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怒江深山裏的老火腿,有人嫌它“醜”,卻是獨一無二的美味

說起雲南的火腿,以前大家只知道宣威火腿,後來又知道諾鄧火腿。而有一種火腿,因爲品相不是很“雅光”,所以知道的人並不多。

老窩火腿因產在瀘水縣老窩鄉而得名,是怒江遠近聞名的原生態特色產品。生活在海拔3000米以上勤勞、淳樸的老窩鄉白族羣衆把野外放養的本地土豬,用玉米和野外雜草育肥後,在每年春節前將其屠宰,採用其後腿加鹽風乾後製成,不添加任何防腐劑和其他化學制劑,肉色呈桃紅色,肉質鮮嫩,無傳統火腿鹹澀感,肥而不膩,口感獨特,純正。老窩火腿不僅是一種色香味俱全的食品,更是一種營養豐富的綠色食品。

走進怒江瀘水縣老窩白族鄉的一戶農家,我們便在房樑上見到了這種傳說種“有點醜”的火腿。這種火腿出於斯名於斯,所以就叫“老窩火腿”。因爲長時間掛在竈臺上方被煙燻的緣故,表面黑乎乎的,不是很招那些講究人兒的待見,但老窩火腿的特別之處,恰恰就是這被煙燻過後的妙處;它味道跟其他火腿的區別,也正因爲它是這樣被燻出來的。

瞧這密密麻麻的一屋子火腿,缺了這點人間的煙火,它們就是幾坨普通的豬肉。而現在,它們美名遠揚,多少人爲了嘗一口地道的老窩火腿,還得巴巴地跑來這個偏遠的地方。

這就是煮熟後切開的老窩火腿。嘗一片,滿嘴生香;喫完後,口齒留香。這時候,你還會嫌棄它黑黑的外表所嗎?絕—對—不—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