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3Cp\u003E黑龍江日報7月23日訊 小南河,隸屬雙鴨山市饒河縣西林子鄉,在烏蘇里江畔、大頂子山下。在饒河,小南河一直很有名。過去出名,是因爲“窮”,因爲村民喝酒成風。\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不過,這早成了老黃曆。現在的小南河更有名:脫貧攻堅的明星村、鄉村振興的樣板村、全國鄉村旅遊的重點村。\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巨大的變化得益於脫貧攻堅的東風,還有駐村第一書記冷菊貞的到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15年12月,當得知市委要求每個市直機關選派一名駐村第一書記後,冷菊貞作爲一名土生土長的饒河人,主動請纓從雙鴨山市市場監督管理局走進了小南河這個有名的貧困村,成爲全省3492名駐村書記中的一員。\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7月3日,記者來到小南河村採訪時,冷菊貞剛參加完第九屆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和“人民滿意的公務員集體”表彰大會回來。還未及撫平激動的心緒,就直奔她牽掛的村裏蔬菜大棚區那10棟辣椒大棚。\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今年頭一年在大棚種辣椒,沒經驗。之前買的種子沒出好,後來省農科院救援,把他們所有剩下的辣椒苗全給我們了,將近兩萬棵,救了大急了。”看着長勢良好的辣椒,冷菊貞總算放心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0棟辣椒大棚是她幫村裏的黨員時江衛一家種的。時江衛前年把頭摔壞了,父親病危,母親還行動不便。“他沒摔之前幹活任勞任怨,現在緩過來了能參與一般勞動,從來不說不,公的私的從來不計較。”冷菊貞說,“他們確實太需要幫助了,我幫他們種起來,包收。”\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村裏蔬菜大棚區是去年年底交工的,國家扶貧資金建設項目,總投資350萬元,佔地80畝,有高標準日光節能溫室4棟和高標準鋼骨架超級大棚38棟。\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現在大棚裏的辣椒、草莓,還有吉桃都長勢良好。”冷菊貞介紹,村裏往年是在大地種辣椒,無霜期短,一般都紅不透。\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有了大棚,不紅這個問題就解決了,今年的辣椒醬肯定能好。”村黨支部書記董連營興奮地說,“誰能想到小南河這樣的窮村能發展到今天?”\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小南河村能有今天,全在於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結合村裏實際,探索鄉村民俗旅遊與特色種植多產業融合的發展路徑和模式。”冷菊貞說。\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貧瘠的崗子地,滿村的土坯房,更要命的是村窮人心散。“喝大酒、串門、打麻將”“種地不打糧,一個商店兩麻袋貨,一個產業是豆腐坊”,就是當時村裏的真實寫照。\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駐村後,冷菊貞利用村子在《烏蘇裏船歌》唱到的大頂子山下、保留完好的民俗資源等優勢,因地制宜,大膽做出了打造一個集觀光、攝影、農家樂爲一體的攝影旅遊基地,發展特色鄉村旅遊的設想。\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可是開始村民們並不支持她。“誰能大老遠的到咱這個小破村來旅遊?”她就動員3戶黨員先開辦農家樂,帶動其他農戶逐步參與。\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16年元旦剛過,“大頂子山關東情——小南河農家攝影旅遊基地”迎來了首批遊客——一個來自浙江蕭山30多人的旅遊團走進了小南河。一個月內,陸續有140多個團、1500多名遊客來到小南河。她趁熱打鐵,利用農曆“二月二”契機打造了“開耕節”,還上了央視的《中國新聞》,被深圳旅遊團納入了旅遊線路。她又帶領村民乘勝追擊,組織了“五一三天樂”“端午一日遊”“七七乞巧節”“中秋情”百畝向日葵和油菜花海等項目。浙江衛視《我們十七歲》明星“過大年”在小南河村拍攝,《黑金部落》影視基地和民俗外景地也相繼落成;遊客接待中心、旅遊公廁已投入使用。小南河村已經發展成爲全省鄉村民俗旅遊示範點,被國家旅遊局列入能人帶戶扶持項目,小南河從零起步走上了鄉村旅遊的新路子。\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鄉村旅遊讓村民們看到了希望,越來越多的村民加入進來。冷菊貞組織成立了小南河農家旅遊協會,註冊了“小南河村”“南河冷菊”4件37類商標,形成了集“喫、住、遊、娛、購”的一條龍服務鏈條,貧困戶和低收入羣體一個不落地納入到了旅遊產業建設中。\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村裏先後恢復了酒坊、油坊、豆腐坊、綠色種植養殖及加工等與旅遊相關的特色產業,參加了全省扶貧年貨大集和綠展,實現了從傳統的大堆賣糧到加工小包裝商品。在第一屆全省第一書記年貨大集上,小南河村的辣椒醬等農產品銷售額達10萬餘元。種植的50餘畝向日葵花海,遊客不斷,葵花子油也有訂單,確保又有風景又有經濟效益。小南河民俗村基礎建設項目也被列入省項目庫。隨着蔬菜園區、芍藥試驗基地等項目陸續投入使用,真正讓村民得到了實惠看到了希望。\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由於在第一書記崗位表現突出,冷菊貞被評爲2016“感動龍江”十大人物、2017全省五一勞動獎章、中國婦女十二大代表、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和第七屆全國道德模範候選人……在第一書記初次任職期滿後,冷菊貞又主動申請延期任職3年:“心裏放不下鄉親們,規劃好的項目剛啓動,換了人接不上茬。”\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短短4年,小南河從一個默默無聞的小山村成爲遠近聞名的東北民俗旅遊村,省鄉村旅遊示範點,第一批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共接待遊客3萬餘人,營業收入400多萬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村“兩委”換屆中,有3名旅遊協會的骨幹當選新一屆的村支書、村委會主任和婦女主席,在第一書記得到羣衆擁護和認可的同時,村黨支部的凝聚力和戰鬥力全面增強。\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剛到村裏時,村民送給我兩句話:努力努力再努力,堅持堅持再堅持。”冷菊貞說,自己一直把這兩句話放在心裏,她相信只要肯努力,小南河成爲東北古村落“名片”的夢想就一定能實現。\u003C\u002Fp\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6643351677895175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