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經過多年的持續治理和保護,廣西石漠化防治取得重要成果。"\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從“地球之癌”到綠水青山\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廣西石漠化治理成效居全國前列\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7月18日-20日,北京世園會迎來“廣西日”。

"\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從“地球之癌”到綠水青山\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廣西石漠化治理成效居全國前列\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7月18日-20日,北京世園會迎來“廣西日”。\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廣西園以“多彩壯鄉,夢幻家園”爲設計主題,將絢麗的民族文化巧妙地融入富有廣西亞熱帶風情的植物景觀和自然山水間,通過山、水、林、田、湖、草元素,打造了一個夢幻詩意的壯鄉田園風光,展示了廣西生態文明建設的豐碩成果、未來前景。\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山清水秀生態美”“生態優勢金不換”……行走在廣西城鄉各地,那一抹抹綠色讓人難以忘懷,連昔日的石漠化地區基本上也已披上“綠裝”。\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這裏石漠化嚴重,過去漫山遍野都是裸露的石頭。經過幾十年來堅持封山育林、植樹造林,現在看到的都是綠色了。”廣西馬山縣弄拉旅遊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李榮光指着村屯附近的一座座大山說。\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石漠化被稱爲“地球癌症”。廣西是我國石漠化最嚴重的省區之一,馬山縣古零鎮弄拉屯曾是“重災區”。在當地黨委、政府的引導下,村民們放下斧頭不再砍樹,開始主動造林綠化,生態環境逐漸好轉。看到旅遊業的發展潛力,當地能人李榮光創辦弄拉旅遊專業合作社,參加合作社的村民有150多人。這幾年,各地遊客逐年增多,金銀花、竹筍等土特產銷售火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李榮光對記者說:“2018年合作社分紅比2017年增加了60多萬元。20多名長期外出務工的年輕人回到家鄉,成爲弄拉景區的‘上班族’。”\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經過多年的持續治理和保護,廣西石漠化防治取得重要成果。按照國家要求,廣西林業部門分別於2005年、2011年、2016年開展岩溶地區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石漠化監測工作。對南寧、柳州、河池、百色等9市76縣(市、區)的監測顯示,截至2016年底,廣西岩溶地區石漠化土地總面積爲153.29萬公頃,比2011年淨減少38.72萬公頃,淨減面積超過1\u002F5,治理成效居全國前列。\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自治區林業局副局長陸志星說,近年來,國家重點加強岩溶地區生態治理。廣西將石漠化治理作爲生態建設的重要考覈指標,通過實施新一輪退耕還林、珠江流域防護林體系建設、森林生態效益補償等林業重點生態工程項目,使岩溶地區生態環境明顯改善,石漠化擴展趨勢整體得到有效遏制。\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治理過程中,各地還探索出“竹子+任豆”“任豆+金銀花”等10多種混交造林模式,同時全自治區建設了100多個石漠化綜合治理示範點,輻射帶動治理工作有力推進。\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河池市南丹縣林業局工作人員陶傑說,南丹縣大力發展核桃產業加快石漠化治理,在石漠化較嚴重的部分鄉鎮建立萬畝、千畝的連片種植基地,僅在裏湖和八圩兩個瑤族鄉就種核桃5萬多畝,並引導羣衆在覈桃林內發展林下經濟,促進了羣衆增收。\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廣西一手抓環境保護治理,一手抓生態經濟發展,“山清水秀生態美”的金字招牌更加閃亮。如今,廣西森林面積達2.2億畝,森林覆蓋率達到62.37%,生態環境質量保持優良,一些主要指標排在全國前列,並且還在不斷優化。祖國南疆的生態安全屏障作用日益突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來源:新華網\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記者 何偉)\u003C\u002Fp\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6447305311977991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