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第二天,那個年輕人獨自來到蔡家,見到蔡老爺子就跪下磕頭,說他是李守信的兒子,來替父親償還當年借下的銀兩。\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話說傳到李守信父親這兒,他父親想將麪館做大,可古時候交通不發達,人員流動少,李家空有做魚面的好手藝,卻只能在小鎮上賴以生存而已。

"\u003Cdiv\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3c9823cf43f04227bcad9202290226a6\" img_width=\"793\" img_height=\"827\" alt=\"抵押的祕方(民間故事)\"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在湖北省麻城市南面不遠,有一座美麗的古鎮——夫子河鎮,這兒有一種特色美食——魚面,喫起來鮮香嫩滑,美味可口。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這兒的人勤勞善良,誠實守信,說起來,還和當地的一個傳說有關。\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古時候,鎮上有一家麪館,掌櫃的叫李守信,祖上幾代都是開面館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他們家有一張祖傳祕方,是幾代先人根據多年的經驗,研究出一種用新鮮魚肉跟苕粉和麪,輔以他們的祕製調料,用排骨燉煮的麪條。這種面久燉不爛,喫起來鮮香嫩滑,百喫不厭。\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靠着這張祕方,李家麪館在夫子鎮上經營了一代又一代。\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話說傳到李守信父親這兒,他父親想將麪館做大,可古時候交通不發達,人員流動少,李家空有做魚面的好手藝,卻只能在小鎮上賴以生存而已。\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所以當李守信學會手藝,能獨自支撐麪館以後,父親就將麪館交給他,帶着媳婦去了京城,想將這夫子鎮獨有的魚面推廣到京城去。\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誰知在那個缺醫少藥的年代,夫妻兩人在途中不幸感染了瘟疫,雙雙病死在異鄉。\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再說李守信,見父母一走就再無音訊,日子久了,就萌生了去京城尋找雙親的想法。\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可父母當初帶走了全部積蓄,如今家裏已經沒什麼錢了,恐怕連到京城的盤纏都不夠。而且李守信也知道,父母杳無音訊,恐怕是凶多吉少!如果此行尋不到父母,他就想在京城開一家李記魚麪館,來完成父親的心願,這也需要一大筆本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李家有一家世交,姓蔡,在鎮上做些小生意,家境殷實。於是李守信就找到蔡老伯,提出用李家魚面的祕方做抵押,借一百兩銀子做盤纏和開店之用。\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蔡老伯說,銀子我可以借給你,但祕方不能押我這兒,那是你家的傳家寶,你得自己小心保管。\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李守信卻說外面世道亂,這東西帶在身上不安全,執意要將祕方押在這兒。蔡老伯見他態度堅決,無奈之下,只得拿出一個匣子,將祕方裝進去鎖好,並讓李守信親自寫了一張封條封好。說:“也罷,既如此,我就代賢侄妥善保存,待你回來必完璧歸還。”李守信鄭重地說:“此一去山高路遠,吉凶難卜,我們就以二十年爲期。若二十年不能迴轉,說明我已遭不測,就用這獨有的魚面祕方,來報答世伯今日的借銀之恩吧!”\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原本蔡老伯以爲少則三五載,多則七八年,李守信就能回來,誰知他這一走卻從此再無音訊。\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轉眼十九年過去了,蔡老伯已到七十高齡。眼看二十年之期將滿,李守信卻沒有一點消息,看來也是凶多吉少,蔡老伯不由得爲故友一家唏噓不已。\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這天,鎮上忽然來了一對母子。母親年逾四十,一臉病色,兒子只有十七八歲的年紀,但看起來穩重幹練。母子二人在客棧住下,向客棧夥計打聽蔡家的情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第二天,那個年輕人獨自來到蔡家,見到蔡老爺子就跪下磕頭,說他是李守信的兒子,來替父親償還當年借下的銀兩。\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蔡老爺子不由得又驚又喜,趕緊將年輕人扶起,拉到身邊,一邊細細打量,一邊問他父親在哪兒,怎麼這麼多年沒有一點音訊?\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年輕人流淚向他講述了父親離開夫子鎮後的經歷。\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當初李守信一個人帶着大筆銀兩進京,沒想到中途被賊人盯上,結果不但銀子被劫,還被賊人扔到山下,險些丟了性命。\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所幸被一個採藥的\u003Cspan\u003E山姑\u003C\u002Fspan\u003E搭救,在她的悉心照料下,李守信總算撿回了一條命。日久相處,兩個人產生了感情,後來結爲夫妻,還有了一個兒子,取名重諾。\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幾年之後,李守信帶着老婆孩子來到了京城,把京城的大街小巷都尋遍了,卻沒找到李家獨有的魚面,於是猜測雙親一定是遭遇了不測。\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爲了完成父親的心願,他就在京城租了一間小鋪,跟老婆一起開了一家小小的魚麪館。靠着他們的勤勞樸實,還有他們家的祖傳祕方,魚麪館很快顧客盈門,生意興隆。就這樣,幾年之後,他們在京城逐漸站穩了腳跟。\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聽到這兒,蔡老伯忍不住問道:“這麼說來,你就是李重諾!我且問你,既然你父親大難不死,還在京城打開了局面,那麼這麼多年來,他爲什麼不回來一趟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年輕人擦了擦淚,繼續稟告:原來李守信在京城站穩腳跟以後,已經計劃着在年底歇業一段時間,到時僱一輛馬車,拉着老婆孩子回來一趟,將當年借下的銀子還上。\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誰知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因爲魚麪館的生意太好,竟然招來一些同行的嫉妒,這些小人勾結土匪通風報信,讓他們進城綁了李守信的票,索要鉅額贖金。\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他老婆一介女流,孩子還小,遇到這種事早嚇得沒了主意,也不敢報官,最後多方籌措才湊齊贖金交給綁匪。\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誰知綁匪收到贖金後,卻並沒信守諾言放了李守信,而是把他留在山寨,給土匪當了一名廚子。\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這一押就是十幾年,眼看二十年約期將滿,李守信心急如焚,萬般無奈之下,不喫不喝開始絕食,最後急火攻心,疾病纏身奄奄一息。土匪見他命不久矣,這纔將他扔出山寨。\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他強撐着一口氣回到京城找到妻子,此時李記麪館大部分門面都已轉讓,只留了很小一間由妻子勉強經營着餬口。李守信讓妻子賣掉麪館,務必在二十年期滿前回去,找到蔡老伯還上銀子,贖回李家的祕方。\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說到這兒年輕人已經泣不成聲,他抽抽搭搭地說:“我父親交代完後不久就去世了,母親和我按照他的遺願,賣掉麪館,回到了夫子鎮。誰知母親沿途勞累,一回來就病倒了,只能由我來代父親償還借款。”年輕人說完,打開隨身帶來的包袱,露出白花花的紋銀。說:“這是三百兩銀子。按照父親的交代,一百兩償還借款,那二百兩是這近二十年的利息。”\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蔡老爺子聽了,卻顯得異常平靜,他仔細打量了一下面前的年輕人,嘆了口氣說:“重諾啊!自你父親走後,老夫再未喫過你李家的魚面了。如今你回來了,能不能給我做一碗你們李家的魚面,讓我解解饞。”\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重諾滿口答應,當即去備足材料,到廚房給蔡老爺子做了一碗魚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沒想到蔡老爺子喫完魚面後,卻突然翻了臉,矢口否認有什麼祕方,還讓人把重諾連人帶銀子推出了家門。\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重諾滿腹委屈地回到客棧,向臥病在牀的母親講述了事情的經過,說蔡老爺子肯定是覬覦他們家的祕方,所以纔會矢口否認,目的就是想把祕方佔爲己有。\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他母親聽了,掙扎着從牀上坐起來,呵斥道:“住口!休得胡說!快快扶我去蔡家。”\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重諾不敢不從,扶着母親來到蔡家。婦人見了蔡老爺子後深施一禮,開口問道:“蔡世伯,您否認祕方的事,是不是因爲嚐出重諾做的魚面,不是正宗李家魚面的味道?”\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蔡老爺子愣了一下,不由自主的點了點頭:“不錯,確實是這樣。”原來李家魚面祕方的事情,不知怎麼傳了出去,有些人千方百計想弄到祕方,有上門重金求購的,也有冒充李家後人上門來騙的,所以蔡老爺子纔會用做李家的魚面來驗證。\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婦人劇烈的咳嗽了幾聲,感激地說道:“世伯這樣小心提防是對的。只是世伯有所不知,守信被土匪綁去時,這孩子還小,他做魚面的手藝還是後來跟我學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蔡老爺子聽了有些不解,問道:“什麼意思?你是說你沒將李家魚面的手藝全教給他?”婦人搖了搖頭:“不是我沒全教給他,我是守信就教了我這麼多。”\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這下把蔡老爺子聽糊塗了:“爲什麼呀?”婦人苦笑了一下:“因爲當初守信曾跟你說過,萬一他遇到了什麼不測,就用這獨有的魚面祕方,來報答世伯的借銀之恩!所以,李家魚面的關鍵祕料他並沒有教給我,這也是爲什麼他被土匪綁去後,生意一落千丈的原因。”\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蔡老爺子一下子呆住了,過了半晌才緩緩點頭:“不錯!守信當初是跟我說過這樣的話!這句話外人不可能知道。”\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說完蔡老爺子顫顫巍巍的進屋,捧出了貼着守信親筆所書封條的匣子,止不住老淚縱橫:“賢侄啊!祕方就在你心裏,你卻爲了一句承諾,讓他們母子千里迢迢地如此大費周折!”在場的人聽了全都唏噓不已。\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後來,這個故事流傳開來,當地就留下了一句俗語:喫夫子河的魚面,做誠實守信的人!\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6338904443650572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