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山县被评为全国“法治先进县”工作纪实

  三农视野讯:创新《诚信红黑榜》、“老赖曝光台”,深入开展“法治街道、法治广场、法治乡镇、法治村寨、法治学校、法治企业、法治家庭”等法治建设活动,充分利用苗、汉双语宣传,全域加强“天网”硬件建设......

  近年来,雷山县坚持“抓法治就是抓发展”的理念,始终把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破解难题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让人民群众获得更多的“法治红利”。

  高悬“放大镜”让不守法者无处藏身

  “树要皮、人要面。”雷山县在探索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试点工作中,抓住当地群众“不怕好事传千里,就愁囧事传三家”的心理,创新了《诚信红黑榜》、“老赖曝光台”,将不守法者的违法事实进行公开,并纳入黑榜或老赖,让其在群众中失信。

  “每次‘红黑榜’或‘老赖’曝光,都引起广大群众的热议,榜上人员及其亲属也纷纷前来履行法定义务。”县法院执行局局长李章平介绍。

  三年来,雷山县出榜公布“红黑榜”、“老赖”共7批150余人次,覆盖全县各乡镇、村公共宣传栏,达到了警示和宣传教育的目的。

  同时,雷山县还投入资金1000万元,建成县城区“天网”视频监控前端点285个,实现了主要街道、重要区域、重点路段、要害部门视频监控全覆盖。将县城区党政企事业单位、商业店铺、楼群院落、宾馆酒店等自用监控视频整合接入“天网”,切实消除了治安监控盲区,打造了横到边、纵到底的视频监控网,完成了200台网络围栏采集终端,有效提高了治安技防能力。

  人人讲法治让守法意识进千万家

  法治环境若要好、人人都要来参与。雷山县通过开展“法治街道、法治广场、法治乡镇、法治村寨、法治学校、法治企业、法治家庭”等法治建设活动营造浓厚法治氛围。

  “县城、西江景区和郎德景区是我县人流较为集中的区域,法治文化广场和文化长廊的选择性建设,把法治宣传深入群众身边,效果明显。”县司法局副局长侯君霖何兴文说。

  在全县各村均建立了法律图书角和法治宣传栏,利用“雷公山大讲堂”“道德讲堂”等载体平台,加强普法宣传,分批次对县、乡、村三级干部开展法律知识培训,并组织进行了考试。

  注重社会法治意识培养,坚持法治教育从青少年抓起,积极推进法治校园建设,全县74所中小学均配备法治副校长和辅导员,增设法治教育课,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得到加强。

  “我们还开通了‘雷山司法行政’微信公众平台,及时为群众提供法律资讯、传递法治力量、普及法律知识、有效提升了信息化普法综合效能。”县司法局办公室主任陆波介绍。

  民间抓自治让传统“议榔”焕新光彩

  少数民族地区历来就有一套完整的自治制度,“议榔”就是最常见的形式之一。雷山县积极依托传统“议榔”制,创新建立“议榔”调解室,将苗族自我管理传统文化与依法治理相结合,充分发挥民间寨老、理老、方老等苗族议榔议事组织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促进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营造了和谐稳定的社会发展环境。

  “只要村民有相互解决不了的矛盾,都可以‘议榔’调解室来,请寨老、理老进行调解,最终都得到圆满解决。”西江镇司法所所长杨彦说。

  此外,积极探索创新了“双语庭审”“双语法庭”,消除了执法司法工作中的语言障碍,保障了审判执行工作的正常开展。创新成立了西江千户苗寨景区旅游法庭,切实维护了景区旅游市场的文明健康发展,有效保护了游客和旅游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通过不断加强改革创新,全民法治意识不断提升,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法治惠民实效不断显现,有力地保障了全县经济持续健康又好又快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2015年群众安全感名列全省第一位,2017年9月被中央综治委表彰为“2013-2016年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2018年被全国普法办表彰为“法治县(市)创建先进单位”。(黄普鹏 李雪 图/文)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