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因而,AI創業者的學習進化能力,或許成爲了突破“行業剛需”的關鍵窗口。\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這些AI產品到底能不能幫客戶解決實際問題,其實多數時候客戶也不知道。

"\u003Cdiv\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u003Cstrong\u003E新書推薦:《崛起的超級智能:互聯網大腦如何影響科技未來》,劉鋒著;張亞勤、劉慈欣、周鴻禕、王飛躍、約翰.翰茲聯合推薦,2019年7月中信出版社出版;詳細介紹:\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a class=\"pgc-link\" data-content=\"mp\" href=\"https:\u002F\u002Fwww.toutiao.com\u002Fi6711135413932655116\u002F?group_id=6711135413932655116\" target=\"_blank\"\u003Ehttps:\u002F\u002Fwww.toutiao.com\u002Fi6711135413932655116\u002F\u003C\u002Fa\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dfic-imagehandler\u002F9bf6132a-055f-4034-8b04-3ef85960e738\" img_width=\"1200\" img_height=\"800\" alt=\"人工智能公司近90%虧損,泡沫破裂期將至\"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作者\u002F馬慕傑、柴佳音\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來源\u002F東四十條資本(ID:DsstCapital)\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AI行業已經歷全民熱炒的過度期望期,即將進入備受打擊的過度失望期。\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18年全年,近90%的人工智能公司處於虧損狀態。”CB Insights數據顯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AI行業已經歷全民熱炒的過度期望期,即將進入備受打擊的過度失望期,真正進入蓬勃發展期還需假以時日,短期內對泡沫破裂的恐慌會如約而至。\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那麼,AI創業者應該如何避免走“彎路”?AI落地的最大難點何在?哪些項目會被投資人認定爲“僞AI”?未來,AI對於哪些領域的顛覆最令投資人期待?\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19年7月17日下午,在由投中網、BPEA主辦,黑鑽石傳媒協辦的“投等艙”創投課堂第一課上,未來黑科技、慧安金科等企業,以及創新工場合夥人方益民、德聯資本合夥人賈靜、國科投資總經理劉千宏、高捷資本創始主管合夥人黎蔓、昆仲資本合夥人張彤圍繞AI落地的投資邏輯及未來走向進行了討論和研判。\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19年,AI商業化已成爲創業者面臨的嚴峻考題。在技術落地的大考面前,本性逐利的資本有多大耐心等待這場即將到來的顛覆性變革?\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center\"\u003E\u003Cstrong\u003E1\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center\"\u003E\u003Cstrong\u003E技術不是剛需,場景纔是\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去年很多人看到AI的發展認爲未來已來。”昆仲資本合夥人張彤說,“其實未來20年前就來過了。這不是第一次AI浪潮,也不會是最後一次。”\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18年,被業界認爲是AI商業化落地的元年。\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未來黑科技即是其中一員。未來黑科技是專注於汽車顯示技術及相關產品研發的高級科技公司。截止目前,其已獲得軟銀中國、凱輝基金、壹號資本等知名機構的投資。\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未來黑科技創始人徐俊峯介紹,“現在很多汽車創業公司都集中在自動駕駛賽道上,比如偏感知做激光雷達、偏決策做人工智能系統,還有一些大公司做自動駕駛控制,未來黑科技主要是做智能艙,就是人機交互。”\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目前,未來黑科技的產品1.0-2.0已量產了,3.0也達到量產規格,“4.0和5.0我們跟歐美的主機廠做一些概念的修正工作。”徐俊峯透露。\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們比較看重在AI不斷發展過程中,創業者是否能夠找到實際的應用場景落地。”高捷資本創始主管合夥人黎蔓表示,在實際考察項目中,更關注AI解決什麼具體問題?能不能形成價值?能不能形成商業模式?更關鍵的是能不能形成規模?\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然而,“整體來看,現在還是弱AI的時代。”黎蔓稱,AI商業化落地的核心問題不只是AI本身,而是要利用AI技術解決實際問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沒有捷徑可以走。”作爲創業者,慧安金科創始人黃鈴表示,“不是說套了AI的光環就會比別人走得快,創業者要真正解決甲方的問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創新工場合夥人方益民同樣表示不單押注AI的光環。“有周期的基金總要爲LP的收益負責,因此我們不會去投資那些只是打着AI旗號卻沒有商業能力的項目。”他甚至直言,再過幾年所謂“AI公司”的這種名稱就會消亡。因爲技術的終點還是要回歸到行業,僅靠人工智能很難突然開闢出一個新的行業或者新的賽道。\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然而,AI有效賦能行業的基礎是要找到真正的應用性行業。實際上,很多AI創業者對此並沒有非常明確的判斷,或者高估了AI對行業的顛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很多AI創業者是拿着錘子找釘子。看什麼都像釘子,看着桌子像釘子,看着天花板也像釘子。這裏面有很多誤區。”國科投資總經理劉千宏說道。\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劉千宏以其最近考察的一個AI項目舉例。他說,這個公司是一家很有名氣的AI公司,針對了很多行業方向和所謂“痛點”,其中一個方向即是提高當下中國的基礎教育水平。於是項目準備在每個教室裏面裝一個攝像頭,把孩子的表情監視起來,經過所謂智能分析來提高老師的教學能力。“這就是明顯拿着錘子找釘子,我覺得解決中國基礎教育問題的方法是提高教師收入和加強教師培訓,現階段AI還完全解決不了這樣的基礎性問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可見,促使AI商業化成功落地的關鍵首先還是要發掘“剛性場景”,而不是自我陶醉的“僞AI”。\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德聯資本合夥人賈靜也表達了同樣的觀點。“特別是AI賽道泡沫破裂的時候,創業者一定要分析給客戶解決問題的產品到底是剛需還是嚐鮮性的需求。”而長期性的剛需不僅要“資本熱”,更是要“客戶熱”。\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center\"\u003E\u003Cstrong\u003E2\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center\"\u003E\u003Cstrong\u003E“泡沫破裂”之後\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在相對技術壁壘較高的AI領域,踩準剛需場景往往需要經歷不斷的試錯。\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因而,AI創業者的學習進化能力,或許成爲了突破“行業剛需”的關鍵窗口。\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這些AI產品到底能不能幫客戶解決實際問題,其實多數時候客戶也不知道。但有一些客戶願意花錢去嘗試一些比較新鮮的東西,來了解那些產品是不是真正滿足了他們需求。”賈靜認爲,這種情況便對AI創業者自身學習與成長速度提出了要求。\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而且,不同於其他行業,AI領域的創業者多爲長期從事科學研究的科學家或博士研究員。那麼,在這個過程中如何從科學家轉變成有客戶導向的產品經理及企業領導,實則是影響AI落地的重要風險點。\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AI公司的創始人是非常重要的。不管其過去背景多光鮮,最主要的還是要看他能不能看清當時的市場情況與資本情況,能不能有一個靈活的頭腦,我覺得這是非常關鍵的。”方益民稱。\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曾經在兩年之內,我說我要做高科技時,有個投資人跟我說要接地氣;但當我接地氣的時候他又說沒有想象空間。”徐俊峯提出了自己的矛盾與困惑。\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對此,張彤認爲,AI創業者不僅要有專業化技能,還要有“接地氣”的本領。“很多AI的創業者都是素質水平非常高的人,要麼是學者,要麼有很多年的研發經驗,做出來的產品往往是很精緻的功能,卻並不是一個可以落地的閉環產品。不能髒活累活留給別人幹,自己只幹優雅的活,這樣的話賺不到錢。”\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劉千宏認爲,和歷史上其他革命性技術浪潮一樣,AI技術經歷了萌芽期,目前處於被賦予太高期望的過度期望期。由於AI解決重大問題的能力短期還無法體現,導致失望情緒逐漸瀰漫,行業即將進入過度失望期,整體熱度大大降低。但之後隨着技術的進一步突破和應用場景的增加,行業會進入穩步爬升期,並最終引發人類的生產和生活發生深度變革,真正進入“AI時代”。\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在這種背景下,“如今的AI創業者不要過度糾結於高估值。很多企業在AI的風口上糾結於估值容易掛在樹上下不來,創業者要用利於公司長期發展的方式去考慮估值。”張彤建議。\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但劉千宏也認爲,真正偉大的創新企業在產業發展的任何一個週期,估值都是不斷上漲的,而且最後能依靠現實的業績對估值形成堅實的支撐,典型的例子就是美國的Google。人工智能大潮中肯定也會有這樣的公司,但數量會非常稀少。\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與此同時,對於AI創業者來說,除了要把握住當下的行業剛需之外,對未來AI能夠實現賦能的行業也要有所預判。\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在劉千宏看來,AI領域目前及未來的剛性場景有三個。第一個是自動駕駛;第二個是替代低技能的人工,比如說語音助力、智能語音的客服等;第三個場景是衆所周知的安防。\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客戶價值應該要期待,而我們期待的領域還是要與生活息息相關,很多創業公司也正在路上。比如AI+教育、AI+醫療健康等。”賈靜補充道。\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不過,黎蔓認爲,雖然AI賦能教育與醫療相對較有前景,這卻是很難覆蓋的兩個行業。“首先,這兩個行業範圍廣泛;第二,兩者也都是高度監管的行業。”\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但若賦能可以實現,“那是件造福全人類的事情。”賈靜說道。\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AI行業會進入陣痛期,但AI時代最後終將到來!就像汽車註定要戰勝馬車一樣。”劉千宏說道。\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a0c84c47c4ab4fca933fb3a79e059926\" img_width=\"1080\" img_height=\"1392\" alt=\"人工智能公司近90%虧損,泡沫破裂期將至\"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u002Fdiv\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6473810167529998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