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抱着一顆崇敬的心把藏傳老珠子請回家,本以爲會有靈性,但不久便發現,珠子是低溫油泡的,佛頭是塑料的,就連穿的孔道也是琴絃磨的,你說鬱悶不?不信?看實圖!

▲泡酸做舊的老南紅

咋一眼看珠子的孔道不小,但放大看就會看到孔道內有明顯的鑽具痕跡,孔壁非常毛糙。孔口處的弧面非常突兀,給人一種凹陷進去的感覺,非常得不自然。

▲老蜜蠟孔道部分做舊

細看這珠子孔道內的紋理,顏色都和表皮的顏色一樣,孔道兩端的邊緣處也呈現直角,光澤度也不高。

瞧瞧這些做舊的老珠子,不懂得看孔道的攻粉肯定喫藥了!!姐覺得萬變不離其宗,要想不喫藥,攻粉們不妨多瞭解老珠子孔道的形成歷史。那麼,今天姐就給大家分享一下孔道的祕密。

1形成

藏傳念珠通常是大孔道,往往超乎孔道與珠體的比例,尤其是材質相對較軟的念珠尤爲突出。由於繩子與孔道內壁常年摩擦,念珠孔道內壁身份光滑,用強光看時,孔道內壁成鏡面反射,看不到任何鑽孔痕跡。

▲老綠松的鑰匙孔

孔道外緣處常見繩子常年摩擦的勒痕,如細微的喇叭口外擴。打孔處的截面上也是如此,通常光潔如鏡,都因常年在手中掐念造成。

2特徵

由於在漫長的歷史時期,各階段所用的工具不同,孔道形成的歷史痕跡不同,但綜合來說都有其共性。

痕跡:首先孔壁會留下解玉沙的摩擦旋痕和雙向對鑽留下的錯位臺痕。其次,不是每一顆古珠都會留下旋痕,有的大孔經過二次加工,或因長期把玩,和沁蝕,痕跡很不明顯,需要在放大鏡下才能觀察得到。

▲鑽具加工時留下的臺痕

旋紋:一般旋紋很少有連續一圈的,長的也不過半圈,短的也就很短的一段。旋紋一般比較糙,是犬牙交錯的,而非平行均勻的。

▲古玉孔壁上的旋紋

磨痕:磨痕在孔的垂直分佈上有兩大特點:第一,上部較少,靠近下底部的弧線部分較多較清晰;第二,有時因定位不準,使孔眼附近形成無序的擦痕。

▲崩邊的痕跡

孔:有些孔在加工時,其底部直徑比上口直徑大。這是鑽具帶動大量堆積在地部的解玉砂所致。單面鑽孔時,在小孔的那一面,孔邊緣有蹦差的痕跡,這是單面加工用力過大在成的。

3辨別

衆所周知,珠子經年累月使用後會產生嚴重的磨損,孔道會變大。同時,珠體的其他地方也會受到磨損。緊接着出現磨損的地方,應該來自繩子與孔道內壁之間。

▲繩子與孔道磨損形成的鑰匙孔

孔道的第一個變化是變光滑,第二個變化纔是變大,第三個變化非常細微,表現在孔口,珠子的孔口通常會有微微的弧度,孔口邊緣的觸感一定是潤滑的,磨損程度越大的珠子,孔口越潤滑。

▲光滑的老蜜蠟喇叭孔

市面上有一些造假的珠子,僅僅將孔道擴大,然後粗略地做出一些磨損,從珠子整體來看,各個地方磨損程度均不統一,顯然就是做出來的。

▲左爲天然蜜蠟,右爲做舊二代蜜蠟

一枚老珠子的孔道里竟然藏瞭如此多的奧祕,攻粉們有沒有總結出一點規律呢?姐告訴大家,看孔道就三點:內壁包漿,孔口磨損,光澤度。紙上得來終覺淺,接下來姐就給大家實戰分析一下。

▲老綠松的鑰匙孔

一看這枚老綠松因爲常年佩戴,孔道與繩子的摩擦,從而形成鑰匙孔,孔內磨損得自然流暢。

▲老綠松的鑰匙孔

再看老蜜蠟,孔道雖小,但細看內壁十分光潔,孔口周圍也有明顯的磨損痕跡,可見這塊老蜜蠟曾作爲首飾,因此磨損的程度較慢。

▲奶皮纏絲瑪瑙孔道周圍的內風化

又見一枚藏傳珠子,奶皮纏絲瑪瑙,孔內依稀可見的螺旋紋,有深有淺,可看到光潔的內壁,孔口周圍有着明顯的風化磨損痕跡,有一定的層次感。

▲受沁的灰皮藥師

灰皮藥師的孔道並不是很大,想必也是經過長久佩戴的緣故,內部拋光非常光亮,孔口有細微的磨損,可看到孔口邊緣形成的一個自然倒角,微微向內凹陷。

玩家們判斷一枚老珠子的年份是否夠老,孔道是關鍵,所以要看這些點:

1. 孔道內壁是否光滑

2. 孔口邊緣是否有磨損的痕跡

3. 孔道內是否有包漿以及光澤度。而那些孔道線條不圓潤自然,孔道內平順工正,看不到老化紋理,沒有包漿的基本可判定是做舊的老珠子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