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3Cdiv\u003E\u003Cp\u003E來源:國際在線作者:佚名\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核心提示:2月28日,蔣介石再次在中外記者招待會上說:“‘兩個中國’的說法,真是荒謬絕倫。”另外,蔣介石很有名的一句話就是“誰搞臺獨,我搞他腦袋”。\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9.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cc7d0f5394174d6599c9d4ccd038a2c3\" img_width=\"483\" img_height=\"690\" alt=\"蔣介石反對“兩個中國”:誰搞臺獨 我搞他腦袋\"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 蔣介石(資料圖)\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蔣介石曾堅決反對“兩個中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香港《大公報》曾發一篇胡國讚的評論,文章披露,1950年9月26日,蔣介石針對美國官員及學者炮製“臺灣地位未定論”發表演講指出:“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在法律上是沒有問題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美國進行一系列要把臺灣從中國分離出去的政治、軍事活動。蔣介石堅持一箇中國,反對西方策劃的“劃峽而治”、“兩個中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954年9月3日,解放軍炮擊金門,表明要解放(統一)臺灣的姿態。與此同時,西方也加緊插手臺灣。1955年1月28日,在美英兩國的策動下,由新西蘭向聯合國提案,把大陸解放臺灣和沿海島嶼說成是“國際衝突”,要聯合國出面“斡旋停火”,旨在將中國內政問題國際化,製造“兩個中國”,兩岸中國人對此都反對。\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周恩來指出:“如果美國政府以爲可以用戰爭威脅來嚇倒中國人民,來使中國承認‘兩個中國’,承認美國侵佔臺灣和侵入臺灣海峽的行爲合法,那是夢想。”\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蔣介石也明確表明反對這一提案,同期美國政界出現許多危及國民黨當局法統地位的輿論。1955年2月8日,蔣介石發表長篇演講駁斥“兩個中國”:有人說臺灣地位還沒有確定,妄想在停火後另行尋求所謂解決的辦法。這種說法不僅是違反法律,而且是完全抹煞事實的謬論。\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月28日,蔣介石再次在中外記者招待會上說:“‘兩個中國’的說法,真是荒謬絕倫。”另外,蔣介石很有名的一句話就是“誰搞臺獨,我搞他腦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周恩來:蔣介石也反對兩個中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971年6月,周恩來在會見美國新聞界人士時也指出:“蔣介石也反對製造‘兩個中國’,也反對製造一箇中國再加一個‘臺灣獨立實體’,也就是‘一中一臺’。我們跟蔣介石聯合過,也敵對過,我們打了幾十年,但在這一點上有共同性,都認爲中國只有一個,外國只能承認一箇中國。現在事情就是這樣,所以總會找出辦法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周恩來還針對有關臺灣迴歸後臺灣人民的生活水平會下降的說法,明確表示,臺灣迴歸後,臺灣人民的生活水平不僅不會下降,“相反,我們有可能在他們原來的基礎上逐步提高他們的生活水平”。兩岸統一,“只會使臺灣得到更多的好處,不會使臺灣受到任何損失。”\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文革中,周恩來批示,在人民大會堂建立臺灣廳。1972年9月,在中日建交公報簽署的當天晚上,在送走日本客人後,他特意去看臺灣廳,站在臺灣廳,周恩來久久不語,最後說:“這個廳太小了,臺灣人民回來了怎麼坐得下啊!”\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就在他彌留之際,心中最放心不下的還是臺灣迴歸。1975年12月20日,他臨終前召見的最後一個人是當時負責對臺工作的安全部部長羅青長。他向羅青長提到在臺灣的許多老朋友,反覆叮囑:“凡是對人民做過有益事情的人,千萬不要忘記他們。一定要告訴我們的後代,不要忘記那些臺灣各界的老朋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鄧小平:可以考慮非和平方式解放臺灣\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973年,下放江西勞動的鄧小平重新回到北京。在鄧小平的主持下,中國的經濟、軍隊和外交工作開始逐漸得到恢復,走向正規,遭受嚴重破壞的對臺工作也出現轉機。\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974年9月,中共中央提出參加國慶25週年招待會的人員名單,其中包括旅居日本的國民黨元老商震、長期蒙冤被關押的“民革”中央常委、國民黨元老於佑任的女婿屈武和已經故世的國民黨將領衛立煌夫人韓敘華、程潛夫人郭翼青、張治中夫人洪希厚、傅作義夫人劉芸生以及張學良先生之弟張學銘。\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974年10月,鄧小平在會見臺灣同胞和海外僑胞時,明確指出:“我們希望通過和平談判實現解放臺灣的目的。和平方式不可能,也要考慮非和平方式,兩種方式都應該考慮進去。關於解放臺灣以後的政策,我們還要考慮,特別是要同臺灣人民商量。不過可以說,解放臺灣以後,不可能把大陸上的一套馬上搬過去。”在這一段談話中,已經包含着其後他倡導的“一國兩制”的某些思想。\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975年3月,最高人民法院特赦釋放全部在押的293名國民黨戰犯,各地司法機關釋放了全部在押的95名被拘捕的國民黨派遣特工和49名特工船船員。\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這些都是中共在爲和平解決臺灣問題做鋪墊,但隨着局勢的發展,中共對臺灣問題的策略也在發生變化。1983年3月,鄧小平在接見訪華美國代表團時,對美國衆議院議長奧尼爾解釋了中國對臺灣問題的政策,明確表示:“我們不再有‘解放臺灣’這個提法,只要臺灣迴歸祖國,我們將尊重那裏的現實和現行制度。\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人民日報》1983年6月26日刊登《鄧小平中國大陸和臺灣和平統一設想》,鄧小平表示:“祖國統一後,臺灣特別行政區可以有自己的獨立性,可以實行同大陸不同的制度。司法獨立,終審權不須到北京。臺灣還可以有自己的軍隊,只是不能構成對大陸的威脅。大陸不派人駐臺,不僅軍隊不去,行政人員也不去。臺灣的黨、政、軍等系統,都由臺灣自己來管。中央政府還要給臺灣留出名額。”\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鄧小平還說:“要實現統一,就要有個適當方式,所以我們建議舉行兩黨平等會談,實行第三次合作,而不提中央與地方談判。雙方達成協議後,可以正式宣佈。但萬萬不可讓外國插手,那樣只能意味着中國還未獨立,後患無窮。”\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567299048426752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