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这么说:二三十年后,如果你还不懂一点传统经典,国学文化,那么你将成为知识上、精神上的“农民工”

看来,这年头,再不读经典,学国学,真的要被OUT了!至少精神上是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啊,乘不上时代这部大车呀。

育教育

目前儿童读经已经成为了一股社会潮流,风气日盛。各种儿童读经班、国学幼儿园在全国各地已经很普遍。

国家教育部也明确发文表示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课程和教材;各地不少学校已经把经典诵读作为一项工作在全体师生中开展。

那么为什么要读经?读经对孩子究竟有哪些好处呢?作为老师和父母,这是不可不知的。

01

读经是给孩子最好的精神营养

有一位教育专家曾经在演讲中说到:如果把世界最优秀的幼儿教育老师集合起来,让他们去哺育一个幼儿,但是给孩子吃的是有毒的奶粉;同时,让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去哺育另一个同样的幼儿,但是给他的是健康的奶粉,请问,哪一个孩子才能够健康成长呢?

自然,吃毒奶粉的孩子,即使是最好的专家来护养,这个孩子也不可能健康成长。给孩子吃奶粉是如此,给孩子精神营养同样如此。

读经,就是给孩子从小最好的精神奶粉。

近年来,很多人都感叹为什么我们的大学里培养不出大师了?原因何在?这和我们几十年来中断了经典教育密切有关。

我们不难发现,近代中国各个领域有成就的大师,在童年时期,几乎都受过中国传统私塾的读经教育。泽东、周恩来这样的政治家如是,李政道、杨振宁这样的科学家如是,甚至李嘉诚、霍英东这样的商界精英也是如此。这难道是巧合吗?

所以说,对现在的父母来说,与其急着让孩子学习英语、舞蹈各种特长,不如先让孩子从小多读点经典,接受中国传统经典文化的熏陶。

02

读经是培养孩子智慧的最佳形式

过去的私塾教学,除了对孩子的日常行为进行规范外,主要的内容就是让孩子读诵经典,而且是一遍又一遍地读诵,达到熟读成诵的效果。

古人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核心就是要通过反复的读诵来收摄孩子的身心,以学规来培养孩子的“戒”、“慎”,通过读经让孩子得“定”(减少妄念)持之以恒,从而达到开启孩子智慧的效果。

现代教育注重的往往只是知识,孩子知识比以前丰富了,似乎知道的越多越好。但是却有越来越多的孩子难以集中注意力,多动、耐力差,很少能静下心来长时间专注一事。同时,遇到一点挫折困难就承受不起,半途而废,核心就是缺少耐心、恒心和专注力的培养。

《大学》第一段就说:“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这里的“得”是得什么呢?得者,德也。这更是一种智慧!

一个人的静定能力(心静得下、身坐得住)决定他的学习能力和潜能发挥。无论做事还是做学问,无法静定下来的人,人生必然也难以有什么成就。

读经恰好可以对治现在孩子的这些习气、毛病,也由此可知中国古人的教育智慧是何等深邃。

03

读经让孩子从小懂得修身养性

经典是我们的古圣先贤流传下来的关于宇宙人生的真理,是我们一生做人、修身、养性的准则。

让孩子从小诵读经典,就是接通我们和祖先的气脉。

为什么过去的人,上几个月的私塾,只是读读“三百千”、《弟子规》《增广贤文》《幼学琼林》等蒙书,就能够指导他们的一生?就是因为这些蒙学经典融汇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儿童时期记忆力强,一旦背诵下来,终生难忘,终生受益。

而现在的80后90后,谁还记得幼儿园、小学所学的内容,更谈不上对我们人生的影响了。

读诵经典,能够终生受用,这是读其他书远远比不上的。

04

读经是给孩子奠定厚实的文化基础

中国古人常用“书香门第”来赞誉一个家族,并且指出,“诗书是起家之本”。很多人家,即使家庭再穷,也会留一个读书种子。

为什么要让孩子读经典?就是为了要从小给孩子奠定厚实的文化基础。

文化不是学历,不是知识。“文化”到底是什么?有人说,文化就是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而这些,正是经典教给我们的做人的准则。

总之,让儿童读经益处无穷。但是,对孩子来说,如何选择正确的读经教材也非常重要。

很多家长担心孩子读正体字(繁体字)的经典后,不认识简体字,又觉得简体字好写好认,正体字难写难认。其实这完全是一个误区,是家长本身的认知障碍而已!

汉字是象形字,很多字都直接来源于图像。对孩子来说,认识正体字、学会写正体字,其实不难。尤其是认识正体字后,再来认简体字,易如反掌,但是认识简体字,再来学正体字可就难了。

国学经典、音乐胎教、数学启蒙、智慧识字、英语启蒙、书法描灰、绘本百科、父母必读等8大系列200多种教材任您挑选~

朱熹云:“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读经的乐趣,只有读过的人方能体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