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3Cdiv\u003E\u003Cp\u003E《竹書紀年》是春秋時期晉國史官和戰國時期魏國史官所作的一部編年體通史,對研究先秦史有很高的史料價值。《竹書紀年》是中國古代唯一留存的未經秦火的編年通史。但它在宋時歷經了佚散後又重新收集整理的過程,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其可信度和史料價值。\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9.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b8769b6f8c7e4734b30aea6551a3e6de\" img_width=\"1000\" img_height=\"660\" alt=\"竹書紀年與史記爲何記載不同,那個纔是真實的歷史?\" inline=\"0\"\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史記》是西漢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紀傳體史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在中國文學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魯迅譽爲“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b491b74347514a8eb3eed1605ff2d788\" img_width=\"600\" img_height=\"347\" alt=\"竹書紀年與史記爲何記載不同,那個纔是真實的歷史?\" inline=\"0\"\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公元279年,西晉咸寧年間,一位名叫不準的盜墓賊,在盜發戰國時期魏襄王的墓葬時發現了數十車記滿古文的竹簡。晉人奉命將散亂的竹簡排定次序,並用當時通用的文字考訂釋文其中記載夏商周年間的十三篇史書,被命名爲\"紀年\",後人稱之爲《竹書紀年》。\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竹書紀年》是一部編年體史書,記錄了從夏朝到魏襄王這段歷史時期的重要歷史事件,成書年限大概在公元前三百年左右,由春秋時期晉國的史官和戰國時期魏國的史官合作而成,比司馬遷的《史記》要早了大約兩百年,對於研究先秦歷史有着極大的幫助。\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按理來說,具有如此研究價值的《竹書紀年》應該在史學界有着極高地位纔是。但事實上,這部《竹書紀年》並不爲傳統史學界所認同,歷代史學家對其嗤之以鼻,認爲這是一本\"異書\"。\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因爲《竹書紀年》所載實在太過駭人,其內容與《史記》幾乎是背道而馳,完全顛覆了我們的歷史觀。\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4334ea26b4e74208a25b2e99e38b42c5\" img_width=\"320\" img_height=\"240\" alt=\"竹書紀年與史記爲何記載不同,那個纔是真實的歷史?\" inline=\"0\"\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比如,傳說中的堯舜禹時代,在《史記》中乃是美好和平的大同治世,帝位繼承更是選賢舉能,三位遠古先賢相繼禪讓,傳爲一段佳話。但在《竹書紀年》中,這卻是一場場血腥的陰謀政變。先是舜囚禁堯,最後把堯殺死,奪取帝位。後來禹又據夏地抗舜,最終擊敗舜,將其流放到蒼梧,舜遂死在蒼梧。\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再比如據《史記》記載,商朝的伊尹是一代賢臣,他一心爲國,當國王太甲暴虐無道時,他將其囚禁,代爲治理國家。而三年以後,太甲改過自新,伊尹便將國家還給了他。但按照《竹書紀年》中的記載,伊尹卻是篡位,他放逐太甲以後,就自立爲王,並沒有還政於太甲。後來是太甲自己潛回國都,殺掉了篡位的伊尹,並改立伊尹的兒子伊陟和伊奮繼承伊家。\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還有大家所熟知的武王伐紂,按照《史記》記載,乃是商紂無道,武王姬發替天行道,推翻暴政。但在《竹書紀年》中的記載卻是,商與周本就是敵對勢力,雙方處於戰爭狀態。周文王當初之所以被囚於朝歌,並不是因爲崇侯虎的讒言,而是在其與商朝的戰爭中戰敗被俘。而後來的\"武王伐紂\"乃是紂王主力東征東夷,都城空虛。周武王姬發乘虛而入,滅亡了商朝。遠沒有《史記》所記載的那般大義!\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以上種種記載,可以說是完全推翻了《史記》所言,爲世人呈現了一個充滿了血腥和陰謀的上古時代。\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然而多年以來,《史記》一直被認爲是史家正朔,乃\"正史\"之首,在歷史學界地位極高。特別是其中所宣揚的治世理論,道義思想,更是代表了儒家學派一直以來所奉行的大道。與\"《春秋》三傳\"這樣的儒家歷史經典可以說是一脈相承。 換句話而言,《竹書紀年》的出現,衝破了儒家的整個古代歷史體系,自然是不會爲當時已經主導史學界的儒家學者們所認同。 所以《竹書紀年》被定爲\"異書\",爲傳統史學界所不容,更不爲大衆所知。\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但是,從人類文明發展的角度來看,《竹書紀年》似乎更加真實,因爲它比《史記》更加貼近人性。《史記》中記錄的先秦時代那段歷史,太過於的理想化,似乎遠古的先民們,比後世的人們更加的文明,這未免太不真實。至少在我的認知中,人類的發展,絕對不會是從文明走向野蠻,由儒雅走向血腥。\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歷史的車輪或許會有短時間的停止,或者些許的倒退,但絕對不會逆向而行。 所以在缺乏先進生產方式,缺乏足夠的食物以及足夠道德思想理論支撐的情況下。上古先民們的時代,應該是黑暗的,是血腥陰謀的殘酷鬥爭,是你死我活的以命相博,這才符合人性。\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當然,這裏更多的是對《史記》等儒家史籍的質疑,並不是就此斷定《竹書紀年》就一定真實。因爲《竹書紀年》同樣有着主觀編撰的嫌疑,其記載的內容不排除爲政治服務的可能性。\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ecd7e73de1bf4c3d9d317d90fa7a52a5\" img_width=\"640\" img_height=\"835\" alt=\"竹書紀年與史記爲何記載不同,那個纔是真實的歷史?\" inline=\"0\"\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前面提到,《竹書紀年》是由春秋時期晉國的史官和戰國時期魏國的史官編撰,而在歷史上,春秋戰國時期,禮樂崩壞,諸侯之於天子,早已經不再是臣屬。而\"三家分晉\"更是以下克上,完全背離禮制,作爲參與者的魏國,很可能會通過《竹書紀年》來宣揚自己的合法性。 因爲按照《竹書紀年》的記載,上古就沒有禪讓,只有血腥的政變,以下克上,自古有之。如此一來,他們趙魏韓三家分晉甚至於自立爲王,就可以說是順天下大勢而爲,合理合法,無需受到道德的譴責。\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所以,《竹書紀年》雖然比儒家史書更加貼近人性,但其真實性同樣值得懷疑。\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6092515558097415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