擇拒絕聯發科,在陷入資金困境時,依然堅持自主研發。\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當時受制於不成熟的技術與系統問題,夏新的新產品“智帥”系列發生質量問題,無法如期上市。當時庫存積壓了約5億元的物料,這給夏新的現金流帶來了非常大的困擾。\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由於夏新在2005年斥巨資研發3G,公司已經出現了虧損,爲了避免被“ST”,夏新在2006年末將100萬定位於低端市場的手機硬塞給了各地分公司和經銷商,以便衝業績。但如此大量的手機遠遠超過了渠道的消化能力,因此造成了巨大的渠道壓力。加上智帥手機的斷檔,2007年夏新的財務負擔加劇。在連續鉅額虧損的打擊下,此後夏新便一蹶不振。\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連續三年虧損後,2009年,夏新被象嶼股份借殼上市。同年12月20日,由四川九洲電器集團、中科創業投資有限公司以及管理團隊共同出資收購,成立夏新科技有限公司。雖然夏新在智能機時代推出了幾款智能手機“垂死掙扎”,但屬於夏新的市場大潮早已退去,沒人買賬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16年7月底,西南聯合產權交易所掛出一則股權出售公告,夏新49.215%的股權開價只要1萬元。按照當時公佈的數據看,夏新科技賬面價值3246.87萬元,評估價值僅2980.99萬元,總負債超過6598萬元,處於資不抵債狀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綜合考量轉讓條件後發現,買方不僅要替夏新償還858萬元的債務,還要支付99名職工的經濟補償、應繳納的社保費用及所欠公積金、工資等,並解決11名職工的安置問題。這些支出加起來恐怕要花費數千萬元。因此直到掛牌期滿被撤下,也沒人願意接手這個“爛攤子”。不少網友感慨“知名手機品牌竟淪落至此”。\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6316597327233547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