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軍大本營獲悉美軍在瓜島登陸後,決定由陸軍第17軍抽出部分兵力,在海軍協同下奪回瓜島。

8月16日,一木率領先頭部隊約1000人分乘6艘驅逐艦前往瓜島。8月18日夜,一木所部在亨德森機場以東約30公里處順利登上瓜島。

20日瓜島上的美軍戰鬥機成功擊退了零式戰鬥機的進攻。8月21日凌晨,輕敵的一木率領500名日軍向泰納魯河河口的美軍陣地發起了進攻。美軍的火力非常猛烈,日軍頓時屍橫遍地,血流成河,衝鋒立刻被打退。經過半夜的激戰,美軍派出一個營繞到日軍背後,實施兩面夾擊,日軍向海邊潰退,由於灘頭日軍頑抗美軍不得已出動輕型坦克去徹底消滅日軍殘部。泰納魯戰鬥接近尾聲時,美軍醫護人員曾試圖救治日軍傷員,但日軍卻拉響手雷與美軍同歸於盡,爲此美軍下令對日軍傷員不予救治,直接坦克碾過。5輛輕型坦克向日軍盤踞的叢林沖去,坦克從日軍死屍和傷兵身上碾過,履帶上沾滿血肉,活像絞肉機。

泰納魯河戰鬥以日軍的徹底失敗告終,美軍陣亡35人,傷75人。日軍在戰場上留下的屍體就達八百餘具。此役美軍終於打破了“零式無敵”的神話,並且首次獲得了戰場制空權。美軍由於準備充分加之有空軍配合,因此取得了勝利。

8月23日,川口的第35步兵旅團到達特魯克,搭乘慢速運輸艦前往瓜達爾卡納爾。但田中的艦隊在東所羅門海戰中受創,導致日軍重新思考是否利用慢速運輸艦設法把更多的部隊送到瓜達爾卡納爾島。艦艇改將川口的士兵載到拉包爾。在那裏,日軍計劃利用驅逐艦把川口的士兵經由肖特蘭羣島的日本海軍基地送到瓜達爾卡納爾島。日本驅逐艦在整個戰事中經常能夠於一夜之間直下新喬治亞海峽到瓜達爾卡納爾島並回航,儘量減少暴露於盟軍空襲之下。他們被盟軍稱爲“東京快車”(東京特快),但日軍部隊稱之爲“老鼠運輸”。但是,以這種方式運送部隊,令大多數的重型裝備和補給品,如重型火炮、車輛和許多食品和彈藥,並不能隨同部隊一起運送到瓜達爾卡納爾。此外,這類行動又使日軍所迫切需要用來護航的驅逐艦更加喫緊。不過盟軍海軍指揮官--或是出於無力,抑或是不願意--在夜間挑戰日本海軍部隊,所以日本人在夜間能控制所羅門羣島附近海域。但是,在白天日本船隻只要仍留在亨德森機場飛機攻擊範圍之內(大約200英里(320千米)),便受到空中打擊的威脅。在戰役中這種戰術情況持續了數個月之久。

8月29日至9月4日,日軍數艘輕巡洋艦、驅逐艦和巡邏艇運送大約5,000名士兵,其中包括大部分的第35步兵旅、大部分的青葉(第4)團,與一木支隊的其他部分,至太午角登陸。川口將軍,在8月31日乘坐東京快遞於在太午角登陸登岸,以指揮在瓜達爾卡納爾島的全部日軍。躉船隊運送由岡明之助上校指揮的川口步兵旅另外1,000名士兵,到倫加防禦圈以西的卡米姆博灣登陸。

9月7日,川口發表他的攻擊計劃,“擊潰和殲滅在瓜達爾卡納爾島機場附近的敵人。”川口的攻擊計劃,要求他的部隊,分成3組,迫近倫加周邊內陸,最終實施1次夜間突然襲擊。奧卡的部隊將從西面向防禦圈進攻,而櫟木的第2梯隊,現在改名爲球磨營,將從東面攻擊。主要的攻擊來自倫加防禦圈以南叢林,川口的“中央梯隊”,包括3個營共3,000人。到9月7日,大部分川口的部隊已經離開太午角開始沿海岸線向倫加點前進。約250名日軍被留下看守該旅在太午角的供應基地。

同時,根據當地土著根據1名海岸觀察者,所羅門羣島保護地防衛軍軍官馬丁·克萊門斯和瓜達爾卡納爾島英國區主任,向美海軍陸戰隊帶來了報告,日軍在太午角附近的塔希姆波柯村。埃德森計劃對集中在太午角的日軍部隊進行突襲。9月8日,在太午角附近下船後,埃德森的士兵攻佔塔希姆波柯而日本守軍則退入叢林。在塔希姆波柯,埃德森的部隊發現了川口的主要補給站,包括大批儲存的糧食、彈藥、醫療用品和1個強力的短波無線電機。在摧毀了可見到的一切後,除了拿走一些文件和設備外,海軍陸戰隊返回倫加防禦圈。堆積如山的補給品,加上來自虜獲的情報文件,給海軍陸戰隊知道,至少有3,000名日軍在島上,顯然計劃進攻。

埃德森,與範德格里夫特的執行軍官傑拉德·湯馬斯上校,均正確地認爲,日軍的進攻很可能來自1處狹窄的、1片草地的、1,000碼(910米)長的珊瑚脊,與倫加河平行並位於亨德森機場南面。珊瑚脊,被稱爲倫加山脊,提供了1個天然的道路以通過機場,控制周邊地區,在當時幾乎不設防。9月11日,埃德森的營840人被部署到山脊周圍地區。

在9月12日晚上,川口的第1營攻擊倫加河與山脊之間的突擊隊,迫使1個海軍陸戰隊連在當晚日軍本停止攻擊前撤回到山脊。第二天晚上,川口的旅3,000名士兵,再加上各種各樣的輕型火炮,面對埃德森的830名突擊隊員。日軍在剛入夜後開始進攻,與川口的第1營攻擊在山脊以西埃德森的右翼。在突破海軍陸戰隊的防線後,該營的進攻最終被守衛山脊北部的海軍陸戰隊所阻止。

川口的第2營2個連負責在山脊南部邊緣的進攻把埃德森的部隊擊退至山脊中部的123號山嶺。整個晚上,在此陣地的海軍陸戰隊,在火炮的支援下,擊退了日軍一波波的正面攻擊,其中一些展開徒手肉搏戰。日軍一些已越過山脊到達機場邊沿的的單位也被擊退。在倫加防禦圈其他位置攻擊的庫瑪和奧卡營的單位也被打敗。9月14日,川口領導他被擊潰的旅的倖存者,在馬坦尼考谷以西進行爲期5天行軍後與奧卡的單位會合。結果,川口的部隊及美海軍陸戰隊分別有850及104人陣亡。

9月15日,百武在拉包爾得知川口戰敗的消息及轉發到在日本的大本營。在緊急會議上,日本陸軍及海軍指揮人員得出結論,“瓜達爾卡納爾可能發展成爲戰爭的決定性戰役。”戰鬥的結果現在開始對日本在太平洋其他領域產生戰略上的影響。百武認識到,爲了運送足夠的部隊和物資,以擊敗在瓜達爾卡納爾島的盟軍,他不能在同一時間支援在新幾內亞科科達小徑的日軍。百武,在得到大本營的同意下,命令他在新幾內亞的部隊,包括已到達其目標莫爾茲比港30英里(48千米)內的後撤,直至“瓜達爾卡納爾島的問題”解決爲止。百武準備派遣更多的部隊到瓜達爾卡納爾再試圖奪回亨德森場。

10月1日和10月17日,日軍運送了15,000人部隊到瓜達爾卡納爾島,令百武總共有20,000人的部隊參與他計劃中的進攻。由於喪失自己在馬坦尼考河東側的陣地,日軍認爲對美軍沿海防禦的攻擊很難成功。因此,百武決定,他的主要進攻計劃將是從南面進攻亨德森機場。他的第2師團(得到第38師團部隊的增援),由丸山政男中將和7,000名士兵組成的3個步兵團中的3個營奉命通過叢林前進和攻擊美軍在南部靠近倫加河東岸的防線。這次進攻的日期定於10月22日,然後改爲10月23日。爲了轉移美軍的視線以避免知道從南面進攻的計劃,百武的重炮兵加上5個營的步兵(約2,900人)根據住吉正少將的命令攻擊美國沿西海岸走廊的防線。日本估計有10,000名美軍在島上,而事實上,大約有23,000人。

10月12日,1連日軍工兵開始開闢1條道路,被稱爲“丸山道路”,從馬坦尼考河至美軍倫加防禦圈南部。15英里(24千米)長的道路通過瓜達爾卡納爾島上一些最困難的地形,其中包括衆多的河流和小溪、深及滿布泥濘的溝壑、陡峭的山脊和茂密的叢林─這極大程度地限制了進攻日軍可攜帶的裝備規模並消耗了他們的體力。10月16日至10月18日,第2師團開始沿丸山道路進軍。

到了10月23日,丸山的部隊仍努力在叢林掙扎以到達美軍防線。那天晚上,當得知他的部隊都還沒有達到他們的攻擊位置後,百武把進攻推遲至10月24日晚上7時。美軍仍然完全不知道丸山的部隊正向該方向集結。

住吉從百武的參謀人員中獲悉進攻延至10月24日,但未能通知他的部隊進攻的推遲。因此,在10月23日黃昏,第4步兵團的2個營和第1獨立坦克連的9輛坦克在馬坦尼考河口發動對美軍海岸防線的第1輪進攻。美軍的海岸炮兵、大炮、輕型武器火力擊退了該進攻,摧毀所有的坦克,打死了許多日本士兵,而只有輕微的傷亡。

最後,丸山的部隊於10月24日晚到達美國倫加防禦圈。之後連續2個晚上丸山的部隊對由切斯特·普勒中校指揮的第7陸戰團第1營(英語:1st Battalion 7th Marines)及羅伯特·霍爾指揮的第164步兵團第3營之陣地進行了多次不成功的正面進攻。美海軍陸戰隊和陸軍的步槍、機槍、迫擊炮、火炮和37毫米反坦克炮的直接霰彈射擊對日軍“帶來了可怕的大屠殺”。小股日軍突破了美軍的防線,但在後來數天被肅清。丸山的部隊中超過1,500人在進攻中被打死,而美軍的損失約爲60人死亡。同樣在這2天從亨德森機場起飛的美軍飛機抵抗日軍飛機和艦隻的攻擊,摧毀了14架日軍飛機,並擊沉1艘輕巡洋艦。

日本在10月26日對馬坦尼考河附近的進一步攻擊也被擊退,日軍損失慘重。因此,在10月26日早上8時,百武取消後續攻擊並下令他的部隊撤退。大約有一半丸山倖存的部隊被命令撤退至上馬坦尼考河谷,而由東海林俊成大佐指揮的第230步兵團]則前往倫加防禦圈以東的科利點。第2師團領頭的部隊在11月4日到達馬坦尼考河以西,在柯孔波那第17軍的司令部範圍。同一天,東海林的單位到達科利點,並建立營地。由於戰鬥中的死亡、戰鬥損傷、營養不良和熱帶疾病,第2師團無力作進一步的進攻行動,在戰役餘下時間只能在海岸作爲防禦部隊。日軍在戰鬥中總共損失2,200–3,000名士兵,而美軍有大約80人死亡。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