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份卖出研报引发的“踩踏事件”

周五,沪深两市暴跌,除中小创指外跌幅稍小外,其余各大指数跌幅均超过3%。这是地地道道的黑色星期五,也是春节后两市第一根放量暴跌大阴线。有业内人士认为,今天的暴跌,基本宣告了A股春季躁动的结束。

引发这场暴跌的导火索,就是中信证券与华泰证券的两份看空研报。

昨晚,中信证券发布研报,公开看空近期热门股中国人保,认为中国人保A股当日12.83元的收盘价被显著高估,直接给予“卖出”评级,并预计其合理估值区间为每股4.71元~5.38元,后期下跌空间至少超过50%。

今早,华泰证券也发布了一份看空研报,公开看空中信建投证券。华泰认为,中信建投合理价格为13.86元-17.33元,目前股价显著高于同梯队券商当前1.4到2倍PB和国际投行1到2倍PB估值水平,相比昨日收盘价31.16元,看空下跌幅度为44.38%-55.52%。

之前,两市行情火爆,部分股票在资金推动下连续涨停。比如,中信建投,今天之前10个交易日内8个涨停,中国人保则是10天7个涨停,紫金银行也是10天8个涨停。如此疯狂的走势,让人们仿佛回到2014年秋冬大牛市开始的时候,以紫金银行为代表的次新中小银行,则几乎重现了2017年初张家港行的疯狂走势。

在大盘股指相对高位,又在全国两会这个敏感时期,中信、华泰这两家国内券商巨头,披星戴月,接连推出两份“卖出”研报,不仅引发业内巨大反响,更引起市场投资者高度警惕。

今日早盘,这两只股票,应声跌停。盘中虽然数次打开跌停,但多空争夺激烈,成交急剧放大,最终被巨大卖单封住跌停。

这两只股票,中信建投是本轮行情始作俑者,早在去年10月19日之前就已见底,之后一路震荡上行,基本上成为券商与本轮行情的风向标,可谓市场里的先知先觉者。进入其中的资金,应该是这轮行情的最大主力。

另一个则是本轮行情的后起之秀,春节后第二周才拔地而起,此时,股指向上趋势基本形成,正处于随时准备向上加速态势。现在可以判定,进入中国人保等次新金融股的是场外踏空资金。这批资金在大势向好后,果断进场抢筹,于是就相中了筹码容易收集又便于激发人气的次新金融板块。而中国人保因为价格低,流通盘适中,被他们选为标杆。

今天,这两只新旧领头羊双双跌停,对市场人气影响巨大。截至收盘,两市跌停个股230只,跌幅9%以上的个股386只,跌幅5%以上个股更是高达1957只。可以说,今天那些追涨买入的投资者可谓损失巨大。

以往,国内券商作为卖方,迫于生存压力,对上市公司评级基本上都很温和,几乎没有“卖出”级别,“中性”评级已是最差评价。像这次这样,在敏感时期,对同行或同类公司,公开亮出“卖出”评级,可以说极为罕见。

A股历史上,比较知名的看空研报,首推2007年3月中信证券看空深发展,这份报告名为《S深发展A:值得警惕的非正常高增长》,与中信证券“看空”中国人保下调空间超过50%的情况相类似,他们当时也将S深发展的目标价大幅腰斩,从当时每股19.89的股价,直接下调至8元,下调幅度近60%。

另一份比较知名的看空研报,则是光大证券2014年6月看空伊利股份。这也是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以来机构首次公开看空乳业龙头股。这份62页的研报,更被媒体戏谑为2014年“黑天鹅最牛研报”。

眼下,两市行情在资金推动下正如烈火浇油,科创板各项事宜正加速推进,两会代表无疑高度关注资本市场,此时此刻,这两家国内最大的券商,对市场龙头股公开看空,其意义自然不可低估。

一种比较有代表性的看法是,这两份研报某种意义上体现了监管层的意志,面对有向疯牛状态发展的市场,高层正采取券商研报这种市场化手段调控市场,而非以往那样动辄生硬特停。

另一种比较有代表性的看法是,在科创板推出前夕,国内头部券商敢于对金融业内巨头亮剑,有望逐步改变投行以往只说好话不敢批评的老好人风气,有利于市场投资者正确评估上市公司价值。这对即将推出的科创板,非常有益。

无论如何,今天两市的放量暴跌,无疑给市场内外有些过热的气氛泼了一盆凉水。

一个重要的启示是,眼下的A股市场,监管当然不会像前两年那样动辄行政干预,但也不是更早以前的那种纯粹资金推动型的市场了,价值投资将以丰富多彩的方式渗透影响着市场整体生态。

也许,中信、华泰这两份“卖出”研报,只不过是雏鹰初啼。未来,还会有更多类似市场化措施,被用来调控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A股市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