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陕西:现代特色农业增产增收 产业升级助力乡村振兴

西部网讯(陕西广播电视台《陕西新闻联播》记者 党玺 蒋云龙 杜晓文) 春华秋实,三秦大地又迎来了又一个丰收季。 广大农民朋友尽享喜悦,蓬勃发展的特色产业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黄河湿地近500亩大闸蟹喜获丰收 国庆期间产销两旺

国庆节第二天,天刚蒙蒙亮,渭南市黄河湿地上的大闸蟹养殖户王晓春就开始收获大闸蟹,几个小时后这批大闸蟹将被运往周边城市。

黄河湿地大闸蟹养殖户王晓春:“今年亩数增加了一倍,天气也比较理想适应于螃蟹的生长,今年的产量还是比去年翻一番,而且十月一的销量也特别好。今年这个销售比去年这个时间段来说能提高一成多到两成。”

去年,王晓春从辽宁和浙江引进这些大闸蟹,国庆节一上市,200多亩、近2万斤就销售一空。今年,王晓春将他的大闸蟹养殖扩大到500亩,随着黄河湿地的不断治理,水质、环境都有明显改善,大闸蟹的个头品质有了进一步提高。

王晓春:“明年还是跟陕西省水产研究所准备再搞一个大一点的荷塘养蟹,如果这个项目能够成功,这跟前数万亩的荷农跟着受点利吧。”

渭南“智慧农业”有声有色 反季节蔬菜国庆上市

就在黄河湿地五百亩大闸蟹产销两旺的同时,60多公里外的大荔县新颖设施农业示范园的智慧蔬菜大棚内,一颗颗翠绿的乳瓜也准备上市,而管理三棚蔬菜只需技术员安艳芬一个人就能搞定。

新颖现代农业有限公司技术员安艳芬:“一个棚装两套传感设备,然后分别装有一个空气的温湿度和土壤的温湿度、光照传感器这类的,通过空气的温湿度采集就可以对大棚就行降温保温的措施,土壤的温湿度就能进行自动灌溉施肥。”

除了具有节水、节肥、节省农药的优点,由于农产品环境可测、生产可控,智慧大棚还能提供更加放心安全的农产品。

新颖现代农业有限公司常务副总李会亭:“现在我觉得不能靠人力蛮干,还是要跟科学技术挂钩,这样咱们农民才能得到更多实惠。”

如今,大荔县设施果蔬面积占到全省设施栽培面积的20%,产值占到全省设施果蔬的15%;设施时令水果占到全省总面积的一半,大棚冬枣全国第一。

渭南市大荔县设施农业局局长王朝阳:“紧紧围绕全面迈入农业4.0这个中心,依托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全力打造‘智慧农业、休闲农业、精品农业’,力促瓜果菜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依托供港出口 推动太白蔬菜产业换档升级

太白县绿蕾农业专业合作社销售经理李莹:“背面的黄叶子要打干净,按人家的标准装箱,咱的速度要稍微快一点,要赶晚上的飞机。”

当天采摘,当晚空运,第二天上市。国庆期间,太白县绿蕾农业专业合作社每天都有几车新鲜的高山蔬菜发往香港,自从去年跟香港客户签订生产订单以来,已经向港澳地区空运新鲜蔬菜2600多吨,产值超过1200万元。

太白县咀头镇牛家沟村村民贾雪燕:“我以前种的甘蓝这一类菜时间比较长,得70多天,萝卜得60多天,一亩地就卖个2000多块钱,现在给香港人种下这个叶叶菜,40多天就可以采摘,(一年)可以种三茬,一亩地能卖一万多块钱。”

近年来,太白县积极鼓励按照有机蔬菜的标准严格管理,虽然种的还是甘蓝等普通蔬菜,但效益高出一倍多。目前,全县86%的耕地都种植上了蔬菜,85%的群众从事蔬菜生产,全县10万亩高山蔬菜,24个蔬菜品种获得了有机蔬菜认证,去年,农民人均蔬菜收入达到了1.1万元,先后有8家企业1.5万亩基地,获得了国家出口备案基地登记,取得了走向国际市场的身份证,最近,当地政府正加紧与中欧班列和霍尔果斯口岸相关机构对接,准备将更多的高山蔬菜卖到国际市场。

太白县农业局局长赵志强:“引领全县蔬菜种植从大路菜向精细菜,大众市场向高端市场的迈进,推动蔬菜生产由粗放生产向标准化生产、分散种植向集约规模种植的转变,实现了整个产业产值的大幅提升。”

编辑: 王瑜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