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b67ef4d08e7e44c7b223d1475167bd67\" img_width=\"320\" img_height=\"475\" alt=\"張申府一篇文章引發的風波\"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張申府\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張申府對於當時國共雙方的情況是比較瞭解的,他對時局變化觀察得也非常仔細,他在文章中分析道:“也許有人以爲,現在有一方正打得順手,正打得起勁,正要一勞永逸,一舉而成功。”\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dff4be0d4a664b3087ed1dd90e3ab87f\" img_width=\"300\" img_height=\"454\" alt=\"張申府一篇文章引發的風波\"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1923年,(左起)張申府、劉清揚、周恩來、趙光宸在德國柏林合影\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對於劉清揚的絕情,張申府一直認爲是受到外部壓力所致,離婚後二人再無往來。

"\u003Cdiv\u003E\u003Cp\u003E 1948年10月,民盟中央常委兼華北總支部負責人張申府在《觀察》第9期發表了一篇短文,要求國共雙方立即停戰,此即著名的《呼籲和平》一文。\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dd9cf85a10f64268ac2b5948fdbcf722\" img_width=\"450\" img_height=\"553\" alt=\"張申府一篇文章引發的風波\"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張申府\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 張申府是中國現代史上的一名傳奇人物,擁有一大串令人眼花繚亂的頭銜:中國共產黨的創建人之一、毛澤東在北大圖書館的“頂頭上司”、周恩來和朱德的入黨介紹人、“一二·九”運動的幕後總指揮、中國民主同盟的創始人和主要領導者等等。\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張申府發表此文的時候,國民黨敗局已定,江山即將易手,不要說像他這樣的高級知識分子,就是普通老百姓也看得分明。按照當時的形勢以及民盟與中共的關係,張申府不會不知道發表這篇文章的後果,他明白此時呼籲和平一定會“受盡了誤會”,但他還是這樣做了。他的思路是“一個國家絕無可以百年內戰或百年勘亂的道理”,而此時與張申府思路一致且發出同一種聲音的知識分子還有錢端升、梁漱溟等知識分子。\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關於《呼籲和平》一文的發表經過,張申府回憶說:“1947年4月國共分裂,我回到北平,從此未再離開過北方。我回京後同時在北平華北學院和天津育德學院執教,並應《世界日報》主筆成舍我之請,爲該報寫過文章。在華北學院任教時,有山西籍記者某要辦一刊物,向我約稿。我一貫是反對內戰的,便寫了《呼籲和平》一文,給華北學院的山西人某某看,他建議我投給《觀察》雜誌。過去我是不給《觀察》投稿的,這次破例照辦了,儲安平很高興。”\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發表張申府此文的《觀察》週刊是宣傳“第三條道路”的代表性刊物,1946年9月1日在上海創刊,主編儲安平。《觀察》所堅持的第三條路線這一立場雖然力量比較弱小,但在當時的知識界卻得到比較廣泛的認同,所以雜誌的作者和讀者主要是一些自由主義知識分子。\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b67ef4d08e7e44c7b223d1475167bd67\" img_width=\"320\" img_height=\"475\" alt=\"張申府一篇文章引發的風波\"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張申府\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張申府對於當時國共雙方的情況是比較瞭解的,他對時局變化觀察得也非常仔細,他在文章中分析道:“也許有人以爲,現在有一方正打得順手,正打得起勁,正要一勞永逸,一舉而成功。在此時呼籲和平,也許會轉移他們的戰志,必爲他們所不快,必爲他們所不睬,那麼打得不甚順手的一方是不是也不理不睬?其實不管誰睬誰不睬,這樣說法,究竟仍是隻顧成敗利害,而沒注意到是與非。”張申府認爲呼籲和平,應當是真正的和平,是長期的和平,是爲國爲民的和平,必須出於“真情、實感、仁心”而不是別有動機,別有背景,更不是爲哪一作戰方面“謀取喘息整補空隙時間”。張申府的這些判斷是出於他求真求善的社會理想,雖然此事帶來的衝擊遠遠出乎他的意料之外,但今天看來,張申府《呼籲和平》的言論還是經得起歷史檢驗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呼籲和平》成了張申府一生命運的轉折點,並決定了其後半生的道路。1948年11月15日,民盟以張申府“賣身投靠”爲由開除了他的盟籍。12月16日,《人民日報》發表了“民盟發表時局聲明重申爲民主奮鬥決心”的報道,副題爲“痛斥叛徒張申府等賣身投靠”。\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就在這一年年底,包括張申府夫人劉清揚在內的一批知名知識分子去西柏坡見毛澤東主席,期間毛談起張申府:“我連大學都沒有上過,我只是中學畢業,在北京大學圖書館當一個小職員,一個月夯勃啷噹八塊大洋,張申府就是我的頂頭上司。” 隨即毛澤東把話題轉向了張申府的那篇《呼籲和平》:“你們看到他在發表的文章了嗎?我們快勝利了,人家就勸我們講和平,可我們倒黴時就沒人幫我們講話,這不大公平吧。”\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1948年12月26日,《人民日報》刊登了劉清揚的一則離婚啓事,標題爲“張申府背叛民主爲虎作倀,劉清揚嚴予指責”,內容如下:“香港消息:劉清揚致函民盟沈鈞儒和章伯鈞,對張申府的思想墮落及其背叛人民的立場,表達無比憤慨。信中表示她要與張申府斷絕一切公私關係。”\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劉清揚是中國共產黨最早的女黨員之一,曾與周恩來、鄧穎超等創辦覺悟社,大革命失敗後脫黨。1920年“覺悟社”派周恩來、劉清揚等赴法勤工儉學,11月7日周恩來先行,半個月後劉清揚也出發。她恰巧與赴里昂中法大學任教的張申府同船,據張回憶,在開往法國的輪船上,劉清揚就向自己表白了愛情:“我們在1920年便同居了。我們同船去法國的時候,是她先向我示愛。她很接受我的意見,聽我的話。我推薦她參加中共。”\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dff4be0d4a664b3087ed1dd90e3ab87f\" img_width=\"300\" img_height=\"454\" alt=\"張申府一篇文章引發的風波\"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1923年,(左起)張申府、劉清揚、周恩來、趙光宸在德國柏林合影\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對於劉清揚的絕情,張申府一直認爲是受到外部壓力所致,離婚後二人再無往來。1949年後,劉清揚先後擔任了政務院文化教育委員會委員、全國政協常委、河北省政協副主席,全國婦聯副主席、中國紅十字會副會長等職,1977年去逝。而建國後張申府則被安排到北京圖書館“養起來”,後於1986年以93歲高齡辭世,《人民日報》對他作了最後的定論:“著名愛國民主人士、中國共產黨的老朋友。”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當然,這是後話,也是這場風波的收場。\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6129192712339975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