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3Cdiv\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5e720004e98c844e930b\" img_width=\"690\" img_height=\"1834\" alt=\"齊白石《審音鑑古圖》作品鑑賞\"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齊白石 審音鑑古圖 香港佳士得2009秋拍 成交價542萬港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作品鑑賞\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此作自1998年至2009年曾經多次拍賣,茲將歷次圖錄推介文章均收錄於此。\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衆所周知,齊白石 是位全能的藝術家,其詩書畫印皆精,創作年期漫長且風格多樣,在近代畫壇乃至中國畫史堪稱僅見。此《審音鑑古圖》,從題材、結構,風格等均非常特別,技法精巧,意義非凡,可算是畫家平生重要畫作之一,因此亦被收納於極具權威代表的《榮寶齋畫譜》中。\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齊氏的山水作品不多,而於山水畫中再繪人物場景更爲難得罕有。《審音鑑古圖》約爲白石老人於七十一歲時所作的山水精品之一,若以人物的數量而言,仍是白石老人少有之佳\u003Cspan\u003E作。\u003C\u002Fspan\u003E此外,畫家以方正楷書爲畫作題識,至今已稍爲罕見。該數行大小不等的楷書長題支撐了整幅畫面的神韻與氣勢,實爲以楷書題寫款識的作品中難得之佳購。\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從題識得知,此畫是白石老人特意爲‘半農’先生制於舊京西城之西太平橋外,從題材至畫功,得見其匠心獨運,絶非一般應酬之作。‘半農’即劉半農(1891-1934)江蘇江陰人,中國著名現代文學家、語言學家、詩人,中國近代新文化運動重要的先驅。劉氏曾任北京大學文學系教授、輔仁大學教務長、北大女子文理學院院長、專任北大中國文學系及研究文史部主任。他與蔡元培、陳獨秀、李大釗、魯迅、錢玄同、沈尹默等交往密切。著有《半農雜文》、《半農影壇》、詩集《揚鞭集》、民歌集《瓦釜集》及《中國文法通論》等諸多專着。至今對中國文壇仍有着極廣泛的影響。其弟仍是中國近代樂壇影響巨大而深遠的人物,著名的民樂二胡演奏家、作曲家劉天華先生。因此,白石老人非常投入地爲此作品注入巨大的創生熱情以贈友人,寓意深遠,格外意趣無限。\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香港佳士得)\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上款“半農“應爲劉半農(1891,一作1890-1934年)江蘇江陰人,原名壽彭,改名劉復,字半農,一字伴儂,又字瓣穠,亦署劉半農、半,號曲庵,筆名劉拜農,含星、範奴冬女士、海、寒星、L君,室名桐花芝豆堂、雙鳳凰磚齋、靈霞館、含輝堂,人稱劉半倫(“五四“時期初到北大時,顯露才子佳人之意,因而周作人和錢玄同以龔半倫比擬加以諷刺)。語言學家,“五四“時期重要作家,肄業常州府中學。辛亥革命時曾參加革命軍。次年赴上海,任中華書局編輯。1917年赴北京,任北大預科教授。參加“五四“運動,爲《新青年》編輯之一,又參加推動國語運動。1920年赴法留學,專攻語音學,以《四聲實驗錄》等獲博士學位。1925年回國後,任北大教授、研究所國學門導師,又兼中法大學系主任等職。1934年在調查西北地區方言時染病逝世。著有《中國文法通論》、《中國文法講話》、《揚鞭集》、《劉天華先生紀念冊》、《茶花女劇本》等。夫人朱惠。弟天華、北茂。\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參閱陳玉堂編著《中國近現代人物名號大辭典》,浙江古籍出版社,2005年1月第1版。\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關於齊白石早期山水及金農的書法\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齊白石是從臨摹《芥子園畫譜》開始學畫山水的。27歲後曾得到湘潭畫家譚溥的指導。那時,他沒有條件見到歷代名家真跡。所以他早期的山水畫,大抵是套用畫譜程序,多勾少皴,水平不高。\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902-1909年,白石遠遊大江南北,胸襟與見識大大開闊,轉而從觀察寫生尋求山水畫的新構圖、新意境和新畫法。從北京畫院藏齊白石的遠遊山水畫稿,可以看到其對寫生的用心。而集中代表他從臨摹到寫生創造這一轉變的是1910年創作的《借山圖》。《借山圖》根據遠遊寫生加工而成,原有50餘幅,今只存22幅。它們的特點是:構圖多取平遠,取景簡略,創意新穎,風格平中見奇。1917年,陳師曾見到此冊,大爲讚賞,題詩曰:“束紙叢蠶寫行腳,腳底山川生亂雲。齊君印工而畫拙,皆有妙處難區分。”並從此開始了二人的友誼。\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齊白石定居北京後,實行“衰年變法”。變法之初,他臨摹過沈周、石濤、金農的山水作品,後把吳昌碩一路畫花卉的金石筆法引入山水畫,創造了獨樹一幟的大寫意山水。這些作品摒棄了對古人前人的模仿,返身從家鄉景觀和遠遊印象擷取靈感—前者多畫村居、院落、漁莊、荷塘、柳岸、松溪,時或點綴雞鴨、竹徑、老屋等,幾乎沒有重巒疊障,枯木寒林,典型作品如《秋水鸕鷀》《萬竹山居》等;遠遊印象多畫湖海揚帆、洞庭日出、桂林山水、洲渚鸕鷀、蕉林書屋等,也是結景單純,寓奇致於平淡。可以說,這兩個基本母題孕育了前人山水所沒有過的意境與格趣。\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畫山水,佈局立意,總是反覆構思,不願落入前人窠臼。五十歲後,懶於多費神思,曾在潤格中訂明,不再爲人畫山水。在這二十年中,畫了不過寥寥幾幅,本年因你(張次溪)給我編印詩稿,代求名家題詞,我答允各作一圖爲報,破例畫幾幅。如給吳北江(闓生)畫的《蓮池講學圖》,給楊雲史(圻)畫的《江山萬里樓圖》,給李釋堪(宣倜)畫的《握蘭簃填詞圖》這幾幅圖,我自信都是別出心裁經意之作。“\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選自《白石老人自傳》(齊璜口述,張次溪筆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從文中可知,1933年,白石老人畫了幾幅山水都是相當滿意,和相當成功。同樣在1933年年初爲半農先生畫的《審音鑑古圖》構圖講究,描寫細緻,同樣都是別出心裁的經意之作。\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北京保利2008春拍)\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筆奪造化的齊白石《審音鑑古圖》\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白石老人性好遊歷,曾有五出五歸的壯舉,其所見即富,造化自然羅列於胸,再加之他特立獨行的藝術創造思維,所以一反傳統一味摹古,不思創新的流弊,造就了自身“無今無古”,直抒胸臆的山水畫面目。他曾有論山水畫詩曰:絕後空前釋阿長,一生得力隱清湘。胸中山水奇天下,刪去臨摹手一雙。自見其對傳統的好惡與取捨的隻眼獨具。《審音鑑古圖》就是白石老人七十一歲時所作的山水精品之一。時年白石老人刊印了《白石詩草》和《白石印草》,作爲一個漂泊大半生的藝術家,定居北平已經十三個年頭,這一年是白石藝術的豐收之年。\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此圖的上款半農先生,即著名的新文化運動先驅劉半農。劉半農(1891—1934)江蘇江陰人。原名壽彭,改名復,號曲庵。1912年到上海,先後任《中華新報》和中華書局編輯。1917年到北京大學任教,積極參加新文化運動。1920年出國留學,先後到過英、法等國。1925年獲法國國家文學博士學位。同年秋回國後,歷任北京大學教授、中法大學國文系主任、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特約研究員、北京古物保管委員會委員、輔仁大學教授、北平大學文理學院院長。1931年後,專任北京大學文學院研究教授,主管研究院文史部事。著有《半農雜文》、《揚鞭集》、《中國文法通論》、《四聲實驗錄》等。白石老人是全能畫家,其畫臘漫長且風格多樣,在近代畫壇乃至中國畫史都可以說是堪稱僅見,對傳統山水畫,白石老人也有過論述,他曾說:四百年來畫山水者,餘獨喜玄宰、阿長,其餘雖有千巖萬壑,餘嘗以匠家目之。時流不譽餘畫,餘亦不許時人。固山水難畫過前人,何必爲。時人以爲餘不能畫山水,餘喜之,子易弟譽餘畫,因及之。所以他對自己獨創的山水畫自視甚高,而其作品傳世又甚少,而精心繪製饋贈好友的山水作品更如鳳毛麟角。此圖從構圖、造型、筆墨都不追求險奇,皆以質樸爲本色追求,但是無論從景緻的安排到房舍屋宇以及點睛人物無不作了細緻的推敲和高度的概括,恰到好處而毫無因襲造作之態。在歷代山水畫風格中獨樹一幟,脫穎而出。本幅款字是中期仿金冬心的書體,質樸無華,更與畫面相得益彰。齊白石之畫之所以能勝出同輩、傲視先賢,是他能超越舊式表現程序的束縛,重新審視自然造化的生命活力,直觸生命的真相。故其藝術創造之樹常青,而其藝術生命也隨着他創作的一幅幅傳世精品得以永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北京華辰2006春拍)\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審音鑑古圖》,從構成畫中內容的任何一個角度欣賞、品味、和評斷,此件作品都是:精湛非凡、精美絕倫、畫品至高、意義非凡。正是基於這些,《審音鑑古圖》成爲齊白石山水畫作中:一篇極著名的作品、一件極重要、極有分量的藝術精品和極具典型性、代表性的力作。這也就難怪苛刻而極具權威的《榮寶齋畫譜》,也將其攬入書中。\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白石老人山水作品稀有,人所公知。而於山水場景中再繪出人物,則更爲難得和罕有。山水畫中能出現多個人物,則只可以鳳毛麟角來計數了。若以人物多少而論,白石三十一歲所作《龍山七子圖》爲山水畫作中之最:而已知位列其後、居於第二位的,則僅有此圖和同收錄於《榮寶齋畫譜》中的《松坪竹馬》兩件。以方正楷書爲畫作題識的作品,至今已非常罕見。此作非蠅尺小畫,而能以數行大小不等的楷書長題支撐起整幅畫面的神韻與氣勢。此作在以楷書題寫款識的作品中堪稱最佳。\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不能不知的是:白石老人特意精心構思、精緻繪製創作此圖,所欲贈與者、既題記中明確指向的“半農先生”。“半農”即:劉半農(1891-1934),中國著名現代文學家、語言學家、詩人,中國近代新文化運動的積極參與者和重要人物之一。曾任北京大學文學系教授、北京輔仁大學教務長、北大女子文理學院院長,後專任北大中國文學系及研究文史部主任。與蔡元培、陳獨秀、李大釗、魯迅、錢玄同、沈尹默等熟識並交往密切。著有《半農雜文》、《半農影壇》、詩集《揚鞭集》、民歌集《瓦釜集》、及《中國文法通論》等諸多專著。至今對中國文壇仍有着極廣泛的影響。當然,很多人提到半農先生,總會很自然地提到另一位對中國近代樂壇影響巨大且深遠的代表人物、著名的民樂二胡演奏家、作曲家──劉天華先生。劉半農也是劉天華之兄長。瞭解了這樣的背景和被授予者身份,我們就不難理解:白石老人何以對此件作品投入瞭如此巨大的創作精力;注入瞭如此巨大的創作熱情;融入瞭如此精湛傳情的繪畫表現;刻畫、展現瞭如此寓意深遠、情趣別具的內容與場景。正所謂:知音難得、知音難覓、知音相惜、知音相重。\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北京瀚海2005春拍)\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作品資料\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作者 齊白石\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尺寸 96.5×37.5cm\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創作年代 1933年作\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估價 HKD 2,000,000-3,000,000\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成交價 RMB 4,775,020 HKD 5,420,000\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專場 中國近現代畫\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拍賣時間 2009-11-29\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拍賣公司 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拍賣會 2009秋季拍賣會\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slice(6, -6), groupId: '6517043624159478280
相關文章