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b67ef4d08e7e44c7b223d1475167bd67\" img_width=\"320\" img_height=\"475\" alt=\"张申府一篇文章引发的风波\"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张申府\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张申府对于当时国共双方的情况是比较了解的,他对时局变化观察得也非常仔细,他在文章中分析道:“也许有人以为,现在有一方正打得顺手,正打得起劲,正要一劳永逸,一举而成功。”\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dff4be0d4a664b3087ed1dd90e3ab87f\" img_width=\"300\" img_height=\"454\" alt=\"张申府一篇文章引发的风波\"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1923年,(左起)张申府、刘清扬、周恩来、赵光宸在德国柏林合影\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对于刘清扬的绝情,张申府一直认为是受到外部压力所致,离婚后二人再无往来。

"\u003Cdiv\u003E\u003Cp\u003E 1948年10月,民盟中央常委兼华北总支部负责人张申府在《观察》第9期发表了一篇短文,要求国共双方立即停战,此即著名的《呼吁和平》一文。\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dd9cf85a10f64268ac2b5948fdbcf722\" img_width=\"450\" img_height=\"553\" alt=\"张申府一篇文章引发的风波\"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张申府\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 张申府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名传奇人物,拥有一大串令人眼花缭乱的头衔: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人之一、毛泽东在北大图书馆的“顶头上司”、周恩来和朱德的入党介绍人、“一二·九”运动的幕后总指挥、中国民主同盟的创始人和主要领导者等等。\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张申府发表此文的时候,国民党败局已定,江山即将易手,不要说像他这样的高级知识分子,就是普通老百姓也看得分明。按照当时的形势以及民盟与中共的关系,张申府不会不知道发表这篇文章的后果,他明白此时呼吁和平一定会“受尽了误会”,但他还是这样做了。他的思路是“一个国家绝无可以百年内战或百年勘乱的道理”,而此时与张申府思路一致且发出同一种声音的知识分子还有钱端升、梁漱溟等知识分子。\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关于《呼吁和平》一文的发表经过,张申府回忆说:“1947年4月国共分裂,我回到北平,从此未再离开过北方。我回京后同时在北平华北学院和天津育德学院执教,并应《世界日报》主笔成舍我之请,为该报写过文章。在华北学院任教时,有山西籍记者某要办一刊物,向我约稿。我一贯是反对内战的,便写了《呼吁和平》一文,给华北学院的山西人某某看,他建议我投给《观察》杂志。过去我是不给《观察》投稿的,这次破例照办了,储安平很高兴。”\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发表张申府此文的《观察》周刊是宣传“第三条道路”的代表性刊物,1946年9月1日在上海创刊,主编储安平。《观察》所坚持的第三条路线这一立场虽然力量比较弱小,但在当时的知识界却得到比较广泛的认同,所以杂志的作者和读者主要是一些自由主义知识分子。\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b67ef4d08e7e44c7b223d1475167bd67\" img_width=\"320\" img_height=\"475\" alt=\"张申府一篇文章引发的风波\"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张申府\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张申府对于当时国共双方的情况是比较了解的,他对时局变化观察得也非常仔细,他在文章中分析道:“也许有人以为,现在有一方正打得顺手,正打得起劲,正要一劳永逸,一举而成功。在此时呼吁和平,也许会转移他们的战志,必为他们所不快,必为他们所不睬,那么打得不甚顺手的一方是不是也不理不睬?其实不管谁睬谁不睬,这样说法,究竟仍是只顾成败利害,而没注意到是与非。”张申府认为呼吁和平,应当是真正的和平,是长期的和平,是为国为民的和平,必须出于“真情、实感、仁心”而不是别有动机,别有背景,更不是为哪一作战方面“谋取喘息整补空隙时间”。张申府的这些判断是出于他求真求善的社会理想,虽然此事带来的冲击远远出乎他的意料之外,但今天看来,张申府《呼吁和平》的言论还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呼吁和平》成了张申府一生命运的转折点,并决定了其后半生的道路。1948年11月15日,民盟以张申府“卖身投靠”为由开除了他的盟籍。12月16日,《人民日报》发表了“民盟发表时局声明重申为民主奋斗决心”的报道,副题为“痛斥叛徒张申府等卖身投靠”。\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就在这一年年底,包括张申府夫人刘清扬在内的一批知名知识分子去西柏坡见毛泽东主席,期间毛谈起张申府:“我连大学都没有上过,我只是中学毕业,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当一个小职员,一个月夯勃啷当八块大洋,张申府就是我的顶头上司。” 随即毛泽东把话题转向了张申府的那篇《呼吁和平》:“你们看到他在发表的文章了吗?我们快胜利了,人家就劝我们讲和平,可我们倒霉时就没人帮我们讲话,这不大公平吧。”\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1948年12月26日,《人民日报》刊登了刘清扬的一则离婚启事,标题为“张申府背叛民主为虎作伥,刘清扬严予指责”,内容如下:“香港消息:刘清扬致函民盟沈钧儒和章伯钧,对张申府的思想堕落及其背叛人民的立场,表达无比愤慨。信中表示她要与张申府断绝一切公私关系。”\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刘清扬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女党员之一,曾与周恩来、邓颖超等创办觉悟社,大革命失败后脱党。1920年“觉悟社”派周恩来、刘清扬等赴法勤工俭学,11月7日周恩来先行,半个月后刘清扬也出发。她恰巧与赴里昂中法大学任教的张申府同船,据张回忆,在开往法国的轮船上,刘清扬就向自己表白了爱情:“我们在1920年便同居了。我们同船去法国的时候,是她先向我示爱。她很接受我的意见,听我的话。我推荐她参加中共。”\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dff4be0d4a664b3087ed1dd90e3ab87f\" img_width=\"300\" img_height=\"454\" alt=\"张申府一篇文章引发的风波\"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1923年,(左起)张申府、刘清扬、周恩来、赵光宸在德国柏林合影\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对于刘清扬的绝情,张申府一直认为是受到外部压力所致,离婚后二人再无往来。1949年后,刘清扬先后担任了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常委、河北省政协副主席,全国妇联副主席、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等职,1977年去逝。而建国后张申府则被安排到北京图书馆“养起来”,后于1986年以93岁高龄辞世,《人民日报》对他作了最后的定论:“著名爱国民主人士、中国共产党的老朋友。”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当然,这是后话,也是这场风波的收场。\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6129192712339975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