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做“教”——《地藏菩萨本愿经纶贯》参学(34)

《地藏菩萨本愿经》玄义——青莲法师《地藏菩萨本愿经纶贯》参学

净空法师  1998年宣讲于新加坡净宗学会

自古以来祖师大德们讲经注疏,在未讲经文之前一定先要将全经的大意,给听众做一个概略的介绍。这种介绍古人用的名词很多,我们最常看到像天台家讲的“五重玄义”,贤首所说的“十门开启”,都是经前的介绍,这也有称之为纶贯。我们在此看到的注解,是康熙年间青莲法师,法名灵椉。诸位在这里可以看到这个“椉”是古写,现在不是这个写法,就是大小乘的“乘”。他用的是纶贯,也是这个性质。我们仔细看纶贯的内容,它里面包含了天台家的五重玄义,而比五重玄义的内容更为丰富。

承前:【第五判无上醍醐为教相者。凡言教者,是通途之言。但有指㧑分判辩说,皆名为教。四教义云,通言教者,以诠理化物为义。说能诠理,化转物心,故言教也。】

下面就说得更明白:

【化转有三义。一转恶为善。二转迷成解。三转凡成圣。】

这个我们一定要懂,一定要非常认真的去学习。『一转恶为善。二转迷成解。』“解”就是悟。『三转凡成圣』,这是三个阶段。第三个阶段才是结果,才有成就。前面两个阶段是因地,第三个阶段就是结果,修因证果。

我们仔细看,第一句是戒学,第二句是定、慧,第三句才是证果。“转恶为善”,善的标准是戒,戒的根本是五戒十善,必须要遵守并做到。做不到,要生惭愧心,要忏悔业障,所以一定要做到。第一个做不到,第二个就没分,这三条就像三层楼一样,转恶为善是第一层,转迷开悟是第二层,你没有第一层,哪来的第二层?《无量寿经》三十二品到三十七品,将五戒十善义说得很清楚、很明白,我们选作晚课,目的就在于此。古时候人心淳厚,风俗善良,外面诱惑少,人生活在安定之中,修行证果在环境上讲比我们现在殊胜。我们现在的生活环境,对于修学来说非常不利,外面的境缘诱惑的力量太大太大了,说实在话,如果没有深厚善根,怎么能够抵得过诱惑?

诱惑是什么?魔。《八大人觉经》给我们讲的四类魔事。第一类是五阴魔。我们想想,五阴魔的真正意思在哪里?五阴怎么会变成魔?五阴是讲这个身,肉身这个物质是色,有情众生是心色和合而现的相。心法是受、想、行、识,五阴就是讲我们这个色身,心色和合这个东西。它怎么是魔?诸佛菩萨也要示现色身才能度化众生,诸佛菩萨是不是也变成魔?我们爱惜这个色身,这就是魔。所以说五阴魔就是自私自利,念念都为这个色身着想,这个五阴就变成魔。如果晓得,像《心经》讲的“照见五蕴皆空”,这就成佛,这就不是魔,转魔就成佛,这是转变,色心和合这个东西,它就成佛了。然后我们才真正明了,说魔是它,说佛还是它,佛跟魔一念之间;一念转变了,魔就是佛。所以,魔也很可爱,魔也并不是不好,一念觉了,他就成佛。我们要帮助魔成佛,要帮助自己这个魔成佛,如果自己这个魔不成佛,外面的魔就会干扰你,魔跟魔志同道合,你就受他的影响,就受他的干扰。第一个要搞清楚。

第二类是烦恼魔。烦恼是什么?我们中国人讲七情五欲。世人对于七情五欲都生贪爱,贪爱不到的时候又生瞋恨,看到别人得到又生嫉妒,你说麻烦不麻烦?这叫魔。

第三类是死魔。死魔是什么?我们修学还没有成就,寿命到了,这一生的功夫,说老实话就白费了,这是折磨,这是大障碍。所以聪明人要觉悟,人决定会死,哪有不死的人?有生必有灭。我们知道我们的寿命有多长?不知道;你就要把握着每一分的光阴,要去干了生死、出三界的大事,你就是觉悟了。这件事情刻不容缓,我们的光景不多,不是无限长的,怎么能够懈怠?怎么能够放逸?你以为时间还很长?所以我们要有高度的警觉,要把握每一分、每一秒的时光,这就是觉悟了。如果认为来日很长,今天没做还有明天,今年没做还有明年,这就迷了,就错了。所以要勇猛精进,尤其处在现代这个时代。

第四类是天魔。天魔所指的就是外面的环境,人事环境跟物质环境,那不是我们自分上的,是外面的。前面的五阴、烦恼、死,都是我们自身的,本身所具足的。我们说别人是魔,自己是魔都不晓得,所以要转变,先要把自己转变过来,然后才有能力转变别人。从哪里转起?转恶为善。善、恶,佛给我们订的标准有十条,好记。杀生是恶,是大恶;不杀生是善,是大善。不但不杀生,还要想到决定不恼害众生,那是善中之善。就是说绝不让众生因我而生烦恼,众生因我而生烦恼,我就对不起众生,我就造恶业,因此那还能够害他,还能够杀他吗?这是我们要做个转变的。往往我们有心无心、有意无意,造成许多众生因我而生烦恼,这是恶。我为什么作恶?没有别的,就是自私。自私有的时候,自己并没有得到利益,他心不平。譬如嫉妒障碍,嫉妒人家,我们破坏人家好事,障碍别人好事,自己有没有得到好处?没有得到。没有得到,为什么要干?嫉妒心在干,这有什么法子!不晓得这种作法,真正是损人不利己,人家受的害小,自己受的害大。

附文:

净空法师:

尤其是三宝。我们在几十年当中亲身所体验,我们想弘法,想帮助别人,遭遇的阻力不知道有多少。这来自哪里?来自我们同道,这是古人讲的同行相忌;来自于我们同道,来自于我们佛门各个道场。我们想弘扬正法,他们不喜欢,口里面所说的跟他所作所为完全相违背,想种种方法来障碍、来阻挠。我们还是认真努力的去做,当然我们做的效果成就就打很大的折扣。但是只要认真努力,用真诚心护持正法,续佛慧命,利益众生。我们用真诚心去感动这些魔,希望这些妖魔鬼怪也能回头护持正法,只要我们以真诚心对待他,无私无欲的心来办事,久而久之,妖魔鬼怪也会回头。为什么?他有佛性,他也有善根,他是业障习气太重,障碍了他的善根,我们决定不能责怪他。

我今天早晨,送澳洲的Graeme跟李居士,我跟他们讲,我们帮助一个我们欢喜的人,我们很快乐,帮助一个敌人,帮助一个冤家,会更快乐、更欢喜。我们中国古圣先贤讲“仁者无敌”,一个仁慈的人永远没有冤家对头,没有敌人,他跟我作敌,我不跟他作敌,他恨我,我爱他,他陷害我,我帮助他,这是菩萨,这是同体大悲。我们晓得魔也是一念自性,佛是一念自性,佛跟魔平等,我们以平等心来看待,以平等心恭敬,以平等心供养。转恶为善,天天去思惟,天天去反省检点,我们这一天当中,起心动念、处事待人接物善不善?十善五戒就是标准,不要搞太多,太多了记不得。就用这个标准来检点反省,找出来之后勇于改过,天天反省,天天改过。反省发现自己的过失,给诸位说,这就是佛家讲的觉悟,你不迷了,你觉悟了。你能把你的这些过失改过来,这是真修行,夏莲居老居士讲的“真干”!真正把自己的毛病改过来,这就是一个转变,修行人要从这个地方做起。时时刻刻想到,我还有没有恶的念头,还有没有作恶的行为、作恶的动机?这是第一层的转化。

第二层就更进一步,第一个是持戒,持戒是转恶为善,更进一步是破迷开悟。我们舍弃第一个,从第二个做起行不行?不行。为什么不行?你恶的习气、恶的念头、恶的行为,如果不能改过来,那是你的迷根,你怎么会开悟?不可能。所以在佛法里面说,有一念分别执着,你就决定不可能开悟。你什么时候开悟?把你的分别执着放掉,你就开悟。再不执着五阴是自身,什么是自身?尽虚空遍法界是自身,一切众生是自身,你就开悟,这是事实真相。我在讲席跟大家做比喻,我们这一个色身,在我们整个生命当中,生命是一体的,就像身体里一个细胞;虚空法界是我们整个身体,我们今天迷失了,这个细胞它独立,它不承认是整个身体的一部分,那就叫迷。什么时候觉悟?整个身体才是自己,一真法界、十法界所有一切众生都是自己。那是什么?一念自性。

告诉你,一念自性所现的,一念自性所变的,那还是隔一层,但已经说得很接近,还不够透彻。真的是什么?就是一念自性,性相不二。古人用金做比喻,“以金作器,器器皆金”。金比喻一念自性,法界众生比喻器,器就是金,金就是器,金跟器怎么能分家?然后我们才恍然大悟,原来虚空法界一切众生就是一念自性。一念自性在哪里?宗门开悟之后讲了一句话,“头头是道,左右逢源”,随拈一物,无有不是。你看禅宗的公案,问你:一念自性是什么?干屎橛也是一念自性。明白的人、契入的人懂得,你一个举动,一言一笑,他给你做证明,没错。这个见解,叫入佛知见,叫佛知佛见。入佛知见的人,就作佛了,这才能『转迷成解』。所以转迷成解的基础,是转恶为善。说老实话,能做到转恶为善,这个人决定不堕三恶道。能够转迷成解的人,他就有超越六道轮回、超越十法界的机会,那就看他的本愿;他要有愿,决定超越。超越之后,就能『转凡成圣』。这是教育,这是教学。我们要记住,诸佛菩萨干这个事情,我们今天跟诸佛菩萨走,学习诸佛菩萨,也干这个事情。所以这三种转化,先转自己,再转别人。

回向偈

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