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3Cp\u003E眉山網記者 王琴 文\u002F圖\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9.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WvdLdgDNaguuk\" img_width=\"550\" img_height=\"309\" alt=\"龔村:以產業融合引領經濟發展 以文明鄉風滋養鄉村振興\" inline=\"0\"\u003E\u003Cp\u003E美麗的龔村一角。\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WvdLe68GmQlY\" img_width=\"550\" img_height=\"366\" alt=\"龔村:以產業融合引領經濟發展 以文明鄉風滋養鄉村振興\" inline=\"0\"\u003E\u003Cp\u003E農家小院乾淨整潔。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文化爲媒,農旅爲魂。作爲東坡區鄉村發展的“佼佼者”,白馬鎮龔村集全國首批“綠色村莊”、全國“法制示範村”、省級新農村綜合體示範村、省級鄉村旅遊示範村等榮譽於一身,鄉村創新發展方面亮點紛呈。\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今年以來,該村圍繞“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總目標,依託前期新農村建設的良好優勢,以增加農民收入、提升農民生活品質爲核心,以乾淨鄉村和生活垃圾分類爲突破口,協調推進產業發展和社會治理,加快美麗鄉村建設步伐,着力打造美好幸福家園,提高村民的幸福指數。\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打造產業 “農旅”融合發展\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7月19日,走進龔村,蔥蘢的綠植將村莊環抱,成片的荷花開放,陽光下,整個村莊顯得美麗寧靜。\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村內的產業是‘亮點。’”據該村相關負責人李勤介紹,近年來,村上重點發展水果種植、水產養殖、花卉種植和鄉村旅遊等,產業效益十分可觀。近年來,該村通過產業結構調整,加快一二三產融合發展進程,深度挖掘農業產業新空間,讓鄉村產業更振興。\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龔村花間集玫瑰產業基地內,100餘畝各種玫瑰長勢喜人,花開正豔。基地內共栽植了10萬餘株可食用玫瑰,今年初投產。明年大量投產後,產量將達到畝產500餘公斤。這些玫瑰花期很長,從3月將一直開到11月,“除帶來經濟效益外,還吸引了周邊人氣,給鄉村旅遊‘錦上添花’。”李勤說。\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今年,白馬鎮將該鎮首屆花田藝術節旅遊節點設置在玫瑰產業基地內,爲該村賺足了人氣。當天,基地內人山人海,來自市內外的遊客們紛紛拍照留念。“花田藝術節是我村一三產融合,實現‘農業’向‘農旅’轉變的一個生動實踐。”李勤說,花田藝術節帶來了3萬多名遊客,有效擴大了龔村的知名度。此外,該村還與高端民宿、旅遊公司、生產加工企業等達成合作意向,有助於未來全產業鏈縱深發展。\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目前,全村共種植了300餘畝玫瑰。李勤說,希望通過對基地的打造,輻射帶動周邊玫瑰種植散戶、大戶,將玫瑰種植做成產業,樹立品牌,形成規模,並開發玫瑰酒、鮮花餅、玫瑰茶等深加工產品,形成景點模式,集旅遊觀光休閒於一體,助力農民增產增收。\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同時,該村還探索一二產融合、二三產融合發展的方式,實現“生產”向“加工”,“單經濟”向“多經濟”的轉變。在李勤看來,該村一二三產業的相互融合,讓經濟作物轉變爲更有價值的初、高級成熟商品,實現了傳統農業產品向現代經濟商品的轉變,並形成了成熟可開發的旅遊產業鏈條,深度挖掘出農業產業發展的新空間。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垃圾分類 促進環境改善\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也是今年龔村的工作重點。該村以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聚居區違建拆除爲抓手,着重開展污水和廁所革命,持續做好河湖生態治理和農村環境的綠化美化等,並結合農家小院房屋特點,栽植特色植物,手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內容,留住“鄉愁”,打造生態宜居新鄉村。\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李勤說,從今年5月初開始,該村就啓動溼地池修建,處理生活污水。目前10餘戶農戶修建了溼地池,接下來將完成110餘戶農戶的溼地池修建工作。溼地池建好後,放入生物降解菌,可對生活污水進行有效降解。經過降解沉澱後的水可以直接排放,還能灌溉柑橘樹等農作物。\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該村堅持生活垃圾分類模式,將衛生費收取、表彰獎勵等納入村規民約,激發羣衆主動性。同時,配備12名專職保潔員,按時間節點上門收集垃圾,實現精準分類入庫。此外,還採取積分兌換物資的形式,進一步調動村民垃圾分類的積極性。\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該村通過持續強化生態環境保護宣傳教育,加大環保資金投入,將生態環境保護寫入村規民約等方式,積極動員黨員、羣衆參與生態環境保護行動,持續改善全村河道水質和生態環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該村還在主要幹道沿線栽植草花組合,並鼓勵農戶結合自身實際,打造精品“田園花園農戶”,形成“一牆一畫”、“一戶一景”、“一路一美”、“一村一色”的美麗鄉村風貌。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建好隊伍 推動鄉風文明\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李勤看來,鄉風文明也是鄉村振興中的重要一環。該村以組織振興爲着力點,藉助黨羣服務中心的提檔升級,常態化開展“農民夜校”“黨員先鋒隊”等活動,推動鄉風文明。\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發展鄉村振興建設隊伍上,村上以黨建引領進行人才培養,並以服務鄉村振興爲導向,打造一支善謀發展、善帶致富、善待羣衆的鄉村幹部隊伍。大力培育新型職業農民,鼓勵社會各界投身鄉村建設,壯大“三農”工作隊伍。利用“農民夜校”開展職業技能培訓,鼓勵和引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延長農業產業鏈,對農產品進行深加工,拓寬農民增收渠道。\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據李勤介紹,該村還將文化廣場作爲羣衆開壩壩會的陣地,既宣傳黨的精神、學習各項政策,又建言獻策、集中議事,同時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提升村民的學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識,打造文明和諧新家園。\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下一步,村上將持續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抓好生態文明建設,打造宜居宜業宜遊的美麗新鄉村,努力創建成爲省級鄉村振興示範村。 \u003C\u002Fp\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6359233744404996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