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b73d2f1cd26943798b6d358e8aa80058\" img_width=\"851\" img_height=\"683\" alt=\"美英二戰巨型航空炸彈,有的還用在了朝鮮戰爭中(上)\"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B-29在機翼下外掛了兩枚“櫥櫃”炸彈\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h1\u003E威震四方的“櫥櫃”\u003C\u002Fh1\u003E\u003Cp\u003E1943年7月18日,英國飛機制造局提出生產12枚1 814千克(4 000磅級)尾翼炸彈,100枚5 443千克(12 000磅級)和100枚10噸(22 000磅級)炸彈,分別被祕密稱爲小、中、大型“櫥櫃”(TALLBOY)。\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4023d4e3ac4549e3b606a20365d34904\" img_width=\"400\" img_height=\"880\" alt=\"美英二戰巨型航空炸彈,有的還用在了朝鮮戰爭中(上)\"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從“蘭開斯特”轟炸機上投放的“櫥櫃”炸彈\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78558f469c5f498fa1eaa3054a5a1c56\" img_width=\"800\" img_height=\"530\" alt=\"美英二戰巨型航空炸彈,有的還用在了朝鮮戰爭中(上)\"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拆除“櫥櫃”的鋁製尾翼\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在初次勝利的鼓舞下,“櫥櫃”的訂購量增加到了2 000枚,其中一半是在美國生產。

"\u003Cdiv\u003E\u003Ch1\u003E巨型炸彈的起源:地震彈\u003C\u002Fh1\u003E\u003Cp\u003E1940年夏天,在對英國的入侵失敗後,德國爲了保護處於英國皇家空軍航程範圍內的法國沿海陣地,對大量軍事設施進行了超強加固。到1942年,德國的U型潛艇仍然在北大西洋對盟國的運輸船隊構成威脅,而這些潛艇的避風港是建設在法國西海岸的衆多潛艇船塢,棚頂都由數米厚的鋼筋混凝土澆注而成。當時世界上沒有航空炸彈能穿透這些目標。\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這些潛艇掩體的標準是7米厚的加固鋼筋混凝土,能承受12 247千克炸彈以1馬赫速度準確擊中時的衝擊力。這種標準只考慮到炸彈完全鑽入目標對內部結構造成破壞的情況,沒有考慮到巨大爆炸衝擊波造成建築本身和建築基礎的錯位和斷裂。爲此,英國組織了對此類目標的打擊研究。彈藥工程師巴尼斯·沃利斯博士在一份可行性研究報告中提出使用一種“地震”炸彈:重10噸,從1.2萬米空中投擲,以超音速撞擊地面,能鑽入地下40米。由於爆炸在地下發生,地面上甚至不會產生彈坑,像地震在地下造成衝擊波一樣,能使建築物地基結構錯位,從而破壞建築。但該設想存在的一個嚴重問題就是,當時世界上還沒有能運載這麼大炸彈並能飛那麼高的飛機,因此也沒有付諸實施。\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943年5月16~17日,沃利斯設計的水壩跳彈在實戰中取得成功,這使軍方重新重視像“地震”炸彈這樣的特種炸彈。到1943年底,沃利斯完成了最終的設計修改,將炸彈減小到了5 443千克,並着手準備試驗,這就是以後被稱爲“櫥櫃”的巨型炸彈。\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b73d2f1cd26943798b6d358e8aa80058\" img_width=\"851\" img_height=\"683\" alt=\"美英二戰巨型航空炸彈,有的還用在了朝鮮戰爭中(上)\"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B-29在機翼下外掛了兩枚“櫥櫃”炸彈\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h1\u003E威震四方的“櫥櫃”\u003C\u002Fh1\u003E\u003Cp\u003E1943年7月18日,英國飛機制造局提出生產12枚1 814千克(4 000磅級)尾翼炸彈,100枚5 443千克(12 000磅級)和100枚10噸(22 000磅級)炸彈,分別被祕密稱爲小、中、大型“櫥櫃”(TALLBOY)。但開工不久,由於英國戰時鋼鐵生產能力的限制,在1943年9月30日停止了10噸炸彈的生產,只造了9枚炸彈彈殼。到1944年7月,隨着戰爭局勢的緩和,英國再次恢復10噸炸彈的生產,並冠以新的名稱“巨響”(GRAND SLAM,有些地方稱爲“大滿貫”)。\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由於10噸炸彈生產的停止,使12 000磅級炸彈的產量達到了325枚,其中125枚的彈殼是在美國生產的。該型炸彈從設計到生產、試驗和最終裝備部隊,歷時不到一年,首次使用是在1944年6月8~9日夜間用來打擊法國西部索米爾的鐵路隧道,當時共投擲了19枚炸彈,至少有1枚是從1 829米高空投下並擊中目標,造成了數噸岩石垮塌,清理工作花費了德軍幾個星期的時間。\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4023d4e3ac4549e3b606a20365d34904\" img_width=\"400\" img_height=\"880\" alt=\"美英二戰巨型航空炸彈,有的還用在了朝鮮戰爭中(上)\"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從“蘭開斯特”轟炸機上投放的“櫥櫃”炸彈\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78558f469c5f498fa1eaa3054a5a1c56\" img_width=\"800\" img_height=\"530\" alt=\"美英二戰巨型航空炸彈,有的還用在了朝鮮戰爭中(上)\"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拆除“櫥櫃”的鋁製尾翼\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在初次勝利的鼓舞下,“櫥櫃”的訂購量增加到了2 000枚,其中一半是在美國生產。隨後幾個月裏,德國經過強化加固的V型導彈生產工廠和發射場、潛艇基地、隧道、煉油廠和儲存庫、高架鐵路橋、橋樑都遭到了此類炸彈的狂轟濫炸。沃利斯最早提出“地震”炸彈時所想打擊的德國魯爾水壩,在1943年曾遭到英國“水壩摧毀炸彈”的轟炸。1944年10月英國再次使用18枚“櫥櫃”進行轟炸,其中兩枚從正面直接擊中大壩,造成大壩泄漏。甚至德國的重裝甲戰艦也曾遭到此炸彈的轟炸。從1944年6月到1945年4月,總共投擲了854枚“櫥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英國生產的“櫥櫃”帶尾翼長6.4米,最大直徑0.965米,其鋼製外殼非常堅固,頭錐處的厚度超過10釐米,到彈殼尾部附近的厚度大概爲3.2釐米。彈殼內部裝填了2 359千克的高能炸藥,在炸彈殼的頭部還設計有一個經過特別強化的鋼錐。1945年第一季度開始在美國生產的該型炸彈中,裝填了一種威力更大的組合炸藥,由80%的TNT和20%的鋁粉組成。\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美國生產的“櫥櫃”與英國的有所不同。美國型的“櫥櫃”彈殼長3.15米,直徑0.965米,重5 665千克。最早的型號裝填2 359千克的高爆炸藥,而以後的產品裝2 495千克的黃色炸藥(佔總重量的44%)。彈殼頭部還設計了一個穿甲彈芯。由於戰時條件簡陋,只有部分彈殼是由高質量的鑄鋼製成,大部分是由軋製金屬板製成。英國人遇到這一問題時採用了停產、改變生產型號的方法,而美國人則改變了生產技術。英國人似乎更顯得古板,而美國人就要靈活實際很多。\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炸彈有3個47號延時引信或3個延時從0到11秒的58號引信,3個引信成120°角用20個螺栓成三角形安裝在彈殼上。\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47號引信的作用過程是:炸彈投擲後,一根固定在飛機上的金屬線拉破一個丙酮瓶,流出的丙酮開始溶解一盤膠片(賽璐珞);該盤下壓着一個彈簧,彈簧的一端是撞針,擊發的延遲時間取決於膠片的厚度,如果預先裝入較厚的膠片,溶解的時間就較長,啓動撞針的時間也就長;撞針釋放後撞擊雷管引發爆炸,雷管中有少量的高敏炸藥,能引發裝在一個閃光燈電池盒大小的金屬盒內的啓爆器爆炸。\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延時引信會使炸彈在預設的鑽地深度爆炸。更重要的是,延時爆炸可使投彈手不會因爲前面炸彈產生的煙塵遮蔽目標,而無法實施攻擊。可能是因爲這種引信可靠性存在問題,因此美國型的“櫥櫃”上沒有安裝這種引信。1958年在魯爾大壩腳下發現了一枚未爆的“櫥櫃”,上面裝有3個能延時30分鐘的47號引信。這枚炸彈在水下淹沒了整整14年。\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58號MK1引信的引爆過程是:炸彈投出後,拉線撥動機關,釋放固定的重型撞針,但有一個黃銅十字形部件卡住撞針。撞擊目標後,重型撞針由於巨大的慣性作用擊發雷管,雷管中有一小片對碰撞十分敏感的化學物質,其預先的化學配比決定了燃燒的時間,這也決定了引爆啓動器內高爆藥的時間。\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炸彈後部彈殼外由12個螺栓固定了一個鋁製尾錐筒,一個圓盤蓋住了尾錐筒上的小洞,引信盒就是從這個小洞裝到彈體內的,然後再用螺栓將其封死。引信上的拉線經過這個尾錐上的小洞一直連到載機上,在投放炸彈時,拉線啓動引信。\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美國陸軍彈藥部在1945年早期加大了對美國型“櫥櫃”和“巨響”的工程研究,這些炸彈與英國的原型彈有很大區別。美國用鑄造工藝製造頭錐,軋鋼工藝製造彈殼,再用焊接工藝將兩者連爲一體,以此代替整體鑄造,這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美國彈藥工程師還改進了英國設計中的一些不足。他們用鋼製尾翼代替了鋁製部件,還用超音速風洞對其進行試驗,以確定不同尾翼對飛行彈道的影響。\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美國的“櫥櫃”彈殼一般也被漆成綠褐色,而頭錐和尾部則標有黃色的圓環,彈殼上的鋼印爲黑色,上面寫着:“通用型武器”、重量、類型、裝填炸藥、彈藥批號、質檢員印戳及“US”標記。除了塗裝有區別以外,美國和英國生產的炸彈外觀幾乎完全一樣。\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B-29轟炸機經過改裝後,能將“櫥櫃”炸彈一半裝入彈艙。朝鮮戰爭期間,改裝的B-29對朝鮮大橋進行過多次攻擊。二戰後,美國剩餘的大量“櫥櫃”被改造成“塔森”(TARZON)。越南戰爭期間,美軍曾考慮使用“櫥櫃”在叢林中清理直升機降落場,後來由於BLU-82“雛菊剪”的問世,使“櫥櫃”失去了一顯身手的機會。\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102dbca5550f4d12b268d92c87a78786\" img_width=\"1421\" img_height=\"737\" alt=\"美英二戰巨型航空炸彈,有的還用在了朝鮮戰爭中(上)\"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帶環形彈翼的“塔森”炸彈\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4eab2b725ae7403b9405ec47902589a9\" img_width=\"800\" img_height=\"665\" alt=\"美英二戰巨型航空炸彈,有的還用在了朝鮮戰爭中(上)\"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塔森”的環形尾翼\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h1\u003E不同凡響的“巨響”\u003C\u002Fh1\u003E\u003Cp\u003E1944年7月,大型“櫥櫃”的生產恢復後,被改名爲“巨響”。大型彈殼的製造不僅費時而且成本很高,爲此,英國將部分生產合同轉包給了美國的A·O·史密斯公司。\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944年冬天,英國戰爭內閣犯了一個錯誤。他們判斷戰爭不久就會結束,因此取消了所有新型炸彈的生產合同,其中就包括“巨響”,爲攜載“巨響”而對“蘭開斯特”轟炸機的改進工作也被迫停了下來。而最後意識到戰爭還要持續到1945年時,他們又下令恢復了生產。這次拖延使“巨響”的生產推遲到了1945年春天。\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b2d2812bce7b48ce855c89bbc71e5c65\" img_width=\"800\" img_height=\"195\" alt=\"美英二戰巨型航空炸彈,有的還用在了朝鮮戰爭中(上)\"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蘭開斯特”轟炸機和“巨響”炸彈的左視圖\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雖然生產停了下來,但試驗仍在繼續。到1944年10月,最初生產的9枚已經完成部署,一架“蘭開斯特”MK1轟炸機參加了試驗。飛機上的非必需設備和大多數防禦武器都拆了下來,並換裝了動力更強勁的“隼”-24型發動機。\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945年3月13日,“巨響”進行了第一次實彈試驗。第二天,第617中隊就從4 877米高空向德國的貝利費爾德橋投了一枚“巨響”炸彈。這座橋曾多次遭到小型常規炸彈的轟炸,主橫樑從未遭到嚴重破壞。這次轟炸中,盟軍使用了一枚“巨響”和多枚“櫥櫃”,雖然沒有直接命中目標,但產生的“地震”效果使大橋的幾個橫跨梁坍塌。這次對大橋的破壞使沿線鐵路運輸始終處於停滯狀態。在以後的幾周裏,有數座重要鐵路、公路大橋及隧道被摧毀。據統計,戰爭期間共投擲了41枚“巨響”。\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2bc33e0103904a1db87e685ffac4a364\" img_width=\"516\" img_height=\"719\" alt=\"美英二戰巨型航空炸彈,有的還用在了朝鮮戰爭中(上)\"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正在吊裝的“巨響”炸彈\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巨響”的彈殼由一種特殊的鑄鋼在混凝土芯的沙質模具中整體澆鑄而成。加固的鋼頭錐處的彈殼厚度約爲20釐米,彈殼的其它部分逐漸減少到只有約4.5釐米。“巨響”炸彈帶尾翼長7.75米,直徑約1.17米。炸彈的總體色調爲暗綠色或灰色,尾部爲金屬原色。炸彈上標註非常少,在頭錐處塗了一個很細的紅圈和一個較寬的綠圈,綠圈上用鋼印標註了“高能爆炸物-D1”,表明內裝炸藥。英國製造的“巨響”被稱爲MK1,美國製造的“巨響”被稱爲MK2。\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美國生產的“巨響”彈殼長3.81米,直徑1.17米,總重10 365千克,裝填4 355千克炸藥(佔總重的42%)。早期產品總重10 030千克,裝藥4 173千克(佔總重的41.6%),炸彈頭部裝有一個穿甲彈芯。由於戰爭期間的生產侷限,只有少量炸彈採用鑄造工藝,大部分還是採用了軋鋼技術,戰爭後期有些直接用無縫鋼管焊接而成。美國產品上標識較多,而且有“US”字樣。\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美國“巨響”的引信直線排列在一個金屬基座盤上。爲了可靠,帶有M40雷管引爆器的M169(T708)引信和M118啓爆器,都擰在一個螺旋引信座中。插拔引信要通過彈尾部的一個圓洞進行。M121尾翼長4.06米,20個螺栓將M121固定在彈殼上,總長也有7.75米。\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尾翼最後面的錐筒可以拆卸掉,這使炸彈能裝在改進的B-29炸彈艙中。美國後來還在新型XB-35和B-36轟炸機上進行過“櫥櫃”和“巨響”的試驗。這些飛機都有很大的彈艙,很容易裝下整個武器。\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以後,美國還在“巨響”的基礎上發展了名爲“亞馬遜”的巨型炸彈。該彈重10噸(22 000磅),簡稱“SAP”,但未投入實用。\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歡迎購買《兵器知識》雜誌獲取更多詳細內容▼\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bd46563d0c034fa882b170d5f3bb8d49\" img_width=\"494\" img_height=\"658\" alt=\"美英二戰巨型航空炸彈,有的還用在了朝鮮戰爭中(上)\"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u002Fdiv\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6289840909910539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