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藝是人類文明的重要載體,先人智慧的生動體現。今天,在這個日新月異、推陳出新的世界裏,傳統手工技藝受到越來越強烈的衝擊,它們的存在,要麼已成往事,要麼舉步維艱。

緊扣對傳統“技和藝”最正統的認知,尋找城市每個角落裏有着“技”和“藝”的鞍山人。

麪塑

麪塑俗稱捏麪人,是一種傳統的民間藝術。它是用麪粉、糯米粉等原料,調成不同色彩,用手和簡單工具,塑造各種栩栩如生的形象。麪糰的可塑性強,在捏塑過程中很容易把握造型,麪塑藝人通過揉、搓、擠、壓、團、挑、按、撥等技巧,製作各種人物或動物形象。

麪塑藝術早在漢代就已有文字記載,經過幾千年的傳承和經營,早已是中國文化和民間藝術的一部分。

鞍山68歲老人田樹良醉心麪塑十餘年,一塊着了色的麪糰到了他手裏,很快就能變成栩栩如生的人物。

sdfd

多年的麪塑捏造經驗,讓田樹良的作品逐漸從人物捏造發展爲“故事呈現”,讓人一眼望去便覺身臨其境。

麪塑,這一民間藝術在我國傳承已有幾千年的歷史。舊時,麪塑作品只是手藝人走街串巷的謀生手段,如今,麪塑也登堂入室,作爲一種藝術形式逐漸受到重視。

秋天農村割稻穀

鞍山68歲老人田樹良繼承傳統麪塑技藝的基礎上,潛心鑽研,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被稱爲鞍山“麪人田”。

麪塑作品

時間,除了打磨技藝,會賦予匠人更豐富的內容。匠人的幸運在於,這些都會體現在他們的作品當中,讓人看見和記住。麪塑,這一古老的民間藝術,在鞍山“麪人田”的手指間不斷傳承和發展,重新煥發着青春和生命力。

2018年,田樹良麪塑被收錄於鞍山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 |

Traditional skills in AnShan

選材及表現內容涉獵繁多,形式多樣,不僅僅展示鞍山地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的傳承人,還囊括了與傳統藝術、傳統工藝、傳統體育和遊藝等相關的人,使鞍山技藝具有社會的認同感和厚重的歷史感。

官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