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center\"\u003E\u003Cstrong\u003E“字”畫像:儉\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73歲的林東陽是長沙縣安沙鎮譚坊村白塔峯組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林東陽家,記者還見到了一位特別的客人。

"\u003Cdiv\u003E\u003Cp\u003E編者按\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仰望中國歷史的天空,一顆顆“長沙星”璀璨奪目:陳樹湘、徐特立、許光達……爲了爭取民族獨立、實現國家富強,他們用鮮血澆灌夢想、用生命捍衛信仰、用精神的光亮照耀後人。在新中國成立70週年之際,星沙時報推出特別策劃:“字”述紅色基因——長征路上的革命先輩給我們的當代啓示,追思革命先輩、傳承紅色基因,是爲了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把革命先輩開創的偉大事業不斷向前推進。\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星沙時報7月21日訊(記者 陳妙瓊 實習生 文語婷)\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center\"\u003E\u003Cstrong\u003E先輩畫像\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李富春(1900——1975),無產階級革命家,國家經濟工作的重要領導人之一。祖居長沙縣淳化都楊梓衝(今屬長沙縣安沙鎮)。1922年與周恩來、趙世炎、李維漢等創建派歐中國少年共產黨。\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李富春出生於貧寒的教師家庭,從小便養成了勤儉節約、艱苦奮鬥的優良品格。在赴法留學中,他勤工儉學,努力探尋救國真理,立下爲民族獨立、人民解放而戰鬥的志向。新中國成立之後,李富春全身心投入國家建設的偉大事業之中,爲推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做出了重大貢獻。\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center\"\u003E\u003Cstrong\u003E“字”畫像:儉\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73歲的林東陽是長沙縣安沙鎮譚坊村白塔峯組人。原在長沙下河街經商,1997年,因村中需要,林毅然選擇回村,儘自己所能扶持村子發展。修河道、改路、修公路、建學校......林東陽帶着一個負債累累的村莊走向致富的道路。\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02年,來到星沙創辦天成國際大酒店。作爲當時一名成功的生意人士,先富起來的林東陽將自己的部分財產無私奉獻給村集體建設。但他對於自己、對於家人要求卻是相當節儉,一如他對李富春的“字”畫像:“儉”, 克勤克儉,儉以養德。\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ba0f6595cf4c4af3a3b5deed171206b2\" img_width=\"641\" img_height=\"409\" alt=\"字述紅色基因⑤|以儉養德 身家千萬仍居不重席\"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林東陽\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儉”是艱苦奮鬥,尚儉戒奢\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 “累得多,用得少,要想着如何帶大家好。”\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記者見到林東陽時,他身着紫色大褂、黑色長褲,上衣因爲洗過多次而被拉扯得鬆鬆垮垮。陽光下,他正彎着腰在自家菜地裏澆水除草。自己種菜,自己養魚餵豬。見記者到來,他連忙放下手上的鋤頭,洗了手招呼記者到家裏坐。\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雖是身家千萬的天成大酒店老闆,但家中配置卻是出奇的簡單。在客廳一角,一輛摩托車格外醒目。多年來,林東陽堅持不買轎車,一臺摩托車穿鄉進城。在老屋後面,還有一棟新建的房屋。縱觀全屋,鮮有家電。即便是大夏天,也沒安裝空調。用林東陽的話說,農村裏敞開着還涼快些,開空調費電,有錢也不能買自己不用的東西來浪費。\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這一生,累得多,用得少。”從小生活在貧寒家庭的林東陽,靠自己白手起家。年少時經常喫了上頓沒下頓,長大後爲了喫飽飯幹起活來格外拼命。後來到長沙下河街做生意,逐步小有成就,喫穿不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自己賺了錢,不能想着鋪張浪費,應該想着如何帶大家好。”1997年,林東陽的家鄉譚坊村面臨巨大的經濟困難,村部沒落、工廠倒閉、資產抵債、學校關閉,百業待興。危難之際,鎮政府的領導找到林東陽,希望他回鄉當村長。\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林東陽沒想到接手的第一天,就有上百名工人伸出手,向他討要因工廠倒閉未按時發放的工資。眼看工人要錢過年,資金又不可能一夜到位,林東陽果斷自掏腰包,拿出一萬元積蓄髮給工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此後,林東陽連任5年村長,3年村書記,逐步開展鄉村基礎設施建設,改造水利設施、修河修路,帶領村民發家致富。在任期間,有2年未讓村民繳納農業稅和農村合作醫療,全由村集體統一出資。譚坊村,也從林東陽接手時的負債,到卸任時成爲留有數萬元集體財產的富裕村。\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儉”是勤儉持家,回報社會\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 “賺了錢,莫忘沒錢的時候,要爲社會做好事。”\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從村上退休卸任後,天成大酒店的生意也逐步讓兒子接手。林東陽便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對鄰居的照顧,對子孫後代的教育。\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林東陽家,記者還見到了一位特別的客人。午飯時分,一位看上去癡癡呆呆地老人來到林東陽家,從桌上端起茶杯喝水,坐在飯桌開始喫飯,嫺熟的動作就像在自己家一樣。\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這位老人名叫林啓明,是林東陽的鄰居,有智力殘疾。十餘年前,林啓明的母親在臨終前,曾囑託林東陽:“我放心不下這個寶崽,拜託你照顧好他。”此後十餘年,林東陽無論自己如何節儉,也不會少林啓明一口飯、一件衣。\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鄰里一家親,家和萬事興。都說爺爺最疼孫,但林東陽對孫輩要求卻十分嚴格。在孫兒小時候,林東陽立下一條規矩:必須爺爺同意之後才能買玩具。上學的時候,在林東陽的教育下,孫兒也是能搭便車回家就搭便車,沒有便車就乘公交車。林東陽希望孫輩懂得自己父母賺錢的不易,把節儉的家風傳承下去。\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賺了錢,莫忘沒錢的時候,要爲社會做好事。”這是林東陽對自己和家人的要求。第五屆城市運動會在長沙開幕,天成大酒店捐資12萬元贊助這場大型活動,多年來多次向安沙鎮捐贈數十萬元支持建設,每年資助一名貧困大學生上學。在2017年的洪災,天成大酒店也自發購買一萬盒盒飯送往抗洪一線。\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閒暇時候,林東陽會去李富春故居走走,把李富春以儉養德的故事將給後人聽:“李富春身居國家要職,但故居的擺設十分簡陋。一生居不重席,一生兩袖清風。我們要學習前輩優良品德,將節儉這一中華美德傳承下去。”\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6470081536147975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